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电弧炉炼钢工艺流程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5484820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碱性电弧炉炼钢工艺流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碱性电弧炉炼钢工艺流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碱性电弧炉炼钢工艺流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碱性电弧炉炼钢工艺流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碱性电弧炉炼钢工艺流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碱性电弧炉炼钢工艺流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碱性电弧炉炼钢工艺流程(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碱性电弧炉炼钢工艺流程碱性电弧炉氧化法炼钢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原材料准备、补炉、配料及装料、熔化期、氧化期、还原期及出钢等7 个阶段。一、原材料准备废钢是电弧炉炼钢的主要材料,废钢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钢冶的质量、成本和生产率,因此,对废钢质量有如下几点要求。1)废钢表面应清洁少锈,因废钢中沾有的泥沙等杂物会降低炉料的导电性能,延长熔化时间,还会影响氧化期去鳞效果及侵蚀炉衬。废钢锈蚀严重或沾有油污时还会降低钢和合金元素的收得率,并增加钢中的含氢量。2) 废钢中不得混有铅、锡、砷、锌和铜等有色金属。铅的密度大,熔点低,不溶于钢液,易沉积在炉底缝隙中造成漏钢事故;锡、砷和铜易引起钢的热脆。3)废钢中不得混

2、有密封容器,以及易燃、易爆物和有毒物,以保证安全生产。4) 废钢化学成分应明确,且需按成分分类存放,硫、磷含量不宜过高。5)废钢外形尺寸不能过大 (截面积不宜超过 300mm 300mm, 最大 长度不宜超过 350mm)。二、补炉一般情况下,每炼完一炉钢后,在装料前要进行补炉,其目的是 修补炉底和被侵蚀的渣线及被破坏的部位,以维持正常的炉体形状, 从而保证冶炼的正常进行和安全生产,补炉的要点如下:1) 出钢后立即检查炉衬,需填补炉底时,应先将炉底残渣全部扒出,然后进行填补。补炉的原则是高温、快补、薄补,维护炉膛原状。2) 补炉料要提前半个小时混合均匀,补炉后放下电极烘烤30min, 若补镁砂

3、量较大,应酌情延长烘烤时间。三、配料及装料配料是电炉炼钢工艺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配料是否合理关系到炼钢工能否按照工艺要求正常地进行冶炼操作。合理的配料能缩短冶炼时间。配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必须正确地进行配料计算和准确地称量炉料装入量;二是炉料的大小要按比例搭配,以达到好装、快速熔化的目的;三是各类炉料应根据钢液的质量要求和冶炼方法搭 配使用;四是配料成分必须符合工艺要求。装料前应先在炉底铺上一层石灰,其重量约为炉料重量的2%,以便提前造好熔化渣,有利于早期去磷,减少钢液吸气和加速升温。装料时应将小料的一半放入底部,小料的上部、炉子中心区放入全部大料、低碳废钢和难熔炉料,大料之间放入小料,

4、中型料装在大料的上面及四周,大料的最上面放入小料。凡在配料中使用的电极块应砸成 50? 100mm, 装在炉料下层,且要紧实,装好的炉料为半球形,二次加料不使用大块料及湿料。四、熔化期在电弧炉炼钢工艺中,从通电开始到炉料全部熔清为止称为熔化 期。熔化期的任务是将固体炉料迅速熔化成钢液,并进行脱磷,减少 钢液吸收气体和金属的挥发。熔化期的操作工艺如下:1) 启弧阶段。通电启弧时炉膛内充满炉料,电弧与炉顶距离很近,如果输入功率过大、电压过高,炉顶容易被烧坏,因此一般选用中级电压和输入变压器额定功率的2/ 3 左右。2) 穿井阶段。这个阶段电弧完全被炉料包围,热量几乎全部被炉料吸收,不会烧坏炉衬,因

5、此使用最大功率,一般穿井时间为20min左右,约占总熔化时间的1/ 4。3) 电极上升阶段。电极穿井”到底后,炉底已形成熔池,炉底石灰及部分元素氧化,使得在钢液面上形成一层熔渣,四周的炉料继续受辐射热而熔化,钢液增加使液面升高,电极逐渐上升。这阶段仍采用最大功率输送电能,所占时间为总熔化时间的1/ 2 左右。4)炉料熔化过程中,应根据炉料中含P 量的高低,可分批加入适量的石灰及矿石造渣,以利于脱P, 加入的石灰量约为炉料重量的1%? 2%,为了调整炉渣的流动性,可加入适量的氟石。5)在熔化过程中应不断推料助熔”当大部分炉料开始熔化时可采取吹氧助熔,加速炉料熔化,吹氧时采用浅吹提温,插入钢液深度

6、,氧气压力为0.4 ? 0.5MPa。? 45 100mm, 角度为 306)熔化末期采用较低电压供电,炉料全熔后,充分搅拌钢液,取样应在熔池中心处取钢液分析C、 P、S, 掌握元素含量,作为后阶段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和控制元素含量的依据,如钢液含碳量不足时,在开始氧化前必须进行增碳。五、氧化期加入氧化剂,使钢液中的碳氧化而熔池产生沸腾的阶段叫氧化期。氧化期的主要任务是脱碳、脱磷,以及去除气体和夹杂物,并提 高钢液温度。氧化期的操作工艺如下:1)氧化期前一阶段,钢液温度较低,主要是造渣脱磷,炉内的脱磷反应为:5FeO+2Fe3P=P205+11Fe+QP205+Ca0=Ca0?P05+Q由以上反

7、应可看出,要提高脱磷效果,必须造成强氧化性(WFeO为 12%? 20%)、强碱性 ( CaO浓度要高, R=2? 3)的炉渣,炉渣流动 性要好。适当偏低的温度,加强钢渣的搅拌,以利于脱磷反应的进行。2) 当钢液温度达到1550C 后,氧化期进入第二阶段。氧化第二阶段主要是进行氧化脱碳沸腾精炼,以去除钢液中的气体和夹杂物。我公司在实际生产中氧化脱碳采用矿石 +氧气结合脱碳法,炼钢过程中 碳的氧化反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反应,其有利于整个熔池的迅速加热,也有利于钢液成分的均匀化。具体化学反应如下:0+C=CO,FeO+C=Fe+CO。在氧化的第二段段,矿石加入应多批、小量、勤搅拌,使熔池沸腾活跃并使

8、炉渣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做到炉渣自动流出。3) 氧化期操作要点:氧化、测温符合要求,渣况良好方可分批加矿石,每批加矿石量不得超过料重的1%? 2%,每批间隔时间需5min。为确保熔池沸腾良好,应将氧化脱碳速率控制在每分钟0.01 %? 0.03 %。调整渣况。当氧化沸腾开始,采用流渣,要求炉渣R=2?3,炉内渣量控制在3%?4%。氧化期后阶段,应使炉渣流动性好,渣层要薄,渣量控制在2%? 3%。温度控制。氧化期总的来讲是一个升温阶段,升温速度的快慢根据钢液中磷的情况而定。 氧化末期必须使钢液温度升高到大于该钢种出钢温度的10? 2OC。净沸腾。当温度、化学成分合适,就停止加矿石,调整好炉渣,让熔

9、池进入自然沸腾 ( 5? 10min),使钢液中的残余含氧量降低,并使气体及夹杂物充分上浮,以利于还原期的顺利进行。扒渣。氧化期炉渣中 FeO含量很高,又含有 P205, 为了还原期脱氧及防止回磷必须扒渣,扒渣的条件是扒渣温度高于出钢温度10? 2OC;扒渣前碳、磷及其他限制性成分应符合要求。增碳。如果氧化末期碳含量过低需增碳,可在扒渣后裸露的钢液面上撒加纯净、干燥的碳粉,进行增碳。六、还原期氧化期扒渣完毕到出钢这段时间称为还原期。主要任务是造好还 原渣,钢液进行脱氧、脱硫,调整化学成分,控制好出钢温度。还原 期的操作工艺如下:1) 停电扒氧化渣后,首先加入锰铁进行预脱氧”锰铁加入后,应立即加

10、入石灰、氟石和碎硅砖造稀薄渣覆盖钢液,以减少钢液吸气 和降温。石灰、氟石、碎硅砖块的加入比例为 4: 1: 1, 其总加入量 约为钢液重量的 2%? 3%,稀薄渣形成后造还原渣进行还原。2) 稀薄渣造好后,立即取样分析C、 Mn、Si 、S、P 等元素含量,并加还原碳粉。还原碳粉加入后立即关闭炉门,尽量保证炉膛有较好的密封性,以保持白渣快速形成。3) 随着还原过程的进行,炉渣逐渐失去脱氧、脱硫能力,因而需要分批补充造渣材料,调整炉渣的流动性,大约每隔6? 8min 加入一批造渣材料,确保反应继续进行,还原末期加入硅铁和铬铁,做好出钢准备。4) 为了充分地进行脱氧和脱硫,钢液在良好的白渣下还原时间一般应15min且有良好的流动性。还原期总渣量为炉料的2%?3%,其配比为:石灰:氟石:碳粉=4:1.5:1。5) 当含氧量和含硫量都已降到合格的程度,这时可以测量钢液温度,当钢液温度达到出钢温度要求时,调整钢液的化学成分。6) 化学成分和钢液温度均调整好后,即可插铝进行终脱氧。最终脱氧的加铝量是钢液重量的0.1%? 0.15 %。七、出钢出钢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 成分合格,各主要元素达到内控规范要求。2)脱氧良好,加硅铁前必须是白渣,加入后在10min 内出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