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本理论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5473972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7.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本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医基本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医基本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医基本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医基本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本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本理论(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基本理论绪论目的要求:了解中医学的发展概况、巨大成就及基本特点。一、中医学的发展概况(一)春秋战国理论体系孕育阶段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二)秦汉理论体系奠基阶段黄帝内经第一部理论经典难经神农本草经第一部药学经典伤寒杂病论第一部临床经典四大经典著作(三)晋唐一分化、融合和临床发展宋、金、元一学派涌现、理论突破学派:金元四大家刘完素一寒凉派张从正一攻下派李杲补土派朱丹溪一滋阴派四)明清一综合集成和深化发展温病学派(五)近现代一中医学院、中医学会辨证与辨病结合四诊客观化、中医理论阐发一、主要学术内容(一)中医理论1、哲学思想2、生理学3、病因病机微生物病理4、养生和防治原则(二)临床知识与技能(

2、三)中药方剂知识(四)养生保健技能二、中医学的学科优势(一)综合性(二)实用性(三)诊疗非损伤安全性(四)重内因重调状态三、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指人体本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的整体性。(二)辨证论治辨辨别证证候辨证将四诊收集到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资料,用中医基础理论进行分归纳,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邪正盛衰,辨别疾病属何种证的基本原则。论治(施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三、中医理论体系主要特点(一)整体观念整体指统一、完整、联系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五脏一体观(2)局部与整体的关系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二)恒动观念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

3、疾病t用运动、变化、发展观点(三)辨证论治辨证一四诊资料t综合分析t病(因、性、位、势证论治(施治)一辨证t治法症、证、病区别症T单一的临床表现咳嗽证T某阶段疾病变化本质(主要矛盾)风热犯肺肾阴虚病T基本矛盾的概括,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阶段肺痈消渴同病异证T同病异治感冒风寒t荆防败毒散风热T银翘散异病同证T异病同治胃下垂中气崩漏.下陷久泻脱肛T补中益气汤阴阳五行学说第一章目的要求:1、了解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熟悉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3、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第一节阴阳学说第二节五行学说第一节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阴阳一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水

4、(阴)火邙日)阴阳的划分:阳一运动的、热的、在上的、向外的、明亮的、兴奋的、强壮的。阴一静止的、寒的、在下的、向内的、晦暗的、抑制的、虚弱的。阴阳的相对性:互相转化无限可分性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的对立制约中医基本理论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斗争。制约斗争动态平衡2、阳的互根互用事物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而且还存在着相互资生的关系。3、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是在不断的消长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消一消减、衰弱长一增加、强盛消长一制约一动态平衡阴阳是在不断的消长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消一减

5、少、消耗长一增多、增长消长一制约一动态平衡阳消阴长、阴消阳长(冬至春至夏)阴阳俱消、俱长(气血)平衡t阴阳消长的运动变化处于一定范围、限度、时间内进行,总体相对稳定4、阴阳的相互转化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阴证-阳证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阴阳脏腑体表脏腑心阴心阳(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阳)功能物质(阴)(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偏盛: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实热证、实寒证实热证急性肺炎实寒证痛经阴阳偏衰: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虚热证、虚寒证虚热证肺结核甲亢虚寒证夜尿频阴阳两虚

6、: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时导致另一方不足的病理变化。阴虚阳虚阴阳两虚阳虚阴虚八四)指导疾病诊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五)用于疾病的治疗1、确定治疗原则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1、确定治疗原则(1)损其有余热者寒之寒者热之(2)补其不足滋阴温阳2、归纳药物性能阳阴四气温热寒凉五味辛甘酸苦咸第二节五行学说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行一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生克乘侮:、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的特性木:木曰曲直升发、条达火:火曰炎上温热升腾土: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金:金曰从革清肃、收敛水:水曰润下寒凉、滋润、向下二)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和推演(三)五行的

7、生克乘侮相生、相克一正常现象(生理)相乘、相侮一异常现象(病理)1、五行的生克和制化相生:促进、助长、资生相生次序:木t火t土t金t水相克:抑制、制约相克次序:木T土T水T火T金制化:克制与生化2、五行的相乘和相侮相乘:相克太过相乘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同相侮:反克相侮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同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五脏之间生理上的相互联系、相互资生、相互制约(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相生关系的传变肾精不足T肝血不足T肝肾精血不足心火旺引动肝火T心肝火旺2、相克关系的传变肝病传脾(木旺乘土、土虚木乘)t肝脾不和肝病传肺(木侮金)T肝火犯肺(三)指导诊断疾病面青、口酸T肝(四)用于治疗1

8、、控制疾病的传变(生克乘侮)2、确定治疗原则与方法(生克)(1)相生关系:虚则部其母滋水涵木(肾阴虚T肝阴不足,肝阳偏亢)培土生金(脾胃虚弱T肺气虚)实则泄其子(2)相克关系:抑强、扶弱第三章脏象目的要求:1、了解脏象学说的概念、脏腑在功能上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2了解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3、掌握五脏六腑的主要功能。第一节藏象学说的内容和特点第二节脏腑功能第三节精气血津液神第一节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脏内脏五脏: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受盛、传化水谷和排泄糟粕奇恒之腑:贮藏精气象生理、病理现象。脏象学说的特点:第一节脏腑功能一、五脏(一)心1、心的主要功能主血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主神志一人的

9、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与心有关系。(1)主血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生理:心气充沛T面色红润,脉搏和缓有力病理:心气不足T面白无华,脉细弱无力心血瘀阻T面色青紫,脉结代(2)主神志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与心有关。生理:精神充沛,思维敏捷病理:失眠多梦,健忘,反应迟钝,谵妄,昏迷2、心的志体窍液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其体合脉生理:舌红润,柔软,语言流利病理:心火上炎T舌疮痰迷心窍T舌强语蹇(二)肺1、肺的主要功能 主气,司呼吸主呼吸之气肺有司呼吸的作用,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主一身之气促进宗气生成,调节血液运行主一身之气促进宗气生成,调节全身气的升降出入生理:气道通畅,呼吸平顺病理:咳、喘、呼吸

10、困难、声低主宣发肃降宣排浊向上散精发宣卫、排汗病理:呼气不利,胸闷,咳嗽,鼻塞,无汗,喷嚏肃吸清向下散精降肃清异物病理:呼吸浅促,咯痰、血通调水道疏通调节水液代谢宣发T水液T全身皮毛T汗肃降T水液T三焦T肾膀胱T尿朝百脉、主治节朝百脉T全身血液聚于肺,进行气体交换,再输送到全身助心行血2、肺的志体窍液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病理:多汗,易感冒,皮毛憔悴枯槁(三)脾1 、脾的主要功能主运化转运、输送和消化吸收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A. 运化水谷精微一将水谷转化为精微并布散病理:腹胀、便溏、食欲不振t倦怠、消瘦一气血不足B、运化水湿输送水液B

11、. 运化水湿一对水液吸收、转输和排泄病理:湿、痰、饮、水肿、肥胖 主升清把水谷精气上升转运输送至心肺,使其化生为气血津液。A把水谷精微上升输送至心肺t化生气血津液B升提内脏病理:中气下陷T倦晕胀泄,内脏下垂 主统血统摄血液行于脉中,而不溢出脉外2、脾的志体窍液开窍于口主肌肉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病理:消瘦,软弱无力(重症肌无力)(四)肝1、肝的主要功能 主疏泄一疏通、升发、发泄指肝能疏通升发全身气机。A、调畅气机气机泛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病理:肝气郁结T胁肋、两乳少腹胀痛T刺痛或癥积肝气上逆T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易怒,吐、咯血,卒然昏不知人B、促进脾胃运化病理:肝胃不和肝脾不和C调畅情志生理

12、:肝疏泄T气血和调T情志正常病理:肝失疏泄=肮奋D调节男排精、女月经主藏血一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病理:肝血不足一目干涩或夜盲、肢麻、屈神不利血随气逆一出血2、肝的志体窍液开窍于目主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肝血虚:肢麻手颤肝风内动: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肝血充盛t爪甲坚韧其华在爪肝血不足t爪甲软薄变形、脆裂(五)肾1肾的主要功能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一摄纳、贮存、封藏精气,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精一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广义和狭义之精先天(父母)后天(饮食)肾阴:滋、润(元阴、真阴)肾中精气肾阳:推、温(元阳、真阳)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调节机体代谢和生理活动生长发

13、育齿骨发充足坚固强壮乌黑不足松脱疏松白、脱龋齿儿童中老年佝偻病早衰生殖: 天男(二八):精气溢泻生癸女(二七):月经来潮育病理:月经不调、遗(滑)精、不孕不育主水一主持体内水液的分布和排泄。前列腺肥大慢肾水肿、肾病综合征主纳气一摄纳清气、调节呼吸哮喘2、肾的志体窍液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主骨生髓(脑髓、脊髓、骨髓)其华在发二、六腑的功能(一)胆1、贮存和排泄胆汁主决断(二)胃受纳和腐熟谷一接收容纳水谷并将其消化成食糜胃阴不足、胃火盛通降一把食糜向下输送至小肠胃气上逆一嗳、呕、呃(三)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消化水谷,吸收精微,把糟粕下输到大肠(四)大肠传化糟粕接受食物残渣,吸收水液,形成

14、粪便(五)膀胱贮尿和排尿(六)三焦上焦横膈以上的胸部(心、肺、头)中焦横膈以下,脐以上的腹部(脾、胃)下焦脐以下的部位(大肠、小肠、膀胱、肝、胆)功能:通行元气,是水运行的道路。三、奇恒之腑(一)脑主管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如心主神志,肝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与五脏有关系,其中与心肝肾的关系最密切,主疏泄,调畅情志,肾藏精生髓,髓聚为脑。(二)女子胞主月经和孕育胎儿第二节气血津液*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一、气(一)气的概念精微物质。水谷之气功能活动。心气1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2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二)气的分类(二)气的生成水谷精气自然界清气肾脾胃肺(三)气的功能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一)气的运动形式气机升降出入血(一)血的概念(二)血的生成:由水谷精微和精所化生(三)血的功能:营养、滋润。(四)血液的运行气的推动和固摄(心、肺、脾、肝)三、津液(一)津液的概念*体内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分泌物。津清而稀薄液浊而稠厚(二)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生成:脾胃对水谷的消化吸收、小肠的分清别浊。输布:脾的运化、肺的宣降、肾的蒸腾气化。排泄:肺的宣发、呼吸,肾和膀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