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的文体特点和阅读方法及其写作技巧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5465556 上传时间:2024-03-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随笔的文体特点和阅读方法及其写作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随笔的文体特点和阅读方法及其写作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随笔的文体特点和阅读方法及其写作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随笔的文体特点和阅读方法及其写作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随笔的文体特点和阅读方法及其写作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随笔的文体特点和阅读方法及其写作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随笔的文体特点和阅读方法及其写作技巧(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随笔的文体特点和阅读方法及其写作技巧随笔,亦称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 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 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 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 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随笔,顾名思义,至少有随时笔录和随意运用两 重含义。随时笔录指随笔往往及时地从生活中和书 本阅读中得题,多为信手拈来,借题发挥,顺势点 窜,视野比较开阔;随意运用指随笔的思路绝不拘 泥于某一点静观不动,而如行云流水般运动不止, 大多在谈天说地中传出深刻独到的人生体验、左右 逢源的渊博知识。一、随笔的文体特点著名文艺理论家刘锡庆在散文新思维?“随笔

2、” 随谈中认为“随笔”和散文有明显的区别:“随笔”主“理”,是说理的,呈“讲谈”色彩,较为 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呈“自白”色彩, 较为热烈。“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 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 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 灵,使人净化灵魂。随笔按题材与内容可分为文艺随笔、思想随笔、 国际随笔等,其中文艺随笔与思想随笔最为常见。 文艺随笔是一种以文学艺术领域的某些现象、观 念、理论为写作对象,或展示作者对作品的独到感 受,或表达某种新的见解,或谈论某种独特的美学 价值,或阐明某种思想意义

3、的随笔。现在也有些文 艺随笔重在描述对文学的印象感受,并不注重对知 识的阐述,其可读性强。另外,文化随笔是文艺随 笔中的常见类型。人们常说的文艺随笔,往往指的 就是文化随笔。这类随笔往往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旁征博引,注重知识的丰富性 文艺随笔往往是针对文学艺术领域中的某些现 象、观念等发表的感受、见解、体会等。它最大的 一个特点就是擅长旁征博引,注重知识的丰富性。虽说文艺随笔也阐明道理,但它并不像规范的议论 文那样,特别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是更多地关 注所选材料的丰富性与趣味性,在旁征博引与娓娓 而谈中自然地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或阐 明某种知识与道理等。例如咬文嚼字一文在阐 述“咬

4、文嚼字”的好处时,就列举了郭沫若修改“你 是”为“你这”、史记李广射虎一段中的三个“石” 字用得好、贾岛“推敲”的实例等,可谓旁征博引,材料丰富。笔调轻松,注重行文的理趣性文艺随笔往往语言庄谐皆具,笔调轻松活泼,常 在生动的述说、形象的描绘或巧妙的比喻中营造富 有诗意的境界,从而寓抽象的道理于具体可感的图 画之中,进而避免行文中枯燥的说理和严谨的论 证,使文章在轻松诙谐之中不失理趣。例如林庚的 说“木叶”,作者为了阐述“木叶”的意象,就在 引用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树叶”和“木叶”,指出“树 叶”给人枝繁叶茂、浓阴匝地的感觉;而“木叶”则有 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 的气息,

5、甚至还仿佛让人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 了游子的漂泊;“落木”,则比“木叶”更显空阔,连 “叶”这一字所保留下来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其中道理的阐述,毫不做作与牵强,在优美诗句引 用的基础上作对比启发,一路带领读者体味其中蕴 涵着的细微差别与耐人寻味的理趣。3、思想深刻,注重见解的独特性 随笔大多是作者在阅读中确有所感、实有所得而 信手写的文字。因此,这类文章往往蕴涵了作者独 特的见解与深刻的思想。比如咬文嚼字就是从 生活中一个含有贬义的词语出发,从文学欣赏和创 作的角度,对此作出了新的理解,阐述了在欣赏与 写作中应该注重“炼字”的道理。这种从日常阅读中 的小事出发进而阐明在欣赏与写作中应当

6、注重“炼 字”的大道理,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中,我 们不难领悟出文艺随笔注重见解新颖独到的特点。 三、二、随笔的阅读方法1、要学会提炼文章观点,把握文章的主旨 阅读文艺随笔类文章,对作者观点的提炼与把握 十分重要。文艺随笔虽是议论,但不属于规范的议 论文,其阐明的观点也就不像一般议论文那么明 朗。正是因为这样,准确把握文章所阐明的观点就 成为读懂这类文章的关键。比如米洛斯的维纳 斯一文从内容上看,是站在欣赏艺术品的角度说 明没有手臂的维纳斯为什么更加美丽迷人的道理, 阐发了“美在想象”这一独特的审美原则。但通过对 文章观点的提炼与把握,可以得知作者的观点是蕴 涵在开篇的“我欣赏着米洛斯的

7、维纳斯,一个奇怪的 念头忽地攫住我的心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 须失去双臂”这句话中。而这句话本身只表达了作者 欣赏维纳斯时的感受,并不是我们常见的议论文中 的观点性语句,但它却又清楚地表明了作者在审美 上的独特感受,因而也就成为了理解全文的关键。 由此可见,学会把握观点性语句,是把握全文主旨 的关键。2、要学会把握作者所运用的材料,并认真思考 它的作用文艺随笔在行文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使用恰当 而又富有趣味性的材料。这些材料并不是作者为炫 耀自己的知识而故意堆砌的,而是为了阐明道理所 做的精心安排。这些材料在运用方式上各不相同, 有举例用的,也有对比用的,还有或打比方或作铺 垫的。文艺随笔正是

8、借助这些丰富的材料及其灵活 的运用而达到轻松说理的目的的。因此,对材料的 准确理解与把握,对把握全文的内容十分重要。比 如咬文嚼字一文中,作者开篇就列举了郭沫若 改“你是”的例子以及其他有关例子。对这些材料, 我们要明白,它们都是为了引出“咬文嚼字”的话 题,进而阐明作者对于阅读与写作的看法。3、要注意领会文中的妙语佳句 文艺随笔笔调轻松,用语诙谐,常于形象的描写 中阐明道理,或于娓娓的叙述与引用中表明见解。 因此,文中既富理趣又表意含蓄的语句可能会相对 多一些。所以,抓住语境,加强对文中形象语句或 含蓄语句的理解也就成了文艺随笔阅读中不可回避 的一个难点。比如读伊索寓言一文在讲完 “老婆子与

9、母鸡的故事”后,作者接着说了一句“大胖 子往往是小心眼”。这就是有待我们去挖掘的一个表 意含蓄的语句。对此,我们只有抓住语境,才能理 解这句话的意思是“有钱人往往吝啬,一毛不拔”。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注意对文章层次的划分与结 构的把握等,并且要学会大胆质疑,于知识的学习 与迁移中进一步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三、随笔的写作技巧随笔一般是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确有所感,实 有所得,提笔随手而成。写作者往往不在刻意为 文,故写法朴素自然。其作品大多篇幅短小,形式多样,或借景抒情,或借事抒情,夹叙夹议,庄谐 兼备。写作随笔,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训 练:1、呈现特定的画面,蕴含哲理随笔实

10、际上应在宽泛的散文这个概念之内。画 面,也可以称之为场景。随笔的写作一定要注意特 定的场景的呈现。因为有场景,文章就生动,读者 也便会因有身临其境之感而倍感亲切。当然,蕴含 哲理是随笔写作者时时要注重体现的。如:他们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 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只有饱经生活风 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工 子弟?抑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 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 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 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

11、奔跑着, 憧憬着。风吹过田野,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 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 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 相反,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 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 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 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等着还在工地 或菜场上劳作的父母;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 空没有家乡的明亮。他们悄悄许

12、愿,希望明天他们 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然而,从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的痕迹。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 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 泪来,为他们的成长。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 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 比爸爸。”“北京的 2008,也是我们的 2008!”他们 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 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 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 是”就足够了,已

13、经有众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 茁壮地成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 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解说】 作者通过“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 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他们做好 简单的晚饭,等着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的父母”等 诸多场景呈现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让人心痛, 也让人感动。结尾一句“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既表现出了写作者美好的愿望,同时也对社会发出 雷鸣般的呼唤,让人在深思的时候,更进一步反2、表述特定的观点,彰显个性所谓“个性色彩”,就是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识, 乃至独树一帜的文章风格、人文品格和创造精神。 要写好随笔,达到得心应手

14、、“进乎技矣”的高妙境界,就必须勤于读书,撷取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对所感知的进行辩证思考,对所积累的进行精心的 提炼,来一个“六经注我”,来一番“自言自语”,或 记叙、或议论、或说明,均写出独特的见识来,给 人、事、物注入“我”的灵气。如:在征程中欣赏风景漫步在这繁花似锦的街头,望着潮水般涌动的人 流,忽然涌出一股疲惫与感伤。我突然觉得自己是 那千年后的子贡,站立在喧哗的街角,双手合十: 愿有所息。想起千年前那古埃及的挑夫,每走一段路便会驻 足一会儿,他们说倘若赶路赶得太急,我们的灵魂 便会跟不上脚步,迷失在黄尘滚滚的茫茫大漠之 中。那么,今夜,我便是那走得太急的游子,静静地 坐下,等候我拉下

15、的灵魂。不是吗?在这日复一日、循环单调的生活中,我 们浑浑噩噩,我们沉溺其中。这灯红酒绿的日子充 满了机遇也写满了挑战;充斥着诱惑也布满了陷 阱;涂满了名利也贴满了失落。我们如狂热的信 徒,高呼着“生无所息”投入一场场匆匆忙忙的战 斗。殊不知,在这一天天的匆匆忙忙中,我们被打 磨得筋疲力尽,也迷失得不知所踪。愿有所息,再狂热的征程中我们应该有所停留, 有所停息。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前安静的祈祷:愿 有所息。让我们背着公文包在静谧的原野上荡秋千,在雨 天的滴答声中听一张老唱片。愿有所息而后勇。只有那些有所停留的人才能在 浊世中散发馥郁,在红尘中保持隽永,在逆境中坚 持风骨,在不断的诱惑与渲染中保留

16、一种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心境。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歌唱“人生几何”的孟德在 跃马横刀的征途中依旧有欣赏风景的豪情,无怪乎 在那逐鹿中原的乱火中能够臣服群强,煮酒论英 雄。美国的威廉?福克纳说:人生确实需要不断地前 行,但倘若一刻不停地赶路,终将会迷失与徘徊。愿有所息,我缓缓地睁开双眼,蓦然间,感到从 未有过的清新。顾盼四周,竟是如此地生动而富有 活力。慷当以慨,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你累了吗?让我们静静地坐下,喝一杯解忧的杜 康。(2006 年浙江卷满分作文)【解说】在人们大多倾向于“生无所息”时候,文章却呼吁 “愿有所息”,观点便体现了与众不同。在行文过程 中,作者反复强调“愿有所息”,并由此拓展出更为 深刻的思想“愿有所息而后勇”,令全文闪烁出 理性之光,给人启迪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