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风险评估与控制制度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5490892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风险评估与控制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6风险评估与控制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6风险评估与控制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6风险评估与控制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6风险评估与控制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风险评估与控制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风险评估与控制制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制度(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准确辩识公司的危险源,合理评价作业风险 程度,对危险源实施有效控制,保障员工健康安全,预防和 减少事故发生及事故损失,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 险控制。第三条术语和定义(一)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 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分为两类: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把可能发生 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叫做第一类危险源;导致能量 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失效的因素叫做第二类危险源。(二)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 过程。(三)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

2、的 组合。(四)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 许的全过程。(五)可容许风险: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 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六)持续改进:为改进职业健康安全总体绩效,根据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组织强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过 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长效机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不仅要通过认证,也需要长期保持。第二章职责及分工第四条 副总经理(安全)职责:负责危险源辨识、风 险策划和风险控制的领导工作。第五条 安全环保部职责:(一)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组织指导各单位开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工作;(二)负责公司重大风险汇总、控制措施审核,持续改 进工

3、作。第六条各单位职责:(一)各单位(部门)应根据“四级(班组、车间、 厂、公司)辩识,三级(车间、厂、公司)评价”的工作要 求,组织进行本单位的危险源辩识和评价工作。(二)各单位安全环保、机械、动力、设备、生产、技 术、消防、职业卫生、销售、运输、工程等专业的人员积极 参与风险评价工作,提供相关资料,对本单位风险控制提出 相应的工程技术、管理、培训控制措施,鼓励从业人员积极 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第三章工作程序第七条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划分作业活动T辨识危险源T风险评价T风险控制的 策划T实施风险控制计划T评审控制计划的适宜性(必要 时)T实施情况验证。第八条危险源的辩识(一) 公司成立

4、风险评价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编制完 善风险评价指导书,明确风险评价的方法和职责分工。(二) 危险源识别准备。收集国家、地方、行业关于职 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等资料的现行版本,掌 握相关的规定。(三) 危险源的识别范围。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 多角度、不漏项,应充分考虑正常、异常、紧急3种状态以 及过去、现在、将来3种时态:1 .三种时态(1) 过去:过去的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安全控制 状态及发生过的人身伤害事故,并延续到现在的;(2) 现在: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状态;(3) 将来:可以预见的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设 备等新产生或在维护、改进、报废等活动时产生的安全

5、控制 状态。2. 三种状态(1) 正常状态:指正常、连续的生产运行;(2) 异常状态:指生产的开车、停车、检修等情况;(3) 紧急状态:指发生爆炸、火灾、洪水等重大突发 性事故。3. 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质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 应考虑以下范围:(1) :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 :所有常规(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如临时抢修等)的活动;(3):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包括员工、相关方和参 观者)的活动;(4):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车辆、安全防护用品、设备、 设施等,无论是本公司提供还是他人提供;(5):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6):企业周围环境以及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6、等。还应特别考虑如下内容:(1):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种作业工种、特种设 备工种;(2):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险设备、设施和工程;(3):具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情况;(4):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5):具有职业性健康伤害的作业活动和情况;(6):曾经发生和行业内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活动和情 况;(7):认为有单独进行评估需要的活动和情况。(四)危险源识别方法。方法采用询问与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 外部信息、工作安全分析方法。第九条 工作安全分析(一)如果某个作业活动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相连接的作 业步骤:(1)列出所有作业活动清单,作业活动中包括所有作 业

7、步骤。(2)对每个作业步骤,辨识出与此步骤有关的物的不 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然后将各步骤中的危险源汇总;(3)将整个作业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辨识出与此作业 活动有关的作业环境的缺陷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上的缺陷;(4)将上述辨识出的危险源汇总,汇总中合并同类项。(5)如果某作业活动不能分解成若干个相连接的作业 步骤:按照危险源的类别直接辨识出与此作业活动有关的物 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的缺陷和职业健 康安全管理上的缺陷。第十条 危险源辨识充分性确认(一)通过查阅事故档案、资料和员工的回忆,列出所 有曾发生过的事故的原因。(二)将辨识出的危险源与所有使用的法律、法规和其 他要求相

8、对照。第十一条风险评价(一)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采用定性法和半定量法(1。法)相结合的评 价方法。(1)先用定性评价,满足下列任意一项时,可直接判 断为重大风险。严重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涉及发生过死亡事故、重伤事故、三次及以上轻伤 事故的风险,且未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相关方合理抱怨或要求。(2)无法直接判断时用半定量法进行评价(1。法)计算公式是:D=LxExC式中: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D:风险性分值。三个主要因素的评价方法如表1、表2、表3所示。表1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完全可

9、能10相当可能6可能,但不经常3可能性小,完全意外1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5极不可能0.2实际不可能0.1表2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数值连续处在危险环境中10每天在有危险的环境中工作6每周几次3每月几次2每年几次1几年一次出现在危险环境中0.5表3C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分数值10人以上死亡10039人死亡4012人死亡15重伤7轻伤3微伤1根据事故的定义,把仅有的财产损失列入危害辨识的范围,按仅有财产损失评价时,E统一取固定值1。仅有财产损失评价时,C的取值如下表财产损失金额分数值100万元以上11020100万元55820万元25

10、38万元713万元31万元以下1表4D危险性分值D值危险程度风险等级是否重大风 险320极其危险,停止作1是业,立即整改160320高度危险,需采取控 制措施或立即整改2是70 160显著危险,需采取控 制措施或需要整改3否20 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4否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5否(二)风险评价过程(1)各单位根据所列出的作业活动清单,对危险源进 行识别。(2)各单位根据“LEC定量评价法”,对已识别危险源 进行评价,填写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表“风险评估” 和“风险级别”的内容。根据评价结果,将重大安全风险汇总 填写重大安全风险清单。(3)各单位将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和重大风 险清单经部室负责

11、人审核和确认,报安全环保部备案。(三)危险源辨识更新与持续改进1. 当下列情形发生时,公司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2)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4)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2. 各单位对每年度针对不可接受风险实施的改进计划或 方案,进行效果评估,经过效果评估合格后,可进行适当降 低风险程度。第十二条风险控制策划(一)风险控制措施原则风险控制措施应优先选择消除风险的措施,其次是降低 风险(如采用技术和管理措施或增设安全监控、报警、联锁、 防护或隔离措施),最后是控制风险(如个体防护、标准化 作

12、业和安全教育,以及应急预案、监测检查等措施)。(二)风险的控制方式和内容公司风险控制措施主要有:(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4)人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在采取以上风险控制措施时,各单位应首先制定实施计 划或方案,然后对所采取的改进控制措施从以下方面进行评 审,经过评审可行的方案或计划付诸实施。(1)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2)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3)是否选定了投资效果的最佳方案;(4)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 和可行性。(5)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13、。第十三条 回顾与持续改进(一)公司每年组织对危险源进行一次重新辨识与风险评价,对危险源管理情况进行一次回顾,回顾内容包括:(1)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及风险评价的准确性;(2)危险源控制措施的有效性;(3)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可行性;(4)对危险源控制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发生的事 故、损失等。对上阶段危险源的辨识、评价以及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要 进行分析,提出并落实改进方案。(二)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对危险源进行辨识与 风险评价、更新和调整:(1)管理评审、内外审结论要求;(2)各单位(部门)在工艺、设备、产品、作业环境、 设施等发生变化;(3)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4)相关方提出抱怨或合理的要求;(5)发生了严重的事故、损失等。各单位在危险源调整和更新的同时,要及时对员工进行 相应控制措施的培训。第四章附则第十四条 本制度由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自下发之日 起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