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文化小镇项目建议书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546522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2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文化小镇项目建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某文化小镇项目建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某文化小镇项目建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某文化小镇项目建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某文化小镇项目建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文化小镇项目建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文化小镇项目建议书(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文化小镇项目编制单位:XXX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二0七年二月目录第一章 总 论1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5第三章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23第四章工程建设方案25第五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33第六章效益分析36第七章结论41第一章总论一、项目名称:XXX文化小镇项目二、承办单位概况1、承办单位:XXX旅游发展有限公司2、承办单位基本情况XXX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01日,是一家有限 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主要经营范围:项目投资咨询;旅 游管理;文化学术交流;会务及展览服务;酒店管理;餐饮、住宿、 娱乐等。公司地址:XXX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八家畈黄湾村信应公路 东侧。公

2、司始终坚持用户至上,坚持用自己的服务去打动客户,坚持“诚信为本,客户至上”的宗旨,本着“品质为本,精益求精”的经 营销售理念,力求给客户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的同时, 也使企业得到 长足的发展。期待与各位业界新老客户携手共进,共创辉煌。三、建设地点:XXX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一期规划占地面积 3700 亩。四、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为三大板块。第一大板块:XXX文化产业园区,占地1700亩,包括:1、根亲 文化园占地400亩,主要建筑物有根亲博物馆、华夏根亲坛、姓氏纪 念馆等,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2、民俗名人文化园占地100亩, 主要建筑物有名人塑像、名人纪念馆(二层)、茶

3、社等,建筑面积 18000平方米;3、万国植物博览园占地500亩,栽植各类植物50000 株;4、骑猎园占地300亩;5、水上乐园占地400亩,主要是安置 水上乐园设施。第二大板块:休闲商业区,占地1200亩,包括:1、餐饮文化园 占地200亩,主要建筑以仿古式和现代建筑相结合等,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2、漫步风情街占地90亩,主要建筑物以二至三层建筑为 核心,建设步行街,以商店、古玩店、餐饮为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3、历史文化长廊占地100亩,主要建筑以壁画形式展现古文 化、传说文化及近代文化等独特的民俗风情等,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4、休闲度假村、民宿酒店占地 300亩,单体以二层

4、建筑为主, 设游泳池、商店、古玩店、餐饮店等,建筑面积100000平方米。第三大板块:养生、养老公寓区、旅游度假酒店、民宿占地1310 亩,主要包括:1、港湾社区占地400亩,建筑物以2+1层为主,建 筑面积150000平方米,入住人员以建设区原有住户为主;2、医疗康 复中心占地200亩,主要建筑物有医技门诊楼(三层)、住院部(三 层)、康复综合楼(三层)等,建筑面积 68600平方米;3、养老社 区占地200亩,主要建筑物有老年公寓楼(三层)、综合楼(三层)、 医疗保健中心(三层)、娱乐中心(三层)、餐厅等,建筑面积58000 平方米;旅游度假公寓510亩。五、建设年限:5年,其中建设期3年

5、,完善期2年。六、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本项目一期计划投资200018.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79466.0 万元,其他费用6756.0万元,预备费930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4496.0 万元。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项目单位自筹解决。七、结论和建议1、结论1) 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政策,对于提高XXX文化 小镇整体功能,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2)该区域环境优美,是人们旅游、休闲居住的绝佳场所,该项 目的建设可以有效提升 XXX市浉河区景区品位和改善游乐条件,为 XXX文化小镇景区发展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3)本

6、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比较好,项目所需的各项建设条件均己具备,本工程可以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期投资建设目标,应积极开展实施。经以上分析论证,该项目选址得当,规模合理,规划科学,建设 方案可行,建设条件具备,资金来源可靠,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 此,项目建设具有必要性,技术上具有可行性,经济上具有合理性, 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建议1)与本工程相关的工程设施的建设应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以保 证本工程建设后的正常运行。2)建议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做到功能适用、流程科学、经济合理。3)要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精心组织,科学施工,规范管 理,加快进度,力争建

7、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社会满意的工程。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一、项目的背景(一)项目区概况1、XXX项目坐落于XXX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浉河区在 2016年 被评为国家级生态区,XXX风景名胜区鸡公山、南湾湖都在浉河区, 浉河区也定位为生态旅游功能区。2、十三里桥乡是浉河区重点旅游乡镇,市、区、乡三级政府旨 在十三里桥乡打造幸福健康小镇,落实城乡一体化大概念,把城市建 在山水间,作为XXX旅游名片。3、十三里桥乡支柱产业有1)花卉苗木基地;2)生态旅游景点;3)高效观光农业:万亩草莓种植和5000亩黄金甲鱼养殖为重点项目;4)特小镇生态旅游。(二)项目建设背景1、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与

8、发展理念特色小镇并不是一个行政意义上的城镇, 而是一个大城市内部或 周边的,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发展的,具有特色产业导向、景观旅游和 居住生活功能的项目集合体。特色小镇既可以是大都市周边的小城 镇,又可以是较大的村庄,还可以是城市内部相对独立的区块和街区, 其中部分服务功能可以和城市共享。特色小镇的核心是特色产业,一般是新兴产业,如私募基金、互 联网金融、创意设计、大数据和云计算、健康服务业,或其他智力密 集型产业。特色小镇也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大社区, 既有现代化的办公 环境,又有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性化交流空间和高品质的 公共服务设施。特色小镇建设将秉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

9、原 则,将占地面积控制在13km2的范围内,打造一个高度产城融合的 空间,并体现其特有的地域文化。同时,特色小镇建设要达到AAA级以上景区标准,休闲旅游类小 镇须以AAAAA级景区标准作为建设硬指标。总之,特色小镇是按创新、 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 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产、城、人、文” 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打造特色休闲小镇,首先是要文化找“魂”,找到特色小镇的特 色,要文化特色、主题特色。找到文化之“魂”后将其梳理转化为体 验产品,转化成可互动的模式,结合进行游憩方式的独特设计与特色 小镇效益优化,并运用互联网+思

10、维,达到特色小镇设计提升的最优 化。应遵循六大理念:景观主题化、景观游乐化、景观生态化、景观 情境化、景观本土化与景观动感化。2、旅游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1) 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不仅要讲求旅游业本身的效益,而且还 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功能,使更多的地区、更广的人 民群众脱贫致富。因此,为配合旅游业的发展,要对当地的产业结构 进行调整,如围绕景区旅游的客观需要发展以种植、 养殖为主的农业, 以茶园、药材园等为主的观赏性农业。而且,由于资金、人才不足等 原因,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一般起步水平较低,农民自发办的家庭旅 游、餐馆、购物摊点,难于上档次、形

11、不成规模,适应不了日益发展 的市场经济需求。旅游扶贫要有所突破,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引导农民由分散的个 体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旅游集团 公司或选择有经济规模的企业来经营贫困地区的旅游业。(2)利于贫困地区脱贫在我国,贫困地区面积很大,且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和 社会发展缓慢,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是这些地区也有自己的优势, 即旅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的自然环境条件较好,非常适合发展旅游。 在以往的扶贫活动中,因多局限于救济性扶贫的形式,扶贫效果很差。 后来也曾尝试过交通扶贫、教育扶贫的形式,但短时间内难以见效。 另外,还采取过工程项项目扶贫,对口扶贫(针对贫困户)等

12、形式,尽管都收到一些成 效,但脱贫不彻底,甚至脱贫后又返贫。而旅游扶贫具有目标明确、 项目清晰、脱贫见效快、受益面广、受益期长的特点,可以说是对扶 贫措施是一个最有效的补充。(3)利于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并且今后仍 将大力发展。旅游扶贫开发实际上是通过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形式,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这与我国大力发展旅游、大力发展地区经 济的要求是相符的。另外,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地域经济结构 优化调整将成为必然,尤其是那些地区经济严重封闭,经济发展水平 很低的地区更是如此。那种靠粗放式经营对资源掠夺性、破坏性利用, 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地区经济发

13、展道路越来越行不通。因此,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本质上符合我国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 要求,是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3、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 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旅游形式。随着乡村旅游的 迅速发展,近几年围绕乡村旅游提出很多原创新概念和新理论,女口:游居、野行、居游、诗意栖居、第二居所、轻建设、场景时代等,新 概念和新理论的提出使乡村旅游内容丰富化、 形式多元化,有效缓解 了乡村旅游同质化日益严重的问题。让“美丽乡村”建设附加上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把文化融合进 来,把城市周边游融合进来,把生态农业融合进

14、来,让农民、新村民、 游客共建共享与共荣,把真正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核心优势挖掘、 展示 出来,推广宣传出去,形成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循环。目前,乡村旅游作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 成为了旅 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大力扶 持下,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4、民俗旅游。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 游行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 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 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 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目前,民俗旅游作为旅游行为和旅

15、游开发的重要内容, 成为了旅 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大力扶 持下,民俗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三)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是我国城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以下 优势:1、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产生补短板、调结构效应。当前, 我国以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有限, 推动以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广 泛参与的特色小镇建设,在建设形态上不搞“大而广”,坚持“一镇 一风格”,从而以较少的财政资金撬动庞大的社会资金。少花钱、多 办事、办好事,推动经济新旧动力切换,既可以达到稳增长的目的, 促进投资与消费并举,也可以起到补短板、调结构,助推经济去杠杆 的独特效应。2、发挥要素集聚和扩散作用,降低和分散投资风险。 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一是创新,二是公共产品和服务,PPP 模式是两者的混合动力。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引进综合实力较强 的企业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对投资、建设过程中相关责任边界进行明 确划分,基于当前PPP模式的推广与成熟,社会资本可以自身先进的 技术和灵活的管理经验,通过集约、节约、绿色的发展模式,提高特 色小镇建设的效率和效益,扭转各类资源过度向行政等级高的城市中 心区集中的局面,从而提高小镇的凝集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区域 经济发展。3、扩大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在经济新常态下,民间投 资增速减速明显,社会资本通过投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