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液体或固体的表面张力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5485595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5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分液体或固体的表面张力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分液体或固体的表面张力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分液体或固体的表面张力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分液体或固体的表面张力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分液体或固体的表面张力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分液体或固体的表面张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分液体或固体的表面张力(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分液体或固体的表面张力/表面能数据:(25度C) 理论纯净水(DI Water) 72 mN/m 碳氢类表面活性剂(Hydrocarbon surfactant) 约 35 mN/m 聚硅氧烷类表面活性剂(Silicon Surfactant) 约 25 mN/m 氟碳氢类表面活性剂(Fluorinate surfactant) 约 20 dynes/cm (0.01-0.1%) 环氧树脂(Epoxy Resin) = 47 dynes/cm 聚酰胺类聚合物(Polyamide)(尼龙) = 46 dynes/cm 纤维素(Cellulose) = 45 dynes/cm 聚酯类聚合物(PE

2、T Polymer) 约 = 43 dynes/cm 聚氯乙烯类聚合物(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 约 = 39 dynes/cm 聚丙烯酸酯类聚合物(Poly acrilic polymer) 约 = 35 dynes/cm 聚乙烯类聚合物(Poly stylene polymer) 约 = 33 dynes/cm 聚胺脂类聚合物(Poly urithane polymer) 约 = 30 dynes/cm 矽胶类聚合物(Silicon polymer) 约 = 24 dynes/cm Teflon = 18 dynes/cm表面张力对于涂层的润湿和铺展以及附着都

3、会有一定的帮助,下面是我收集的一些有机或者无机的表面张力,希望能帮助一些需要的人。常见物质的表面张力值材料表面张力mN/mdyn/cm水72.2已二醇48.4邻二甲苯30.0已二醇单乙醚醋酸酯28.7醋酸正丁酯25.2松香水24.0正丁醇24.6甲基异丁基酮23.6甲乙酮24.6三聚氰胺树脂(HMMM型)58环氧树脂(Epikote828)45聚甲级丙烯酸甲脂4165%豆油脂肪酸醇酸树脂37无油醇酸树脂47Modaflow流平剂32马口铁(未打膜/已打膜)3545磷化处理过的钢4045铝3745醇酸树脂底漆70玻璃70一些聚合物的表面张力聚合物Yc(达因/厘米)脲醛树脂61纤维素45聚丙烯腈4

4、4聚氧化乙烯43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43尼龙6642.5尼龙642聚砜41聚甲基丙烯酸甲酯40聚偏氯乙烯40聚氯乙烯39聚乙烯醇缩甲醛38氯磺化聚乙烯37聚醋酸乙烯酯37聚乙烯醇37聚苯乙烯32.8尼龙101032聚丁二烯(顺式)32聚乙烯31聚氨酯29聚氯化乙烯28聚乙烯醇缩丁醛28丁基橡胶27聚偏二氯乙烯25聚二甲基硅氧烷24聚三氟乙烯22硅橡胶22聚四氟乙烯18.5聚全氟丙烯16.2聚甲基丙烯酸全氟辛酯10.6常用粘合剂的表面张力粘合剂在20时的表面张力rL(达因/厘米)酚醛(酸固化物)78水72.8糠醛胶71间苯二酚-甲醛树脂71苯酚-间苯二酚-甲醛胶52间苯二酚甲醛胶51脲醛树脂48

5、酪朊粘合剂47环氧树脂*47特殊环氧胶45动物胶43聚醋酸乙烯酯乳液38天然橡胶。松香胶36环氧树脂*30硝化纤维素26UV塑料印刷常用塑料的表面张力值(温度:20摄氏度) 塑料承印物表面张力(达因/cm) 聚乙烯(PE)31 聚丙烯(PP)34 聚氯乙烯(PVC)33-39 聚苯乙烯(PS)33 聚酯(PET)43 聚偏二氯乙烯(PVDC)40 尼龙46 7-5 材料表面能与界面结合力研究高分子材料表面能是了解其粘合机理的基础。无论是从热力学理论出发提出的粘接功,还是反应材料润湿能力的接触角以及与材料粘合有关的扩散、键合、机械作用等理论,都与液固两相及其界面的表面能表面张力有关。一、表面张力

6、与分子间作用力物体表面具有表面张力,这与表面上分子与体相内分子所处的状态不同有关。表面层的分子是处于不对称的力场中,它受到四面八方分子的作用力,总的作用力之和等于零,而表面的分子只受到下边分子的作用力,于是表面分子就沿着表面平行的方向增大分子间的距离,总的结果相当于有一种张力将表面分子之间的距离扩大了,此力称为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可以用N/cm的单位来表示。不同材料(液体) 的表面张力是不同的,这与分子间的作用力(包括色散、极性和氢键)大小有关。相互作用大者表面张力高,相互作用小者则表面张力低,但不论表面张力大小,物体总是力图缩小其表面,降低表面能,趋向稳定。通常将表面张力在10010-3N/m

7、以上者称为高能表面,10010-3N/m以下者称为低能表面。表面张力与分子间作用力液体膜张力缩小表面积示意图 液体体相内分子与表面分子所处的状态及分子间作用力部分材料的表面张力二、界面张力与粘附功不同的两相高聚物相接触,其接触面就是两相的界面。将界面可逆地分离开所需的能量即为粘附功(Wa),它和两相的表面张力r1和r2以及界面张力r12有以下关系:Wa= r1 r2 r12由上式可知,要使粘附功Wa增大,就要降低界面张力r12,当两相物质相同,则界面消失,r120,r1 r2。两相高分子材料的表面张力和极性决定了界面张力的大小,温度、介质等环境因素也程度不同地影响其大小。三、接触角与润湿能力润

8、湿吸附理论实质上就是以表面能为基础的吸附理论,它认为粘合的好坏决定于浸润性,浸润得好,被粘物体和粘合剂分子之间紧密接触而发生吸附,则粘合界面形成了巨大分子间作用力,同时排除了粘合体表面吸附的气体,减少了粘合界面的空隙率,提高了粘合强度,因此人们常把浸润(润湿)性作为一个量度来预测和判别粘合效果。液滴对材料的润湿模型液体对固体表面润湿程度可用接触角表示。它是在液滴、固体、气体接触的三相界面点,作液滴曲面的切线与固体表面的夹角。可见,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接触角越小,润湿程度越好。而润湿角的大小取决于它们的表面张力的大小。当一滴液滴在固体表面上达到平衡时,应满足下列方程:式中:rS 固、气表面张力rL

9、 液、气表面张力rSL 固、液表面张力 接触角如果上式成立,则液体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的接触角称为润湿角。要想增加润湿程度,就应该增加cos、减小或提高固气表面张力。随着润湿程度的增加,角相应减小,当0时,即呈完全润湿。这就是说,只有液体的表面张力小于固体的表面张力时,才有可能润湿;而表面张力大的物质不能润湿表面张力小的物质。对于高分子材料而言,粘接功WA 可用下式表示:由上式可知,粘接功与润湿性关系很大,因此人们常用角的大小来度量润湿性和粘接强度。粘接过程是很复杂的,仅从热力学理论分析还不够,还有一个动力学问题,即润湿速度,而润湿速度则与体系的表面粗糙度、粘度、分子量等因素有关。为了得到良好的粘合,要求润湿速度大于粘合剂的固化速度。另外,根据接触角原理,为增加粘合剂的润湿能力,可在其中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以降低其表面张力。物体的“表面能”本质上应该属于电磁场的位势能。=经典物理学中的势能,除了重力势能,“本质上”全部是电磁场的位势能。不光包括表面能,象形变能,化学键的键能等等都是。前面讲的亲水性是从热力学角度说的。从微观一点的角度讲,就是固体表面的某些基团带有较强的极性,而水分子又是极性分子。所以两者相互吸引、结合,形成氢键(或其他较弱一些的结合方式)。导致能量下降。这种极性基团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在水分子间传递开去,改变了水的宏观流动,使水柱上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