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规划设计规范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5466982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园规划设计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公园规划设计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公园规划设计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公园规划设计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公园规划设计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园规划设计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园规划设计规范(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园设计规范2007-11-05 21:41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一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第211条进行公园设计,首先要确保城市绿地按规划所要求的面积实现,公园的用地范围即不能超出规划范围线,更不得被任何非公园设施占用或变相占用,缩小用地范围服务;服务对象:市外旅游者、本市居民或者居民中的老人、儿童、盲人等.然后确定公园的内容,做到符合整体需要,满足居民各种爱好和不同闲暇时间的游憩要求.所以必须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如没有已经批准的城市规划或绿地系统规划,应与相应部门协商确定. 第212条为方便广大游人使用和美化市容,市、区级公园应沿城市主、次路或支路的红线设置,条件不允许时,应设通道解决主要出入口的交

2、通.主要出入口指游人流量大的出入口. 第213条用工程措施处理好公园与城市道路规划标高的关系,避免因有不适当的高差而造成地表迳流污染或影响城市道路和公园的景观. 第214条市、区级公园各个方向出入口的游人流量与附近公交车设站点位置、附近人口密度与城市道路的客流量密切相关,所以公园出入口位置的确定需要考虑这些条件.主要出入口前设置集散广场,是为了避免大股游人出入时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并确保游人安全. 第215条公园内沿城市道路或水系部分的土山高度与形状,植物配置,园林建筑,围墙或栏杆、园门等的高度、体量、色彩等都应与所在地段城市风貌谐调. 第216条为保证游人和架空线的安全,在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

3、通道内不应设计供居民游憩的公园.公园与通道相邻可设标志或栏杆与其分开. 第217条在公园用地上已有城市架空或地下管线除高压输配电以外,可参照第三章第四节有关条款处理.管线与公园同时建设的配合,按本条款规定.由于城市市政管线的管径一舰都大于公园内的管线管径,对位于树木下部的管线,不避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埋深必须在树根分布区以下.保护性措施是要求种种管线不得经常返修和渗入灌溉水. 第二节内容和规模 第221条公园类型是指:综合性公园、儿童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或街旁游园等等.其内容应与类型一致.无论哪种类型的公园都有应有足够的绿化,否则不能称为公园. 第222条一般城市都有一个到几个综合性公园,内

4、容丰富但公园内不应设置专业性体育设施,以免变成体育场用地,混淆城市用地性质,减少城市绿地面积;公园内驯养大型动物和猛兽类动物需要较多的卫生、安全防护设施,开支也大.,在已设有动物园的城市,综合性公园内不得设这类动物展区.根据经验,鸟类、金鱼类或兔、猴等到展区是可以在综合性公园内选择一个角落布置的.综合治理性公园内容多,各种设施会占去较大的园地面积,为确保公园内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公园规模不宜小于10hm2 .原苏联的文化娱乐设施用地约需1.5 hm2其占地面积不应超过公园面积的5%,所以规定市级公园面积不应小于30hm2,特殊情况,设施占地不得超过10%,即公园的最小规模不得小于15hm2.日本

5、综合公园标准规模为1015 hm2,最低为10 hm2.考虑我国国情,下限定为10hm2.按近公共绿地指标为35m2/人,一个10万人的小城市就有3050hm2的公共绿地面积,建一个10hm2以上的综合性公园是完全可能的. 第223条儿童公园既要有丰富的内容,又因儿童体力有限,面积不宜太大,设施布置必须紧凑,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我国现状儿童公园面积都不大,30个儿童公园的平均面积训4hm2,最大的23hm2,最小的0.2hm2. 第224条动物园中由于笼舍、动物活动、游人参观场等占地较多,同时还要有较大的绿化用地面积,才能满足卫生、安全防护隔离和创造优美环境的要求,所以动物园应有较大规模.综合

6、性动物园宜在于20hm2,专类动物园50hm2为宜.全国现有综合性动物园约50个,质量好、完整的动物园面积均在20hm2以上.本条指的是城市范围内的笼养式动物园,不包括天然动物园. 第225条植物园需要有多种生态环境,如设较宽的绿化带与园外隔离,创造各种地形和水体,以便为多种多样的植物提供适宜的环境.植物园用地面积较大,规模宜大于40hm2.现状综合性植物园面积在201000hm2范围,平均为130 hm2专类植物园如月季园、杜鹃园等,其规模可根据内容多少而确定,但其它公园内的盆景园面积不受此标准限制. 第226条风景名胜公园指随着城市用地的发展,把近郊风景区划入市区,起着城市公园作用,也有称

7、为郊野公园的. 第227条历史名园,指由各级政府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名园,在全修缮时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执行.供游人参观、人员看守和设置防火防盗的设施,增加少量建筑和工程管线是必要的但不能有损于古迹或破坏原貌. 第228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事业的发展,今后还会建设各种专类公园.这类公园应有其特定的主题内容,如雕塑公园、交通公园等. 第229条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中第条的条文说明表明,居住区公园人均指标为2m2,一般居住区人口为35万人,居住区公园面积宜为510hm2.从生态环境和游憩效果考虑,绿地面积应尽量集中,所以每个居住区最好集中设一个

8、居住区公园.日本居住区公园标准规模为4 hm2,最小为1 hm2.我国居住小区的游憩绿地按每个居民1m2计,一个小区人口约为1万人,小区游园面积即为1 hm2.小区游园也应尽量集中,其规模不宜小于0.5 hm2. 第2210条带状绿地指沿城市主次干路、河流、旧城基等到的狭长形绿地. 第2211条街旁游园,指位于城市主、次干路和支路附近街道红线以外的游园.面积有时虽小,对城市景观影响很大.设计时除考虑内部布局,满足短暂休息之外,更注意沿街部分的艺术效果.第三节园内主要用地比例 第231条232条公园的陆地面积,指供游览与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用地除水面后的全部陆地面积.不包括已改变性质的用地. 绿化用

9、地,指公园内各种用以栽植乔木、灌木、花卉和草地的用地. 建筑占地,指公园内各种休息、游览、服务、公用、管理建筑. 园路与铺装场地,指公园内供通行的各级园路和集散场地.不包括活动场地. 公园内的水面大小差别很大,有的没有水面,有的水面占总面积的3/4以上,且公园内的绿化、建筑和园路铺装等到都有建于陆地上,其比例.水中森林和水上建筑数量极少,其用地列入陆地中计算.表中规定的各种用地比例的总和都有小于100%,留出佘地一般可扩大绿化用地或供设置各种活动用的铺装场地、园林小品等. 表是根据全国142个质量较好的公园的调查资料并参考日本、苏联、英国、#省等有关规定制定的. 第233条公园的外形、内部地形

10、和水体形式都影响园路的用地面积.但不得过分强调以上因素而过多地加大园路铺装场的用地面积,减少绿化用地,为此特规定本条. 第四节常规设施 第241条公园中的常规设施,指所有公园通常都有应具备的、保证游人活动和管理使用的基本设施,属于公园中的共性设施.至于各种类型的公园,都有其特色,与之相适应的丰富多彩的游憩和服务设施,不作具体的规定. 表241中的成人活动场指辟出一定场地供拳术气功等活动用,以避免踩踏草地,造成局部地面踝露.在有条件的公园中,可适当增设供锻炼身体用的设施. 第242条我国城市人均公共绿地水平较低,很难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游憩需要,为避免目前存在某些城市公共设施变相侵占公园用地的现象

11、,明确规定不准设置与公园性质无关的设施. 第243条第245条厕所和园椅、圆凳的设置数量,应与公园的游人量相适应.过少,影响使用或游憩效果;过多,既浪费设备,又有碍观瞻.经过全国一百多个公园进行普查和、#公园的重点调查,并参考城市其他公共设施的设置指标而制定本条. 厕所 大型公园因游人停留时间长,各种饮食服务设施全,游人去厕所的频率高于小型公园,调查结果分别为2%和1.5%左右.这两个指标较民用建筑设计指标中规定的医院门诊部公用厕所指标2.93.6%和车站旅客厕所2.3%为低,与其中的电影院厕所1.43.6%近似.与建筑#资料集2建筑工程工业建筑#编中对体育辅助设施制定的厕所参考指标0.50.

12、6%相比为高.男女蹲位比是根据实地调查,现状旅游性公园和小型公园中男游客多于女游客,比数为1.51,大型公园男女比较接近.今后发展趋势是逐步持平,所以采用男:女蹲位为11.5:1的指标. 园椅、园凳 一般大型公园游人停留时间长,对坐憩要求高于小型公园,但许多大型公园有山石、大片草坪可供坐憩,而小型公园缺乏这类设施和场地;活动量大的公园,游人需休息的要求也高于其他公园,所以对园椅、园凳指标如按游人量比例确定,当每个游人占有公园的陆地面积为15m2时,园椅、园凳数多达200位/hm2,影响观瞻.因此限定园椅、园凳数量取游人量22.5%的接近下限指标,即每1 hm2陆地面积150位.对每个游人中有的

13、陆地面积在100 m2以上的公园,又会发生游人长距离找不到坐憩处的弊病.因而规定每1 hm2陆地面积上园椅、园凳的下限为20位,即平均每两个座位的园椅、园凳的服务半径为16m. 游人用停车场和自行车存车处 游人用停车场和自行车存车处的位置既要方便游人使用,又要防止车辆拥塞游人出入口广场,而应设于出入口附近.游人停车场和自行车存车处和面积,因各市居民利用的交通工具差别很大,许多中小城市居民出游以徒步为主,不需停车场或存车处;一些地形起伏陡峭的山城很少利用自行车;在同一城市中因公园的服务对象不同,距离市中心远近不同,游人使用的交通工具也大不相同,因此不能作统一的指标规定.设计者应根据实际调查资料确

14、定面积.为避免城市停车场变相占用公园用地,本条明确规定停车场只考虑停放本园游人用的汽车和自行车. 第三章总体设计 第一节容量计算 第311条公园游人容量是确定内部各种设施数量或规模的依据,也是今后管理上控制游人量的依据避免公园因超容量接纳游人,造成人身伤亡和园林设施损坏等事故.并为城市规划部门验证绿地系统规划的合理程度提供依据. 第312条公园的游人量岁季节、假日与平日、一日之中的高峰与低谷时而变化.节日最多,游览旺季星期日次之,旺季平日和淡季星期日较少,淡季平日最少,一日之中又有峰谷之分.确定共有游人容量以游览旺季星期日高峰时为标准,这是公园发挥作用的主要时间.如用节日的游人量,定额会偏高,

15、造成浪费,用淡季或平日的游人量又会使标准太低,造成公园过分拥挤.国外也是采用旺季星期日的游人量为标准的. 第313条本条指标是根据我国现状居民出游率高,公共绿地人均指标低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每个游人占有公园面积60m2是比较符合游园舒适度要求的.一般市、区级共有的可进人活动面积约占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为不可进入或容量极小的水面、陡坡山地、树林、花坛等,起视域作用的.以往苏联规定的文化休息共有采用60m2/人.1985年的苏联建筑标准已提高为100m2/人.考虑我国国情,仍用60m2/人标准,对小型公园降为每个游人30m2的标注,因为小型共有的道路铺装场地面积比重较大,相对来说单位面积上可容游人

16、多些,又因为内容简单,游人活动时间短,可降低一些标准.这个标准已为1991年实施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采纳.对近期公共绿地人均指标低的城市还可酌情降低一些标准.确定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的下限为陆地面积15m2,即活动面积缩小到每人5 m2.如果15m2中还包含水面,那么可活动面积势必更小,难免发生事故,失掉游园意义. 第314条当公园内只能作为视域面积的水面、陡坡山地如科斯特地貌的山地等占地超过50%时,游人可利用的活动面积很小,为保证游人在园中的一定舒适度和安全,应加大游人占有公园面积的指标. 第二节布局 第321条公园的总体设计是全部设计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决定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