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指导策略实践研结题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5483667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指导策略实践研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指导策略实践研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指导策略实践研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指导策略实践研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指导策略实践研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指导策略实践研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指导策略实践研结题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指导策略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提出新课标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预习过程是教育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前预习并未为教学很好的服务,农村学生因为多种原因课前预习做得更差。在调查和教学实践中了解到,老师布置课前预习后,学生对此并不重视,认为反正老师上课还要讲,预习不预习关系不大,有的甚至认为课前预习是在浪费时间。有的学生则无所适从,充其量只是读一遍课文,读第二遍课文就没有兴趣;或者教师提出一个要求,学生就读一遍课文,不提要求就不知道读的目标,更没有读的方法,学得被动,读得无力、无味

2、。有的则虽说课文读了四、五遍,可在课堂上读课文仍读不通顺,抄写生字时仍错误百出。预习效果不佳,还会养成做事草率的坏习惯。可以说不会预习的人就是不会学习的人,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会学习的人,将会成为新一代的文盲。那么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有效预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学生会受益终身。多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一直困扰着本校的许多语文老师,常见到语文老师上课文第一课时时,要么大发雷霆,要么无奈摇头,只因为我们的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没办法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只能

3、停下来,用课堂上宝贵的时间来补偿学生欠下的预习债。而这样一来,能用两课时上完的课,我们就要花上三课时甚至更多时间。有的教师为了能够两课时上完一课,上第一课时时,不管学生预习如何,硬是硬着头皮上,结果课堂上出现了许多夹生现象,要么学生课文读得结结巴巴,要么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这样的课堂效率怎么能高。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课题小组便有了长小.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指导策略实践研究的提出。二、研究目标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2、形成有效的预习方法,力求构建不同课型课前预习的可行性强

4、的操作样式。3、学案的设计科学合理。三、研究思路(一)研究对象 我校五、六年级的学生。 (二)研究步骤 、课题准备阶段(2011.04)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定实验方案、计划。 2)实验教师收集相关资料,理论学习。 3)确定实验班级,调查学生目前预习状况,了解学生预习水平。 4)调查了解教师目前对学生预习指导情况。 、实施阶段(2011.052011.11) 1)预习方法研究:实验教师对教材进行梳理归类,研究不同课文的预习方法,如精读课文应该怎样预习,语文园地应该怎样预习等。 2)预习内容研究:预习时应重点关注哪些内容 3)预习作业设计研究:教师应设计哪些作业引导学生具体预习。 4)预

5、习内容检测研究:教师应如何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之后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 5)预习方法指导研究:每个研究内容都要有具体的学习资料、研究案例、研究总结及过程性资料。 第一阶段:(2011.052011.08)研究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方法并形成方法体系,撰写心得。第二阶段:(2011.092011.11)有效方法的实践运用,撰写心得。、总结验收阶段。(2011.12) 1)整理实验过程中的资料,撰写课题总结报告。 2)编辑课题研究教学案例集和一些研究成果汇编。 3)申报课题结题,并在教学中进行推广应用。四、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检索和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材料,通过学习提升教学理念。2、行动研

6、究法:指导学生如何搞好预习,提高课堂听课效率的研究。3、调查研究法:问卷调查。4、经验总结法。5、个案研究法。五、研究的预期成果通过对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培养研究,转变了我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我的专业发展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对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发展了学生知识储备和能力,去感知新的课文,去开展观察、识记、联想、想象、辨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去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超过80%学生学习能力大大增强,学习自觉性显著提高。现在本课题研究虽然已结束,但并不意味着研究工作的终结。在研究过程中,我还发现了许多值得研究的领域,如:1、如何有效的将课前预习渗透到每一位学生;2、

7、学生在学习中如何将多种学法有机结合,并灵活运用;3、在新课程理念下,“自学、合作、讨论”将如何更具有新鲜的活力。我相信:只要满怀激情,积极创设条件,勇于探索,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向下面两个方向努力:(1)解放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使课堂真正具有发展人的功能。(2)解放学生,让学生自主自信,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独立思维能力。因为预习是自己独立地接受新知识,需要自己独立阅读和思考,这就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让预习直接提高学习效率。预习可以发现自己知识的漏洞。通过复习有关旧知识可弥补漏洞,使自己听课时精力很快集中到新知识上面去。让预习为学生开拓

8、思路。经过预习,对要学的知识已经心中有数,容易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甚至可以跑到老师思路的前面去。让预习帮助增强记忆效果。预习时,无论对看得懂的知识还是看不懂的知识,自己都经过独立思考,有了初步印象,再加上课上老师的讲解、分析和自己的进一步学习,理解会更为深刻。理解了的知识很容易记住,特别是经过努力而攻克的知识更容易记牢。预习增强学生求知欲,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听课,就能启动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预习作为学习过程的首要环节和重要措施,对课堂学习必有极大的支持作用。只有对课前预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认真深入地进行预习,从而高质量地完成预习作业、才能达到预习的最大效率,最终为有效课堂打下扎实的基础。2011.12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