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节的由来(合集12篇).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5483858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旦节的由来(合集12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元旦节的由来(合集12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元旦节的由来(合集12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元旦节的由来(合集12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元旦节的由来(合集12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旦节的由来(合集12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旦节的由来(合集12篇).doc(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旦节的由来(合集12篇)元旦节的由来(合集12篇)元旦节的由来1 元旦节的由来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

2、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_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

3、_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场“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每年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元旦风俗古代元旦风俗民以食为天,在中国古代,完成了庄稼的收割,劳作一年的人们会准备丰厚的食物来迎接春天,即“五谷皆

4、熟为有年”,俗称“年”。在宋代就有燃放鞭炮,逛年会,吃团聚餐的记载。北宋吕原明岁时杂记中提到:“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说明当时汴梁百姓会准备面条之类的食物来过年。元旦的风俗逐渐形成。_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我国采用公元纪年法,元旦就是阳历新年。元旦放假三天(今年放假改革,只放一天),元旦就成了我国重要的节日组成。元旦的喜悦一直延续到农历春节。团聚、祭祖、吃饺子,赏花灯,成为每个中国百姓,每个家庭度过新年的习惯。北方的元旦风俗我国的北方冬季天气寒冷,昼短夜长。从元旦开场,农闲的百姓杀猪宰羊,盘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干活,不出门,直到正月十五才完毕

5、。因天气寒冷,东北元旦饮食主要以冻品、腌菜、乱炖为主。像冻饺子、酸菜炖粉条、腌雪里红等都是元旦必备的食物。北京小孩子新年要吃冰糖葫芦,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文俗方面:扭秧歌、踩高跷,东北二人转,都会在庙会上接连表演。天津剪窗花,贴对联,文娱活动应接不暇。山东在元旦这一天学生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以期待来年金榜题名。南方的元旦风俗较之于北方元旦风俗之“俗”,南方元旦的风俗那么偏向于“雅”。在江浙一带,元旦时节把竹竿束于草上,点火燃烧,称为“庆田蚕”。绍兴元旦会用“茶碗茶”待客,有的还要放入橄榄和金桔,称为“捧xx”。在福建,闽音“春”与“剩”一样,元旦吃饭时要在米饭上插上红纸做的花,俗称“春饭”

6、。春饭是“年年有余”的象征。在广东,元旦拜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也是桔祥如意,来年结余的象征。_元旦风俗在宝岛_,元旦这一天全家老少都要围在一起聚餐,餐桌上摆放火锅,这叫做“围炉”。参加“围炉”的人,桌上的每样菜都要品味,也要象征性地喝酒,以讨来年红红火火。在元旦,_同胞会吃常年菜。所谓常年菜,其实就是俗称的芥菜,_人认为这种菜叶长象征命长。有些人在煮菜时还要加上粉丝,意喻绵绵不断,。元旦风俗在藏历新年中,家家要摆上“卓索切玛”,上面插上用酥油塑制作的彩花,祈祷来年五谷丰收。妇女要做“卡塞”这种用酥油制作的糕点招待客人。窗户要换上新布帘,房梁和厨房要装扮哈达,好歌善舞的_围着篝火载

7、歌载舞,展现出一派喜庆的气氛。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元旦的风俗还有很多。地大物博的祖国,元旦国内各地风俗各不一样。这些不同的风俗会聚成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礼物。这是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大交融的象征。这些风俗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并不断传承下去,构成中华民族的魂魄。元旦节的传说与故事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阔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

8、多好事,都非常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场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聚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元旦节的由来2 为什么会有元旦节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元旦为什么叫元旦:字面意思很有寓意元旦,又名元日、无朔、无辰、元正等,含有一年

9、之始的意思。因为“元”本义是“人头”,引申为“始”。“旦”的本义也是“始”。据宋梦梁录正月中记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欲呼为新年。”元旦,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元,谓“首”;旦,谓“日”;“元旦”意即“首日”。7020年前,古埃及人经过长期观察,发现每当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时,尼罗河水立时上涨,且与下次涨水时间总是相隔约365天。古埃及就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场,称“涨水新年”,这可能是元旦新年最早的由来。公历采用公元纪年法,是从“耶稣降生”的那年算起的,这与的兴盛亲密相关。话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

10、,很受广阔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元旦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非常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场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元旦为什么吃饺子饺子除了是过年祭祀后食用的食品。一些北方城市元旦也吃饺子,讲究守岁时包,辞岁时吃,即到子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

11、庆团聚和桔祥如意的意思,预示新的一年里交上好运。元旦吃饺子的寓意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安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_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聚发财。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

12、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元旦节的由来3 元旦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元旦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进展庆贺,当然,在不同的地方,庆贺方式可能也会不一样。但是,大体而言,元旦节这一天都是非常热闹的。那么,说到这里,元旦的由来是怎样的?事实上,说起元旦节,其实还要追溯自三皇五帝时期,话说当时尧帝勤政为民,一生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不过尧的儿子是个没长进的,尧就没有把部落传给儿子,而是选择了品德高尚、才能突出的舜。尧在死前,也叮嘱舜要把位子传给德才兼备的人,在这之后,舜又把位子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事实上,这几位领袖都对百姓很好,做了很多好事。后来人们把舜祭祀尧的那一天当作

13、一年的开场,正月初一称为“元旦”,这就是元旦的由来。到了近代,也就是1911年,当时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从民国元年开场,就决定使用公历,并规定阳历1月1日是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后来,民国政府又把农历的正月一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这就是近代中国元旦的来历。那么,元旦节都有哪些风俗?1、在元旦节这一天,一般都会举行集会活动,比方元旦联欢会、挂庆贺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近年来大多数人会因为元旦的假日去旅游、聚会等节目。2、在元旦节这一天,人们都会吃汤圆或者水饺,家人团聚一堂,吃着热腾腾的水饺,虽然一切都很简单,但是节日的气氛却非常浓重。事实上,这也是与家

14、人团聚的一种方式,借着节日的时机多与家人朋友相聚。因此,以上就是关于元旦节的来历。一、元旦的来历“元”有开场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便是一年开场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辛亥_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中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二、元旦的饮食风俗元旦吃鸡蛋:各人吃一个鸡蛋的风俗,在吴晋间的风土记中已出现。风土记说“正旦,

15、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练形是道家用语,指修炼形体,认为可以成仙。生吃鸡蛋是为了长生。五辛盘:作为元日食品最早见于吴晋间周处的风土记,说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发五藏气”玉烛宝典卷一引。汤饼:是指古代凡小麦面制品用水煮的食品,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九“饼法”中,讲了“水引馎饦法”,其中“水引”制法:“挼ru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年糕北方那么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6世纪食谱食次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朝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椒柏酒:在东汉四民月令中已经出现。椒是花椒,古人说椒是玉衡星之精,气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轻耐老;柏是柏树叶,古人视为仙药,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别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饮用。饮椒柏酒可去病长寿。南朝庾信正旦蒙赉酒:“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桃汤:即取桃之叶、枝、茎三者煮沸而饮,古人以桃为五行之精,能厌伏邪气。制百鬼,故饮之胶牙饧:隋杜公瞻注释荆楚岁时记胶牙的含义是“使其结实不动”胶牙饧实际上此俗寄托了长寿的美妙愿望,因为牙齿巩固,能吃能喝,自然身体安康。元旦节的由来4 元旦最早的由来最早的元旦由来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