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砺再创辉煌 建设国际一流的疾控中心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5469854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年磨砺再创辉煌 建设国际一流的疾控中心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十年磨砺再创辉煌 建设国际一流的疾控中心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十年磨砺再创辉煌 建设国际一流的疾控中心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十年磨砺再创辉煌 建设国际一流的疾控中心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十年磨砺再创辉煌 建设国际一流的疾控中心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年磨砺再创辉煌 建设国际一流的疾控中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年磨砺再创辉煌 建设国际一流的疾控中心(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年磨砺再创辉煌 建设国际一流的疾控中心前 言月23日,中国疾病避免控制中心(简称“中国疾控中心”)正式组建成立,国内的公共卫生事业翻开了新的一页。通过十年的发展,在卫生部对的领导下,中国疾控中心强化能力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强化传染病防控体系,摸索建立慢性病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卫生监督技术体系,技术支撑能力日益增强,在发明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增进人民健康等方面发展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疾控中心的组建,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高瞻远瞩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英明决策,是符合时代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必然之举,是在原有防疫体系的转型和提高,是向新的公

2、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全面建设和发展,是适应国内民众健康规定的体制保障,是承当卫生部疾控业务工作的重要载体。它的成立,从体制机制上确立了国家级疾病避免控制机构的主导地位,从发展方向上解决了国家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能力局限性的问题,从体系建设上加大了对地方疾病避免控制工作的指引力度。砥砺铸青虹,十年集大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国疾控中心组建伊始,就不断面临多种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峻挑战。在实践磨砺中成长,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在结识和理念上有了质的奔腾。从科学战胜“非典”,到积极积极应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1N1流感等重大疫情;从营养与食品安全、环境与健康的技术支持,到

3、职业病防治;从慢病防控到妇幼卫生保健,中国疾控中心在卫生部的直接领导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怀下,坚定地肩负起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职责,时时将国家疾控中心的优先工作与国家的需求融合在一起,用大爱无疆的崇高情怀和科学严谨的务实精神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辉煌乐章。中国疾控中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注重和关怀下,在卫生部的对的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充足履行神圣职责,攻艰克难,奋力拼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了巨大努力,获得了广泛赞誉。十年来,合计获得省部级以上集体荣誉60余项,省部级以上个人荣誉210余项。特别是在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救灾防病工作中

4、,为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的,疾控工作者不畏艰险、冲在一线、战胜困难,做出了突出奉献,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表扬。一、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翻开新的篇章(一)继往开来,启动疾控体系建设新格局 古往今来,维护和增进公众健康都是人们的主线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早在公元前四、五世纪,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避免优先的公共卫生方面的哲学论点。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制定了“面向工农兵,避免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确立了“避免为主”的指引思想。其后卫生工作方针虽历经多次调节,但“避免为主”这一基本方针始终没有发生变化。在这样的指引思想下,从

5、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国内在引进前苏联模式的防疫防病机制的基本上,开展了中国特色的爱国卫生运动,建立了食品、环境、学校、放射和劳动卫生五大公共卫生为主体的卫生服务模式,逐渐建立起了新中国的卫生防疫防病体系。作为中国疾控中心前身的中国避免医学科学院,在其近的发展历程中,秉承“以科研为基本,全面完毕五项任务”的方针,务实创新,不断进取,在科研、教育、国际合伙等各方面都获得了卓越成绩,并研制出了一大批用于卫生、防疫实行过程的核心产品,获得了多项国际国内奖项,奠定了其国际国内的学术地位,完毕了党和国家赋予的各项使命,为避免医学事业和惠及人民群众的疾病避免控制工作做出巨大奉献。 然而,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的

6、实行,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国民对健康需求的增长,本来以防疫站、避免医科院的体制、机制、工作取向已无法适应防疫防病的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健康理念的转变,对公共卫生事业也提出了新的规定。随着全球化和工业化发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健康的危害日益严重;新发传染病不断浮现,某些原已控制的传染病也死灰复燃;部分地区地方病、寄生虫病危害仍然突出;生态环境变化导致的疾病有所增长;职业病、中毒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呈上升趋势。这些都对国内疾病避免控制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形势在变化,社会在进步。尽管中国避免医学科学院在公共卫生领域获得了明显成就,但其关注基本研究的特点与侧重防控业务的

7、地方防疫站从职能和实践上存在着较大差别,致使疾病避免控制工作没有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队,使国内疾病避免控制体系建设缺少了重要一环,需要整合的,综合功能的,面向全体避免疾病、积极服务的综合体制。进入2世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满足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科学发展卫生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1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有关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内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进入全面启动阶段。,卫生部下发有关疾病避免控制体制改革的指引意见,提出建立国家级的疾病避免控制机构。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注重与关怀下,月23日,整合中国避免医学科学院、卫生部工业卫生

8、实验所、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中国农村改水技术中心,正式组建成立了中国疾控中心。(二)战胜“非典”,疾控中心的社会作用突显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考验了刚刚组建的中国疾控中心,疾控体系力量单薄,缺少整合资源有效应对的能力。在迎战“非典”的过程中,显露了新生的中国疾控中心力量的单薄,也是当时国内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一种缩影。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全面总结了抗击“非典”斗争的经验和从中获得的深层次理论结识,提出了协调、全面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可以说,抗击“非典”的斗争是科学发展观确立的一种重要社会因素。 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对疾病避免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规定,明确其作为公共卫生工

9、作中最重要的环节,疾控机构承当着保护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能。在中国疾控中心不断发展壮大的十年间,*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吴仪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8次到中心考察指引工作,为疾控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鼓舞着广大疾控工作者奋发有为,再立新功。 随着国家对疾病避免控制事业的注重限度不断提高,中国疾控中心的业务领域进一步扩大,国际交往日益广泛,业务经费需求增长。十年间,中国疾控中心获得的国内外年度经费由成立时的2亿元,到的627亿元,增长了近1倍。国家还启动了国债支持疾病避免控制项目和国家基本建设项目,支持全国疾控系统的基本设施建设,极大改善了疾控机构的工作条件,有力地推动

10、了疾病避免控制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善中国疾控中心职工收入低、工作条件差的局面,国务院领导作出了“改善疾病控制专家待遇”和“对从事传染病避免控制工作的高健康风险岗位予以特殊补贴”的政策支持,分别以专家特殊补贴和高风险岗位特殊补贴的形式予以发放,在一定限度上改善了中心职工的待遇,有效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新址启用,为疾控中心发展奠定基本 中国疾控中心成立初期,部分直属单位工作地点分散,使用几十年的基本设施和技术装备均已老化,开展业务工作的条件与环境较差,远远不能适应国家和民众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新需求,亟待建设一所功能完备、设施先进、技术一流的国家级疾控中心。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中

11、国疾控中心进行集中建设,并提出了“总体规划,分期实行、逐渐发展完善”的原则和方向;同年,国家发改委批复一期工程先行建设,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合计投资约6.7亿元。工程建设得到了卫生部领导的高度注重,专门成立以部领导为组长、有关司局领导和中国疾控中心领导为成员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8月3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同志等领导亲临建设现场为一期工程奠基。在工程建设前期及建设中,卫生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北京市政府的领导先后亲临现场视察、指引,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核心问题。0月,中国疾控中心昌平园区正式启用,科研、办公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标志着中国疾控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12、。 随着昌平园区的正式启用,配套的系统建设和整体环境也有了质的奔腾,信息网络系统、视频疫情会商系统等多种配套设施建设,为中心的迅速反映发明了条件。总面积10平方米的14个BSL3实验室的集中建设及使用,大型先进科研仪器设备的不断添置,实验室能力得到加强,中心加大了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力度,拥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传染病避免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微量元素营养、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3个中心重点实验室(化学污染与健康安全、辐射防护与核应急、传染病监测预警技术重点实验室),建立了传染病监测网络实验室、中国细菌性传染病分子分型实验室监测网络(PulseNe China)

13、实验室,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流感研究合伙实验室等多种世界卫生组织实验室网络、参比实验室等,为疾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二、与时俱进,不断摸索中国疾控中心的精拟定位与发展方向(一)找准自身定位,明确疾控工作的公益性和专业性随着国内以保障民生为主体的社会事业发展建设的加强,中国疾控中心的任务与职责在范畴和层次上也随之扩增和提高。十年期间,中心的工作经历了从疲于应对到沉着有序,从被动接受到积极出击,从各自为战到系统化网络化的演变过程。通过“非典”挑战、甲流防控、救灾防病、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等一次次重大突发事件的洗礼与考验,和奥运会、世博会等各项重大卫生保障工作的砺练,我们在思考,结识在升华,从无数实践中体

14、会凝练,明确了中心公益性和专业性的定位。使中心增强了自身生命力,对自身定位形成了特有的结识和思维模式,并在此基本上不断自我完善,以职责定位鞭策工作,并通过工作更好的履行职责。 在公益性方面,强调中心是政府公共卫生服务职责的技术实行主体,公益性事业单位,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公众,取消了本来的某些营利性的收费项目,逐渐退出市场化的公司投资与运营管理,将公共卫生技术与资源所有投入到面向社会的公益性服务之中。 在专业性方面,中心以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专业技术能力提高为主线,紧紧环绕卫生部的业务需求,强化制度建设,明确了职责分工,强化应用与科研的关系,形成并完善专业技术体系;提高专业队伍能力,引进高技

15、术人才,增长技术培训,扩大技术交流,使中心专业队伍始终保持活力和竞争力,保持技术的尖端性和前沿性,在核心时刻可以“一锤定音”并可持续发展;提高专业技术领域的广度和深度,积极搜索并积极参与重大公共卫生工作,增强一线现场工作经验。随着医改的不断进一步,社会和公众对于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需求不断增长,中心也积极参与到推动贯彻医改的各项工作之中,强化技术优势,发挥专家技术过硬作用。 (二)加快职能转变,构建高水平专业技术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中国疾控中心的成立,初步整合了疾病避免控制和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职能,组建了集疾病避免与控制、监测检查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增进、应用研究与指引、技术管理与服务为一

16、体的疾病避免控制机构。以增进健康为唯一目的,在不断的实践中从单一、分散的科研型、创收型机构向公益型、服务型转变。转变观念、转变职能、提高结识,通过自身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政府、社会和公众的能力。 通过十年的调节与发展,中心逐渐从有着优秀老式和业绩的单一职能科研单位,发展成涵盖传染病防控、慢性病防控和公共卫生三大业务单元的疾病防控体系,集疾病避免控制、疾控科学研究、疾控人才培养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中心服务型本质得以充足体现,正日益成为中国疾控事业和保障人民健康事业的中坚力量。 (三)加强专业指引,推动全国疾控体系建设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国内的公共卫生事业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疾病避免控制体系建设方面,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地、县四级疾病避免控制网络和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对国内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国家级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