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外科护理常规三甲复审资料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5462045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外科护理常规三甲复审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急诊外科护理常规三甲复审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急诊外科护理常规三甲复审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急诊外科护理常规三甲复审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急诊外科护理常规三甲复审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诊外科护理常规三甲复审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外科护理常规三甲复审资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 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常规2. 脑挫伤急救护理常规3. 胸部创伤急救护理常规4. 腹部外伤急救护理常规5. 多发伤急救护理常规6. 复合伤急救护理常规7. 外科急腹症8. 骨折急救护理常规9. 宫外孕急救护理常规科室:急诊外科 编 号 JZWK-4-1类别:护理常规 执行日期 2006.08题目:重型颅脑损伤 修订日期 2012.7 急救护理常规 页 数 1/1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常规1.平卧,保暖,头偏向一侧,必要时抬高床头15-30。2.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面罩加压给氧或气管插管。减少头部活动,抽搐躁动者,应放牙垫或口咽通气道。3.开放静脉通道,给予降低颅内压、维持

2、水、电解质平衡等药物治疗。4.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呼吸、血压、心率等变化并记录,必要时应专人护理。5.抽血化验,取血、配血。拍头颅正侧位X片及颅脑CT。 6.留置尿管,记录出入量。7.开放性颅脑损伤应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8.如需手术者应做好术前准备。9.脑脊液、鼻漏、耳漏者应取患侧卧位,便于引流通畅,并观察漏出液颜色、性质,禁忌冲洗、充填鼻和外耳道。科室:急诊外科 编 号 JZWK-4-2类别:护理常规 执行日期 2006.08题目:脑挫伤 修订日期 2012.7 急救护理常规 页 数 1/1 脑挫伤急救护理常规1.平卧,保暖,头偏向一侧,必要时抬高床头15-

3、30。2.吸氧,保持气道通畅。若患者呈现昏迷状态且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宜早行气管切开,及时吸痰。3开放静脉通道,给予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药物治疗。4.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呼吸、血压、心率等变化并记录,必要时应专人护理。5.抽血化验,取血、配血。拍头颅正侧位X片及颅脑CT。 6.留置尿管,记录出入量。7.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癫痫的发生。8.严密观察患者的头痛性质及程度,做好记录。科室:急诊外科 编 号 JZWK-4-3类别:护理常规 执行日期 2006.08题目:胸部创伤 修订日期 2012.7 急救护理常规 页 数 1/1胸部创伤急救护理常规1.半卧位,保暖,休克者取休克卧

4、位。2.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心脏骤停者立即行心肺复苏术。3.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4.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呼吸、血压、心率等变化并记录,必要时应专人护理。5.气胸、血胸的处理 :开放性气胸先将伤口闭合,再按闭合性气胸处理。张力性气胸先用粗针穿刺胸腔减压,再做闭式引流。6.纠正反常呼吸:可用敷料加压包扎,纠正反常呼吸。7.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8.留置尿管,记录出入量。科室:急诊外科 编 号 JZWK-4-4类别:护理常规 执行日期 2006.08题目:腹部外伤 修订日期 2012.7 急救护理常规 页 数 1

5、/1 腹部外伤急救护理常规1.半卧位,保暖,休克者取休克卧位。2.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3.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输液通路,及时采血进行各种实验室检查,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4.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心率、呼吸、血压、腹部体征等变化并记录。5.发现腹部有伤口,立即包扎;对有内脏脱出者,不可回纳,可用急救包或无菌敷料严加遮盖,再用无菌盆盖住脱出内脏后包扎。6.留置尿管,记录出入量。7.禁食,放置胃管,接负压引流器进行胃肠减压。8.开放性腹部外伤者,术前使用抗菌素,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9.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科室:急诊外科 编 号 JZWK-4-5类别:护理常规 执行日期

6、 2006.08题目:多发伤 修订日期 2012.7 急救护理常规 页 数 1/2 多发伤急救护理常规1.半卧位,保暖,休克者取休克卧位。2.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舌后坠者放口咽管;呼吸困难的患者立即氧气吸入;呼吸衰竭者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3.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输液通路,及时采血进行各种实验室检查,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4.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尿量、出血量及伤情等变化并记录。5.及时处理活动性出血,给予加压包扎、夹板固定,抬高伤肢;慎用气压止血带。6.留置尿管,记录出入量。7.对有手术指征患者做好配血、皮试、血气分析、备皮、留置胃管等术前准备;对无紧急手术指征

7、的患者给予监护或一般护理观察。8.各器官损伤的急救护理8.1颅脑损伤:遵医嘱给药。颅内血肿要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出现脑疝,给予静脉快速输入甘露醇。对颅内有金属异物的不能立即拔出。8.2胸部损伤:血气胸应尽快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张力性气胸迅速用无菌粗针头穿刺减压;开放性气胸应立即用无菌敷料闭合胸壁创面。8.3腹部内脏损伤科室:急诊外科 编 号 JZWK-4-5类别:护理常规 执行日期 2006.08题目:多发伤 修订日期 2012.7 急救护理常规 页 数 2/2 8.3.1配合医师行腹腔穿刺、床边B超、腹部CT。8.3.2准备行剖腹探查的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如插胃管、留置尿管、备皮等。8.3.3腹

8、部有开放型伤口,局部做清创处理,以无菌敷料覆盖,严禁还纳脱出的内脏。8.4骨与关节损伤:妥善处理伤口,妥善固定;术前准备:需要手术复位者,及时做好术前准备;留置尿管9.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10.实施心理护理,以稳定患者急剧波动的情绪,配合好治疗、护理。科室:急诊外科 编 号 JZWK-4-6类别:护理常规 执行日期 2006.08题目:复合伤 修订日期 2012.7 急救护理常规 页 数 1/2 复合伤急救护理常规1.半卧位,保暖,休克者取休克卧位。2.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舌后坠者放口咽管;呼吸困难的患者立即氧气吸入;呼吸衰竭者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3.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

9、脉输液通路,及时采血进行各种实验室检查,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4.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尿量、出血量及伤情等变化并记录。5.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立即加压包扎和止血带结扎止血;抬高患肢。内脏器官损伤引起的大出血,应在抗休克的同时立即做好术前准备。6.留置尿管,记录出入量。7.根据不同致伤因素处理:7.1放射复合伤:人体同时或相继受放射损伤或一种或几种非放射损伤(烧伤、冲击伤等),称为放射复合伤。7.1.1迅速去除致伤因素。7.1.2消除口、鼻、耳道的粉尘和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7.1.3戴口罩、围毛巾、扎好袖口裤脚。7.1.4积极进行抗辐射处理:对伤员进行洗消,洗消的污水和

10、污物用深坑掩埋。7.1.5创面、伤口的处理:科室:急诊外科 编 号 JZWK-4-6类别:护理常规 执行日期 2006.08题目:复合伤 修订日期 2012.7 急救护理常规 页 数 2/2 7.1.5.1伤口应彻底清洗、消毒,清创后进行延期缝合。7.1.5.2对放射复合烧伤的创面,原则是尽快地闭合烧伤创面。7.1.5.3放射性损伤复合骨折者,固定时间较单纯骨折适当延长。7.2烧伤复合伤:人体同时或相继受到热能(热辐射、热蒸汽、火焰等)和其他创伤,称为烧伤复合伤。7.2.1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防治肺水肿。7.2.2补液抗休克:烧伤合并颅脑损伤者补液指标控制在低水平,休克控制后及早使

11、用脱水剂。7.2.3尽早妥善处理创面,抗感染。7.2.4保护心、脑、肺、肾功能。7.3化学性复合伤:各种创伤合并化学毒物中毒或伤口直接染毒者,称为化学性复合伤。7.3.1迅速清除毒物:彻底清洗皮肤、粘膜、毛发。7.3.2及时实施抗毒疗法。7.3.3纠正重要器官功能紊乱。7.3.4预防并发症。科室:急诊外科 编 号 JZWK-4-7类别:护理常规 执行日期 2006.08题目:外科急腹症 修订日期 2012.7 急救护理常规 页 数 1/1 外科急腹症急救护理常规1.取坐位或半坐位,保暖,休克者取休克卧位。2.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3.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及时采血进行各种实验室检查。4.给予心

12、电监护,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尿量等变化并记录。5.解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密切观察腹痛部位、性质、注意腹痛、体温变化,做好必要的血、尿、便常规化验。6.掌握急腹症处理原则,即四禁:禁食、禁用止痛剂、禁热敷、禁灌肠。7.如患者有脱水、酸中毒症状,遵医嘱静脉输液,选用抗生素治疗。8.需手术时做好术前准备,如查血型、配血、凝血常规、胸片、备皮、留置尿管等。9.持续胃肠减压,保持胃管通畅。10.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科室:急诊外科 编 号 JZWK-4-8类别:护理常规 执行日期 2006.08题目:骨折 修订日期 2012.7 急救护理常规 页 数 1/2 骨折的急救护理常规1.平卧,保暖,休克者取休克卧位。2.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3.迅速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