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548373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西北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彰显优势与特色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 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是我国 高等教育近年来在育人理念方面的一个新突破,也是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 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西北大学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综合性大学,学科 门类齐全,文理科专业并重,具有重视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的优良传 统。近年来,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依托学校办学优势与特色,以 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融合为重点,建立 起以素质教育通识课程教育人、以针对性系列报告引导人、以丰富的校园

2、 文化活动熏陶人、以文化素质实践基地锻造人、以完备的制度激励人的素 质教育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入开 展,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搭建起广阔的舞台。一、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与办学特色,明确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 育的工作思路西北大学地处陕西西安。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遗留 下来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星罗棋布的人文历史景观,西安是举世闻名的千 年古都和我国西部重要的科技城与航天城,这成为我们加强人文素质和科 学精神教育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我们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建立了一批素 质教育基地。同时,西北大学校园内大量的人文历史景观,成为熏陶学生 和我们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和

3、科学精神教育的重要阵地。西北大学现有本科专业71个,涵盖了文、史、哲、经、管、法、理、 工、医等九大学科门类,其中文科类专业 36个,理工类专业35个,学科门类齐全,比例相当。这种学科专业结构,为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同时,我校还是全国首批32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和 副校长任副组长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制订了西北大学国家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规划,对素质教育工作进行了统一领导、 统一部署、统一规划。基于上述情况,我校在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形成了如下工作 思路:加强党委领导,调动全校各方面、各部

4、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 性,充分发挥和利用我校的优势和特色,坚持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创新 实践活动为抓手,以课程建设和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品牌化、体系化的校 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推动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精神教育、课堂教育与 课外教育、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科学合理的育人体 系,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全面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二、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创新实践活动为抓手,推动人文素质 和科学精神教育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提高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科学精神教育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结合我校实际, 我们在加强人文

5、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过程中,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 创新实践活动作为重要抓手,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养成与提 升。我校有一批从事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其中著名历史学家、 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张岂之先生更是我国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倡导者和推 动者。我们以张岂之先生所在的西北大学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为依托,充分发挥文博学院、文学院等院系教师的作用,形成了坚持以中国优 秀传统文化为主旋律开展素质教育的鲜明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开展 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追溯到80年代初期张岂之先生倡导开展的“可 爱的祖国”系列讲座。近年来,我校教师每年都为学生开设中国思想文 化、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著

6、作赏析等多门全校通识课程。在思 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中,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重要教学内容贯穿始终, 成为该门课程一大特色和亮点。学校经常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以中国优 秀传统文化、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等为内容的系列讲座。在进行中国传统文 化教育过程中,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是不变的主题。以中国传统 文化为主旋律,深入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既使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升,更 使学生通过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知之深,达到对祖国、对民族的爱之切。科学精神教育的重点是科学素养的养成,具体体现在创新精神和创新 能力的提高。为此,加强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一直是我们进行科学精神 教育的重点内容。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我们提高

7、了实践教学环节 的比重,增加了学年论文等新的教学环节。大力推行启发式、研讨式等研 究型教学方式,设立课程论文、课程实习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师生的互动 与交流。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设立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创新实验 计划项目,让学生在教师指导,尽早接受较为严格的科研训练。举办大学 生科技创新节,举办系列学术讲座,举办数学建模、“挑战杯”等系列科技竞赛,营造良好科技创新氛围。通过广泛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使学生在 长期的、严格的科研和实践能力训练中,体验科学的奥妙和乐趣,领会科 学精神的真谛。三、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融合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是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的重要保

8、证。为此,我们大胆进行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推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 融合,将素质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之中。实行交叉选课制度。从1993年开始,我校每年开设大约100门左 右的公共选修课,这些课程几乎涵盖了各个学科门类。我们将这些课程大 致分为人文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两大板块,并实行交叉选修,即理工 科学生毕业前必须修满6个学分的人文社科类选修课,文科学生必须修满 6个的自然科学类选修课程。在新一轮教学计划修订过程中,我们一方面 构建了五大模块100门通识课程体系,规定学生毕业前每个模块至少修够 两个学分,一方面打破学科壁垒,打破院系界限,将选修课程在全校范围 内打通。实行大学语文水

9、平测试制度。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对中国传统 文化了解过少、文学功底薄弱的现状,我们规定学生毕业前必须通过学校 组织的大学语文水平测试。同时,学校每学期开设大学语文公共选修 课程,并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院系选择的必修课程。同时对所有文科 专业学生开设高等数学课程,部分文科专业还开设理化必修课程。实行主辅修制和第二学位制。从 1994年起,我校相继开设了 10 余个辅修专业。为加强文理交叉和学科渗透,我们有意识地引导文科学生 参加理工科辅修专业地学习,而理工科地学生参加人文社科辅修专业的学 习,目前已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了文理两个专业的教育。实行“课外附加学分”制度。规定本科学生毕业时,应

10、取得至少 10个课外附加学分。课外附加学分由学科竞赛与学术活动、 思想品德表现 与社会工作、文体活动和其它等几个部分构成,几乎涵盖了学生的德、智、 体、美的各个方面。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纳入到人才 培养体系之中,将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参加各类活动的积极性。四、以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素质的协调发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高等学校的一大特点。根据工作思路,我 们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在坚持多样性与多层次的基础上,更加注 重活动的品牌与品味,以及在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提升中的作 用。人文工程讲座大师荟萃。校团委组织的“西北大学人文工

11、程讲座” 至今已经举办七年,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一方面充分发挥西北大学 综合大学的学科优势,积极调动两校院士、博士导师等专家教授的热情, 另一方面积极邀请校外知名学者、著名作家、艺术家、科学家等社会知名 人士来校,为学生举办了大量的有助于提高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的讲座和 学术报告活动。先后邀请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杨叔 子院士、国家“九五攀登计划”首席科学家侯洵院士、著名学者王义遒、 余秋雨教授、国学大师傅佩荣、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著名作家林 清玄、贾平凹等来西北大学讲学或做报告,讲座几乎场场爆满,形成了西 大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风景线。院系品牌活动异彩纷呈。作为综合性大

12、学,以学科专业优势为依托, 各院系组织开展的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成为我校的 一大特色。如文学院的“黑美人”艺术节、新闻传播学院的“传播无限” 晚会,将专业学习成果融入到文艺活动中,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经济管理 学院的“经管论坛”、社科系的“终南论坛”大师荟萃,弘扬科学,倡导 人文,独具魅力。地质系的“天地人”摄影大赛、艺术学院的“艺炫 我心”学生作品展,既是一次教学实践成果的汇报,更给广大学生以艺术 与美的享受。化学系的“化学文化周”、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文化周”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电脑文化艺术节”,将专业知识的宣传与竞赛、 体验与实践有机结合,集知识性、趣味性与专业性于一

13、体,成为广大学生 感受不同学科文化、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节日。学生社团活动广受青睐。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推动了学生社 团的蓬勃发展,“冰点”文学社、探索学社、影视协会、大学生科技协会、“同呼吸”环保协会等 70多个学生社团,成为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相互 学习交流、演绎自我、发挥特长的广阔舞台。学校积极引导这些学生社团 开展多种不定期的活动,如各种书法绘画展、中外电影名片展、科技论坛、 环保志愿服务等,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知识面,激发他们不断完善自我,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五、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其一,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校加强人文素质

14、和科学精神教育的一系列措施实施以后,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更加浓 厚,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更加高涨。据初步统计,我校每年参 加学校和院系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学生均达 80%U上,这对提高大学生 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其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几年我校毕业 生一次就业率稳居92姒上。根据我校近几年开展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 查”,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西大学生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知识面宽、后 劲足。2001年以来,我校学生获得省级以上“优秀学生”、“优秀团员”等 荣誉称号的学生485人。我校学生艺术团创作编排的节目,先后参加了由 教育部

15、主办的第一、第二、第四、第五和第七届“五月的鲜花”全国高校 大学生文艺展演活动,节目受到教育部有关领导、兄弟院校及现场观众的 一致好评,其中传统与现代、英雄如歌被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给予重点报道,我校也成为“五月的鲜花”演出活动受邀最 多的高校之一。学生社团同慧影视工作室的多部DV作品获奖,其中火箭鹤鹑在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创意奖,霸王年代荣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DV影片大赛“最佳长片奖”,紫陀螺获得第九届团 中央“五个一工程”优秀文化作品奖。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以来,我校本科生公开发表论文600余篇,有的文章发表在 SCI源期刊上,如生命科 学学院03级本科生赵洁以第一作者

16、在 SCI源期刊Medical Hypotheses (影响因子1.299)发表了研究论文。2001年以来,我校共有72人次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奖。在最近两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 品竞赛中,我校共有28件作品在省级竞赛中获奖,并荣摘“优胜杯”,有 8件作品在全国“挑战杯”竞赛中获奖。其三,经验与体会。一是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的体系构 建和全方位开展。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一种育人理念,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 程。因此,我们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全方位开展,无论是课堂教学、制 度架构,还是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学术文化氛围的营造 等等,都作为了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的殿堂,并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开展各项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二是注重结合学校的实际和优 势,形成自身的特色。不同的学校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自己的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