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T工艺质量控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5467522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MT工艺质量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SMT工艺质量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SMT工艺质量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SMT工艺质量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SMT工艺质量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MT工艺质量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MT工艺质量控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SMT工艺质量控制 摘要 : 1 工艺质量的基本概念 ;2 工艺质量的评价 ;3 工艺质量控制体系 ;4SMT关键过程点的控制要素 ;5 基本能力建设识别、预防与纠正。1.工艺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1.1什么是工艺质量?SMT工艺质量,指SMT组装工艺的管理与控制水平。通常用焊接直通率、焊点不良率来衡量。这两个指标反映的是工艺 “本身”的质量,它关注的是“焊点”及其组装的可靠性。它不全等同于“制造质量”的概念,不涉及器件本身的质量问题(主要指性能)高的工艺质量:意味着高的焊点质量;意味着高的生产效率;1.2什么是工艺质量控制?工艺质量控制,就是要对影响S

2、MT工艺质量的所有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使SMT的焊接缺陷率处于可接受的水平和稳定状态。没有稳定的工艺质量,不可能有稳定的制造质量,也不可能有高的生产效率。工艺质量控制的目的:建立稳定的工艺!1.3 工艺质量控制体系现代工艺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基于“零缺陷”和“第一次把事情做好”的原则,强调“预防”为主的做法。同时,随着SMD的越来越小,PCBA组装密度的越来越高,先前通过维修解决不合格产品的做法越来越不可行。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对如何提高焊接的一次合格率进行了广泛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控制体系重视PCBA的可制造性设计、严格对物料工艺质量的控制、进行正确的的工艺试制、实施规范化的SM

3、T工序管理、利用AOI(自动光学检查)和计算机技术进行实时工艺监控等,我们把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称之为工艺质量的控制体系。2.工艺质量的评价1)直通率直通率,也称首次通过率(First Time Yield),指在某个时间段首次通过生产线的PCBA合格率,用百分比表示。YFT=(通过检查的PCBA数/检查的PCBA总数)100直通率是以测试结果进行统计的一个指标,反映了来料、工艺的综合质量。它是一个以时间段为单位、以不合格产品为缺陷单位统计的一个数据。需要注意的是在同一工艺条件下,不同密度和大下的板其直通率相差很大。也就是直通率与板上安装的元件多少、封装的工艺性有很大关系,元件越多,直通率

4、越低。2)焊点不良率焊点不良率,一般用百万焊点中的不良焊点数表示,单位PPM。PPM=(dt/Ot)106ds 为焊点缺陷数Ot 为总焊点数焊点不良率,是针对不符合要求的焊点进行统计的一个指标,反映了SMT工艺的结果质量。相对于组装DPMO而言,它不需要对印刷、贴片工序进行缺陷统计和再流焊接后对焊点缺陷原因进行甄别,比较简单,易于操作。但另一方面,它不能完全反映组装全过程各工序的控制水平,不能从过程数据中提取到各工序的DPMO数据,不利于过程的改进。3)综合制造指标综合制造指标,一般用制造过程每百万机会缺陷数表示。根据IPC-7912的定义的理解,SMT组装DPMO可以用下式表示:DPMO=(

5、ds+ dp + dt)/(Os+ Op + Ot)106其中:ds为焊膏印刷缺陷数(以印刷缺陷的板数计)dp为贴片缺陷数(以贴装缺陷的元件数计)dt为焊点缺陷数(以焊点缺陷数计)Os 为焊膏印刷缺陷机会数(以印刷板数计)Op 为贴片机会数(以贴装元件数计)Ot为焊点机会数(以焊点数计)此计算公式,将SMT组装作为一个过程进行评价,数据的处理比较烦琐,需要收集SMT的各工序的工艺缺陷数据,并按照不重复统计的原则进行计算。所谓不重复统计的原则,就是如果属于印刷缺陷,不计入贴片、焊接缺陷,如果属于贴片缺陷,不计入焊接缺陷。DPMO能够真实地反映工艺的控制水平。3.工艺质量控制体系构成4.SMT工序

6、控制5.工序控制基础5.1焊膏印刷1) 重要性认识调查发现焊接缺陷类型的分布是:焊点开路占46%;短路占22%;其次是焊料不足占17%;其它缺陷类型依次是对准不良、脱焊、焊料过多等,这些缺陷类型约占全部缺陷类型的15%左右。2) 基本认识(1)钢网厚度的选取首先取决于“脱模性”。(2)印刷厚度总会比钢网厚(焊粉直径、绿油、间隙、脱模是否拉尖),一般为钢网厚度的120150%,甚至到200%,这与测试方法有关。(3)刮刀的移动速度、角度及压力以及PCB的脱网速度,是一组重要参数,严重影响印刷质量。5.2 贴片1) 注意点(1)贴片精度检测与调试(2) 飞片率控制, 一般原因:片容、片阻表面不平;

7、吸嘴真空开闭时机不对;静电;喂料器问题;吸嘴磨损;一般要求3/1000内。(3) 要控制吸嘴压力,特别是大尺寸片容,很容易开裂;(4) 静电敏感器件贴装,要注意顺序,一定要在最后装,吸取、贴片动作需严防静电,可采用离子风吹。2) 贴片精度设备精度贴片精度贴片精度与机器定位精度、元件定心精度等有关。设备的验收最好用一盘料带密集实贴后用测量放大镜测量。 一个创新性的观点以焊膏印刷图形中心为贴片中心松下的APC技术(Advanced Process Control)3) 0201的贴装5.3 再流焊接1) 工艺曲线设置基础1 理解温度曲线的深刻含义,了解一般参数的设置范围。2 收集再流焊接的经验数据,建立基础工艺数据库。3焊接工艺质量的鉴定 :焊点起始处的润湿状况;焊料与被焊金属间是否形成合金层(IMC);元件、PCB有无热损伤(表观与测试)。关键器件的焊接结果BGA、QFN、Chip C(通过可靠性测试结果了解)4 热风加热方式优于红外加热,可以实现温度高精度控制。2) 良好焊点的标志金属间化合物(IMC)6. 新产品导入作者简介贾忠中198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机械系。1985年至1998年在信息产业部第二研究所从事SMT设备及工艺研究、开发等工作;SMT设备多项获部组成果奖,发表论文多篇。1998年至今在中兴通讯公司历任工艺部长。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