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病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5484223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黏膜病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口腔黏膜病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口腔黏膜病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黏膜病学名词解释(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 口腔黏膜的危险区:指口底舌腹的U形区(1分)、口角内侧黏膜的三角形区域(1分)、软腭复合体(1分),发生在这些部位的口腔癌前病变具有更高的癌变可能性科布内现象:某些皮肤病(如BD、LP、银屑病、感染性湿疹性皮炎)所具有的一种特殊反应(1分),表现为外观正常的皮肤(1分),在受到搔抓或外伤或衣物的压力(皮带)的刺激后,即出现上述皮肤病典型损害的现象(1分)。过敏性接触性口炎:是指口腔黏膜接触了外界的过敏原后而导致的局部炎症性反应,见于过敏体质者。发病过程中还可能加杂化学毒性刺激因素的参与,多属迟发型变态反应,口腔治疗和修复材料、化妆品、药物局部使用均可导致发病。固定性药疹:变态反应性

2、口炎的一种,指服用或接触相同变应原后,在同一部位反复以同一形式发生病损。斑:黏膜上较局限的颜色异常的损害,大小不定,不高出黏膜表面,不变厚,无硬结改变。更迭与重叠性:同一病变,其损害在病变的不同阶段可以发生不同类型的损害,称为损害的更迭性(1.5分);不同的病变在损害的不同阶段也可能出现相同的病损,称为重叠(1.5分)。口腔白斑病: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性损害(1分),在临床和组织学上均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1分),是癌前损害(1分)药敏性口炎: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1分),在过敏体质者(1分)的黏膜上所造成的炎症反应和功能障碍(1分)。尼氏征阳性:用手指侧向推压外表正常的皮肤或

3、黏膜(1分),即可迅速形成水疱;推赶水疱能使其在皮肤上移动(1分);在口腔内,用舌舔及黏膜,可使外观正常的黏膜表层脱落或撕去(1分),这些现象称尼氏征。为寻常性天疱疮的典型临床特点之一。斑:指皮肤黏膜上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不高出粘膜表面,不变厚,亦无硬结改变;直径小于2cm称为斑斑片:若斑密集融合成直径大于2cm的损害,称为斑片。丘疹:黏膜上一种小的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斑块(丘斑):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其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的病损。疱: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呈圆形,突起,直径小于1cm,表面为半球形。大疱:若疱损害直径大于1cm,称为大疱。典

4、型的大疱见于天疱疮或类天疱疮以及典型的疱性疾病。脓疱:也是一种疱型病损,其内由脓性物取代了透明的疱液。溃疡:是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 持续性缺损或破坏,因其表面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浅层溃疡只破坏上皮层,愈合后无瘢痕,如轻型阿弗他溃疡。深层溃疡则病变波及黏膜下层,愈合后有瘢痕。糜烂:是黏膜的一种表浅病损,为上皮的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包层。结节:是一种突起于口腔黏膜的实体性病损。它是一个团块,迫使其表面上皮向外突起,形成表浅损害,其大小不一,一般直径为5cm,形状不定,颜色从粉红至深紫色,如纤维瘤或痣。肿瘤:是一种起自黏膜而向外突起的实体性生长物。萎缩:细胞组织的体积减小、数量不减少而发生的损害。

5、皲裂:为黏膜表面的线状裂口,由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假膜: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膜,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它不是组织本身故可以擦掉或撕脱,溃疡表面常有假膜形成。痂:通常发生于皮肤,也可出现于唇红部,多为黄白色痂皮,如有出血则成深褐色,为纤维素性及炎性渗出物于上皮表层粘连凝固而成。鳞屑:已经或即将脱落的表皮角质细胞,常由角化过度和不全角化而来。坏死(necrosis)体内局部细胞的病理性死亡。坏疽(gangrene)较大范围的坏死又受腐物寄生菌作用而发生腐败。固定药疹:药疹再次发作时,局部灼热发痒,有暗红色斑,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数目不多或为

6、单个,多发生于固定位置。莱氏综合征:重型超敏反应,又称莱氏综合征,可发生全身广泛性大疱,波及全身体窍、粘膜和内脏,称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多形性红斑:是粘膜皮肤的一种急性渗出性炎症性疾病。因糜烂表面往往有大量的纤维素性渗出物,故又称多形渗出性红斑。斯-约综合征:多腔孔糜烂性外胚层综合征(多腔孔受累),有自限性,一般23周自愈,痊愈后可复发。尼氏征:用手指侧向推压外观正常的皮肤或黏膜,即可迅速形成水疱;推赶水疱能使其在皮肤上移动;在口腔内,用舌舐及黏膜,可使外观正常的粘膜表层脱落或撕去,即尼氏征。白塞病:是一种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进行性、复发性、系统损害性疾病。与患者自身免疫异常有关。

7、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同时或先后发生的口腔黏膜溃疡以及眼、生殖器、皮肤病损,几乎累及每一病例,而被称为口-眼-生殖器三联征迷脂症:属于皮脂腺异位错生。唇颊粘膜多见。粘膜上有散在或成簇为团块状的粟粒大小的淡黄色或黄白色斑疹或丘疹,表面光滑,触之柔软。梅-罗综合征:以复发性口面部肿胀、复发性面瘫、裂舌三联症为临床特征,肉芽肿性唇炎是其表现之一。灼口综合症:是以舌部为主要发病部位,以灼烧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有名普杰病,常显遗传,特征是口腔黏膜及口周皮肤的色素黑斑,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具有家族遗传性。上皮异常增生:上皮组织分层不规则,排列紊乱;上皮钉突呈滴状或藕节状;细胞多核性,异形性;细胞间粘着力下降;核有丝分裂增加;核浆比率增加;核染色质增加,核浓染;核仁增大;基底细胞极性消失;基底层增生,出现多层基底细胞;棘层内出现单个或成团角化细胞。口角炎:营养不良性口角炎、感染性口角炎、接触性口角炎和创伤性口角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