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3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5486172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挖孔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3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人工挖孔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3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人工挖孔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3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人工挖孔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3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人工挖孔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3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工挖孔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挖孔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3(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寿区恒居森香蓝庭定销房项目工程 人工挖孔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目 录1、工程概况11.1工程总体概况11.2地理环境及平面布置11.3设计图纸概况11.4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21.5施工要求31.6技术保证条件42、编制依据52.1相关规范、规程52.2相关文件及法律法规63、施工计划73.1施工流水段的划分图73.2施工进度计划73.3施工组织计划83.4机具设备计划83.5材料计划103.6材料要求114.施工工艺技术124.1施工技术参数124.2施工工艺流程134.3施工方法154.4、检查验收22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245.1组织保障245.2技术措施285.3文明施工要求315.4应

2、急预案325.5危险源分析335.6应急管理355.7应急反应预案355.8检测监控376、劳动力计划387、计算书及相关图纸397.1钢丝绳及索具397.2脚手架计算407.3相关附图44长寿区恒居森香蓝庭定销房项目工程 人工挖孔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1.1工程总体概况序 号项 目内 容1工程名称重庆长寿区恒居森香蓝庭定销房工程2工程地址重庆市长寿晏家移民生态工业园八颗镇3建设单位重庆市恒居置业发展有限公司4设计单位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5监理单位重庆建渝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6地勘单位成都兴蜀勘察基础工程公司7质量监督单位重庆市长寿区建设工程质量技术监督站8施工总承包单位

3、重庆对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2地理环境及平面布置重庆长寿区恒居森香蓝庭定销房工程位于重庆市长寿区八颗镇莲花街,本工程形如“T”型,工程整体北偏东17.96度。工程东侧为6层高居民楼,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该居民楼基础为桩基础,设计时已经对居民楼设计了抗滑桩桩深12米,1#楼东侧为S102省道渝巫路,1#、2#、3#楼北侧为八颗镇中学,距离施工现场200米。5#、11#楼西侧为八颗镇小学,9#楼南侧为分为南北莲花街及八颗镇府,具体如平面图1所示。1.3设计图纸概况本工程主要包括:一个车库、3栋商业楼和5栋高层住宅。地块长约191米,东西长约225米,总用地面积41918。2、1#楼0.000

4、=327.500m,檐高97.8m。2#楼0.000=328.300m,檐高100.8m。3#楼0.000=328.800m,檐高100.8m。4#楼0.000=328.200m,檐高100.8m。5#楼0.000=327.800m,檐高100.8m。8#商业0.000=327.500m,檐高17.1m。9#商业0.000=326.800m,檐高21.3m。11#商业0.000=328.500m,檐高21.0m。3、本工程1#、2#、3#、4#、5#楼为住宅楼,除1#楼为三十二层外,其它几栋均为三十三层。层高3.0m。8#、9#、11#楼为商业楼。8#楼共三层,一层层高为5.1m,二、三层层高

5、均为4.2m。9#、11#楼为四层,一层层高分别为5.1m、4.8m,二至四层层高均为4.2m。5、基础除1#、2#、3#楼设计有24个独立柱基外,其它基础均为人工挖孔桩,共813根桩,桩孔部分用钢筋混凝土护壁。桩径大部分为800mm1700mm,部分椭圆桩长边达3232mm。桩深在6.0米至9.0米间。混凝土护壁施工至地坪,地坪以上砌300mm500mm砖护壁,用来挡土兼起安全围挡的作用。桩深在6.0米。车库以圆型桩为主,也有少量异型桩。主楼既有圆桩又有异型桩。桩基础进入“整体中风化岩石内”,扩大后再嵌入“hr”值(如附图2所示)。要求地基岩石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6.65Pma,地基承载力特

6、征值1379KPa。桩基扩大头增扩值C=100450之间。桩顶与桩之间设计为“DKL”相连。在变形缝处设有双“DKL”,且在该处桩增设有承台。挡土墙为条型基础。1.4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1.4.1、气象、水文长寿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暖春早、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初夏多雨、盛夏炎热常伏旱、秋多连绵阴雨、无霜期长、温差大、多雾少日照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7.6,最高20.4,最低16.7,多数年份极端高温38,最低0,曾有日极端最高温44和最低温-6.1记录。常年降水量1200mm左右,最高14577mm,最低8365mm,多夜雨。相对湿度春79、夏77、秋、冬83

7、。风向多北北东,少西西南,灾害性天气突出,多数年份有伏旱、寒潮、冰雹、暴雨袭击。1.4.2、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勘察区位于长寿区八颗镇,交通方便。勘察区属构造剥蚀浅丘斜坡地貌,主要以斜坡低丘地形为主,勘察区场地基本保持原状地貌,场区总体呈北西高,其余地段平缓,地形坡角一般23;局部为15;地面高程于320335m之间变化,高差约15m,高差不大,总体地形较平缓。1.4.3、地质构造 经钻探揭露,本工程埋藏地层按成因分类为:素填土层粉质粘土层岩层。素填土:主要由泥岩碎块和粘性土等组成,为随机抛填形成,零星分布,均匀性差。粉质粘土:灰褐色-黄色,可塑状,局部区域夹强风化岩石角砾,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

8、,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淤泥:灰黑色,软塑-流塑状,含有机质、碎石和砂质成份,有臭味,手感细腻。该层厚度0.604.80m,主要分布于场区中部(4#、5#、8#楼附近)。强风化泥岩: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含紫色团块,易风化崩解,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碎块状。中风化泥岩: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含紫色团块,岩体较完整,节理裂隙不发育,岩芯呈柱状,节长介于8-22cm,最长30cm。中风化砂岩:灰白色,中-细粒结构,钙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局部含泥质较重,裂隙不发育,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局部块

9、状,一般节长9-21cm,最长32cm。2#、3#楼部分夹层中风化砂岩。钻孔地下水位观测埋深1.3013.60m。水位高程318.69321.18m。地下水位埋深2.50m,估算地下水量3.1m3/d。故该场地含有地下水,基础施工时应采用抽排水措施。1.5施工要求1、本工程的基础为柱、剪力墙下桩基+地梁结构,局部基础为笩板,楼座均处于挖方地基之上,在基础施工完成后,采用外土进行回填至设计标高。现场土方机械平场至地梁底标高,后期的桩基础、独立基础、条形基础、集水坑、电梯井坑等地梁底标高以下的基础均采用小型机械和人工配合挖槽的方式进行施工。土石方完成后建设单位按照现场实际发生量收方。2、由于本工程

10、地表土粉质粘土和淤泥分布广,将场地平场后进行人工挖孔桩施工。平场后的高程:1#楼为319.800m(地表面为泥岩),2#楼为320.200m(地表面为泥岩),3#楼为321.100m(地表面为泥岩),4#楼为321.000m(地表面为淤泥),5#楼为321.200m(地表面为泥岩),8#楼为321.000m(地表面为淤泥)。其中9#、11#楼因拆迁不到位,暂时不能施工,根据地勘报告显示该地段平场后均为岩石层。3、施工现场地处低洼地段,方圆1500米范围内的雨水均汇聚到现场。对雨季的防洪防汛要求高。基坑表面排水采用明沟流向集水坑的方式,集水坑内采用160潜水泵24小时抽水排入市政管网内。4、基础

11、标高不一,回填土的标高大致一致,在施工前,必须对有平场的土方标高进行核实,避免造成土方的超挖而形成回填。5、单体楼座的桩孔较密集,相邻桩中心间距小于2.5米时,桩孔严格按照跳槽施工。相邻排桩跳挖的最小施工净距不得小于4.5米。桩位跳挖图如附图3所示。6、本工程拟安装6台QTZ63塔吊满足现场的桩孔土方倒运工作,桩孔内的土方出孔后用料口盆吊运出场地。(如附图4所示)。7、挖孔施工时对于4#楼全部、8#楼西半部分,5#楼北侧小部分以及该三栋楼之间的车库桩每工作班前均进行孔内气体检测(此部分桩位如附图3所示),并进行送风处理,施工中每2小时送风一次,孔内作业时孔口必须设专人在场监护。8、挖孔过程中,

12、地下水较大,在桩孔内临时挖集水坑,边抽水边开挖,用40高扬程泥浆泵将水排在基坑内架设100mmPVC管内,由PCV管排向集水坑,经过集水坑沉淀后用水泵抽入市政管网排放。布置详见附图5。1.6技术保证条件1.6.1技术准备1)要求钢筋工长,木工工长,质检、测量、内业技术等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技术规范、标准、工艺规程,熟悉施工图纸、图纸会审纪要及场地的地下土质、水文地质资料,了解设计图纸设计意图及相关细节。2)组织有关人员做好基础分部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工作,要求各级技术交底均需有书面的技术、安全施工交底记录。3)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和技术培训,增强施工班组技术素质。4)根据桩基平面布置图,设置轴线控制点

13、、测定高程水准点。5)根据所设置的轴线控制点、测定高程水准点,依照桩位图,将桩逐一编号,依桩号所对应具体位置,施放桩位,砌筑井圈,淤泥部位的井圈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1.6.2钢筋工程1)由项目部技术人员和钢筋班翻样人员组成钢筋翻样小组,坚持“同翻互检、确认无错”,再出料表的技术管理制度。2)技术及翻样人员要做到熟悉图纸、规范,并及时进行交流与沟通,确保翻样及时、准确,并可指导施工。 3)技术负责人提前对钢筋工进行书面技术交底,保证施工质量。4)机械连接厂家设专人驻现场,对加工人员、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1.6.3混凝土工程1)熟悉、审查图纸,确定混凝土的标号无误。2)收集并学

14、习相关规程、规范、标准及参考书等。3)施工前由技术人员和试验人员熟悉图纸,编制施工方案并制定混凝土施工顺序及要求,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试验人员全面负责混凝土的试验、资料的整理移交等工作。4)现场标养室设置要求及设备的准备工作。2、编制依据2.1相关规范、规程序号规范、规程名称编号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2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GB50026-2007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4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5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JGJ120-2012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8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1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12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1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13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0314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1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1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18重庆市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25-20111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