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5491229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语文试题及答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一大联考(原豫东、豫北十所名校联考)2014-2015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语 文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阅读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 -3题。 技术与人的关系,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历史过程。在手工劳动中,原始技术同劳动者不可分离。手工劳动的技术,是最原始的技术,表现为劳动者的技能,即手控制手工工具的能力,亦称手工技能。这种原始技术本质上是人的体能。人的体能有两种功能:一是改变物体状态的能力,即体

2、力。二是控制物体的能力,在手工劳动中就表现为控制手工工具的能力。这就是最早的技术体技或手技。 所有的技术都是人对自己的超越。人的双手的动作不准确、不精确,而手工技术追求的就是一准二精。这种准确性和精确性的提高,不是通过工具,而是通过劳动者的苦练得来的。“熟能生巧”,这“巧”是手之巧,靠的是熟练。 手工技能是由双手的动作的准和精表现出来的,它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人的生理局限,提高了人的生理功能,是“生理性技术”。手工技能很难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它本身也不是知识,也不需要知识作为前提务件。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别人要学习这种技能,主要靠动作的模仿和用,心去领悟。这种技术的传授必须面对面进行。 这种手工

3、技能是劳动者的身体所具有的,存在于劳动者体内,离开了劳动者的双手,这种技能就不再存在。这种技能与其说是“社会的”,不如说是个人的,它不可能在空间上大规模传播,也不可能在时间上世代相传。由于人具有高度的个性,所以手工技能也具有一定的个性。 为什么古代的许多手工技术品、手工艺术品,使现代人都觉得望尘莫及?这是因为令人的双手没有练到那种程度。这说明手工技术是会失传的。 近代技术的特点,是机器取代了手工工具。近代机器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动力机、传动机和工作机。动力机取代了手的改变物体的动力,工作机取代了手的控制物体的能力。 自动化是工作机的一个特点。传统的自动化是指人赋予了机器一种固定的程序,机器一旦

4、启动,它-会按这种程序运转。所有的手工工具都是被动的,而工作机却有一定的自动性。在机器正常运转的过程中,工人可以离开机器,工作机可以离开工人的手。机器运转的程序是技术专家的设计,工人在开动机器时,可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工人不-定要懂得机器设计和技术原理。以前手工工具完垒听从劳动者双手的指挥,可是在大机器生产中,工人双手的动作却反而要服从机器的运转。在手工劳动中,技能只是劳动者的熟练度和经验的自发的积累,没有技能发明者和应用者之分。可是在机器劳动中技能发明者和技能应用者分离了。 有了机器以后,技术就开始有了物化的形态。不同的劳动者应用相同的机器劳动,其劳动水平也基本相同。于是,技术不再表现为

5、劳动者个人的技能,而是表现为机器的技能。 机器成了近代技术的基本形式,机器的结构、功能、操作方式可以用文字和图像来表示。技术开始从经验上升为知识,以知识的形式存在。于是技术可以大规模传播,这种传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机器是一种工具,是一种机械,以机器为代表的近代技术的诞生,表明从此技术成了真正的技术,技术开始成为社会的财富。 (摘编自林德宏科技哲学十五讲)l.下列对“手工技能”的相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最原始的技术,手工技能与劳动者不可分离,手工技能的高低,主要体现为劳动 者自身改变物体状态和控制手工工具的能力。 B.为了弥补人的双手动作不准确、不精确的缺憾

6、,提高手工技能的精准性,劳动者必须 通过苦练突破自身的生理局限,以求熟能生巧。 C.作为生理性技术的手工技能不属于知识范畴,也不需要以知识为前提条件,因此,对 这种技能的学习,必须面对面进行。 D.之所以说手工技能是一种个性化的技能,是因为它只能存在于劳动者体内,空间上 不能大规模传播,时间上也不能世代相传。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手工技能在本质上是劳动者的体能,而近代技术出现后,这种体能分别被机器中的 动力机和工作机所取代。 B.使现代人都觉得望尘莫及的古代的许多手工艺术品,其制作技术与工具并没有太大 关系,主要是靠制作者的巧手。 C.手工技能阶段,技术与劳动者不可分离。而

7、在近代技术阶段,由于机器的出现,技术 与劳动者实现了分离。 D.原本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手工技能在近代技术阶段开始以知识的形式存在,并真 正成为宝贵的社会财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工技能是由双手动作的准和精表现出来的,它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人的生理局 限。此特点表明,它同杂技、体操应属同一类型的技能。 B.手工技术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具有个性的人自身所具有的技术,是不能独立存在 的技术,所以历代书法家的作品才会呈现出异彩纷呈的风格。 C.在大机器生产阶段,工人与机器的关系不像手工技术阶段人与工具的关系那般合而 为一,这主要源于技能发明者与血用者的分离。 D.近代

8、技术的物化形态主要表现为可以用图文表示的机器的技能,而这种物化的技术可以大规模传播,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左忠毅公传 左光斗,字共之,南直隶桐城人。举万历丁未进士,选授浙江道街史。天启初,与给事中杨涟俱以清直敢言负重望,每国家有大议,公卿大臣辄问光斗、涟云何。两人公忠一体,有所举劾,必诰而后行,权贵人皆凛凛畏之,一时海内有道高名之士皆从之游,而小人之趋利贪权势者皆弗之便也。巡视屯田水利,上书言国家倚漕东南不可恃。光斗亲巡行阡陌,督官吏,教民种植桑麻蒿秸,仿佛江南。神宗不豫,太监刘朝、魏忠贤矫太子夸,光斗封还不启。又奏太监陈

9、登夺民籽粒,坏屯政,且请蠲十三场逋租,民成复业焉。寻又督学畿辅,光斗能知人,往往所取士能预决其得失利钝,后皆卒如其言,无一爽者。光斗念天下承平九,人不知兵,而疆埸多敌,每行部辄较诸生射,奏开屯学,又奏开武学。光斗多谙朝廷典故,而留心于当世之事,慨然以天下自任。光宗崩,太监魏忠贤专国命,其党崔呈秀、魏广微尤用事。御史崔呈秀,初巡接淮扬,赇累巨万,高攀龙劾之,遂父事忠贤,魏大中亦劾大学士魏广微,两人教忠贤速杀涟、光斗等。会扬涟奏忠贤二十四罪,于是忠贤罢两人官而逐之。广微族忠贤劫光斗装以逮忠贤不应已而觇光斗就道惟襆被而已广微私自喜曰幸未劫也故事,御史巡视屯田,屯吏馈金数百,御史受之以为常。光斗独却不

10、受,诸御史皆惭且恚,至是诬奏之。忠贤矫旨,遣缇骑速光斗、涟入京考鞠,后杀光斗于狱。先是光斗在狱,出片纸寄其家日:“辱极,污极,痛极,死矣!死矣!如二亲何?愿以此报天子,报二祖列宗。”是岁天启五年七月也。阅二年,烈皇帝立,诛魏忠贤等,赠光斗右副都御史,予祭葬,谥忠毅。 (节选自戴名世集)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所举劾,必谘而后行 谘:商议。B.太监刘朝、魏忠贤矫太子令 矫:伪造。C.每行部辄较诸生射 较:校正。D.遣缇骑逮光斗、涟人京考鞠 鞠:审讯。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广微嗾忠贤劫光斗装以逮忠贤不应已而觇光斗就道惟襆被而已广

11、微私自喜 日幸未劫也 B.广微嗾忠贤劫光斗装以逮忠贤不应已而觇光斗就道惟襆被而已广微私自喜日幸束劫也 C.广微嗾忠贤劫光斗装以逮忠贤不应已而觇光斗就道惟襆被而已广微私自喜 日幸未劫也 D.广微嗾忠贤劫光斗装以逮忠贤不应已而觇光斗就道惟襆被而已广微私自喜日幸未劫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光斗清直敢言,震慑权贵。他与杨涟二人担负重望,弹劾不法,抗拒阄党;他检举 太监陈登侵夺百姓粮食、破坏屯田措施的不法行为。 B.左光斗心忧社稷,防患未然。天下太平日久,边境又值多事之秋,因此他在地方视察 时鼓励军事教育,并上奏启动对屯田军民讲习耕战,又上奏开设军事学校。 C

12、.左光斗发展农业,重视民生。他亲自巡察田间,督责官吏,并引导百姓种植桑麻蒿秸 等作物。又请求免除十三场的欠租,当地百姓都得以恢复本业。 D.左光斗清廉被诬,惨死狱中。魏广微借左光斗担任御史巡视屯田时洁身自好,没有依 照旧例接受屯吏的赠金而遭到其他御史的忌恨之机,诬陷其下狱,致使左光斗惨死狱中。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O分) (1)一时海内有道高名之士皆从之游,而小人之趋利贪权势者皆弗之便也。 译文:_ _ (2)光斗能知人,往往所取士能预决其得失利钝,后皆卒如其言,无一爽者。 译文:_ 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太常引暮行 李齐贤 栖鸦去

13、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垌。灯火小于萤,人不见、莒扉半扃。 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争夜候明星注,又何处、长亭短亭? 【注】明星:启明星。8.从这首词的上阕可看出作者的心理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5分)答:_9.这首词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答: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_,_”运用反比,反衬氓的变心 是无边无际不可捉摸的。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勾勒出阿房宫占地 广阔、凌云蔽日的气势,给人以雄伟壮观的印象。 (3)范仲淹渔家傲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眷念之情的句子是“_,_”。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ll.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树下 自从儿子去北京念大学,一家人得垒力以赴供应儿子每月的开销,老于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