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体诗就是古体诗吗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5486170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旧体诗就是古体诗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旧体诗就是古体诗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旧体诗就是古体诗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旧体诗就是古体诗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旧体诗就是古体诗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旧体诗就是古体诗吗古典诗歌又称作古代诗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旧体诗(旧体诗词),简称旧诗。旧体诗分为古体诗、新体诗、近体诗、词、曲等。因此,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了一个专题名称。今天所说的“古诗”,是指古代的自由诗,它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没有限制,唐代以前的诗歌和唐代初期的非格律诗都是古体诗。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骚体诗(楚辞体,杂言)、五言古诗(成熟于汉,

2、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新乐府创于初唐。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白居易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乐府诗的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等。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南朝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故又

3、称“永明体”,其代表诗人是谢朓。永明体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进步,为当时的诗坛注入了新的气息,树立了新的美学风范;他们所积累的丰富的艺术经验,也为后来律诗的成熟及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新体诗是由古诗到律诗的过渡形态。新体诗的代表作家是谢朓、沈约。宫体也是新体诗的一种,以女子为中心,咏物、艳情为主,诗风轻佻。代表作家是梁简文帝父子,庾肩吾、庾信父子,徐摛、徐陵父子。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形成于唐初,鼎盛于唐代,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格律诗,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

4、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八句以上)三种。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倚声、填词、敦煌曲子词。词形成于唐末,成熟繁盛于宋代。词可以和乐而歌,相当于现在的歌词,有固定的词牌和曲子。按字数多少,词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按照风格可分为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和婉约派(以柳永、李

5、清照等为代表)。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曲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散曲是宋元时代兴起的,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和乐演奏的歌曲。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只含一支曲子,如越调天净沙秋思只有“天净沙”一曲。而套数是合一个曲调中多支曲子为一套,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一套中曲子数不定,少则两曲,多则不限;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须同一宫调,有首有尾,一韵到底;结尾处多用“煞”,用多少遍没有规定。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它含有属于“般涉调

6、”这一宫调的八支曲子,而其中“哨遍”是这套曲的第一支曲的曲牌名,又是全套曲的曲牌。杂剧是宋金时期在诸宫调等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文学样式,鼎盛于元代,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结合起来的戏曲艺术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每本为四折(也有五折六折的),必要时加“楔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如窦娥冤就是旦本,其中第三折用的是“正宫”调。元杂剧剧本由科、唱、白组成,“科”是剧本中对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作出的规定;“唱”就是唱词;“白”是宾白,宾白分为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着别的人物自叙心理)、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元杂剧的主要角色是:旦(女角色),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旦,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末(男角色),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配角有副末、外末、小末等;外(外末),扮老年男子;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性次要人物;扮演老年妇女的称卜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