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5456455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GBJ 54-83胜利油田恒达电气*公司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 GBJ 54-83第条电缆在屋内敷设时,应尽量明敷。电缆穿墙或穿楼板时,应穿管或采取其它保护措施。电缆在室内埋地敷设时应穿管,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第5.4.2条无铠装的电缆在室内明敷时,水平敷设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5米;垂直敷设不应小于1.8米;否则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但明敷在电气专用房间(如配电室、电机房等)内时除外。第5.4.3条电缆支架间或固定点间的间距,不应大于表5.4.3所列数值。第条电缆水平悬挂在钢索上时,电力电缆固定点间的最大间距应为0.75米;控制电缆固定点间的最

2、大间距应为0.6米。第5.4.5条一样电压的电缆并列明敷时,电缆间的净距不应小于35毫米,但在线槽内敷设时除外。1000伏以下电力及控制电缆与1000伏及以上电力电缆一般分开敷设。当并列明敷时,其净距不应小于150毫米。第5.4.6条架空明敷电缆与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1米,否则应采取隔热措施。电缆与非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0.5米,否则应在与管道接近的电缆段上,以及由该段两端向外延伸0.5米处采取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第5.4.7条电缆在电缆沟、遂道内敷设时应符合以下要求:一、电缆在电缆沟内,隧道内敷设时,不应有黄麻或其他可延燃的外被层。二、在支架上敷设时,电力电缆应放在控制电缆的上层,但10

3、00伏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可并列敷设。三、在电缆沟、隧道内,当两侧均有电缆支架时,1000伏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应尽量与1000伏及以上的电力电缆分别敷设于不同支架上。四、电缆隧道的高度一般为1.9米;有困难时,在局部地段可适当降低。五、电缆支架的长度,在电缆沟内不应大于350毫米;在隧道内不应大于500毫米。六、电缆在电缆沟、隧道内敷设时的净距,不应小于表5.4.7所列数值。第条在有可燃气体或易燃、可燃液体管道的隧道或沟道内不应敷设电缆。第5.4.9条在有可能流入熔化金属液体或有损害电缆外护层和护套的物质的地段,不应设置电缆沟和人孔。第5.4.10条电缆隧道长度大于7米时,两端应设有

4、出口(包括人孔)如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75米时尚应增加出口,人孔的直径不应小于0.7米。第5.4.11条电缆隧道和电缆沟应设置防水、排水设施。第5.4.12条电缆隧道内应设照明,其电压不宜超过36伏。第5.4.13条电缆在屋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0.7米,电缆在屋外直接埋地敷设,在电缆上应铺砖或类似的保护层。第5.4.14条直接埋地敷设时,电缆与各种设施平行或穿插的净距,不应小于表5.4.14所列数值。第5.4.15条电缆在屋外明敷时,应尽量防止日光直晒。第5.4.16条电缆敷设的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的比值不应小于表5.4.16所列数值。注:电缆应埋设在建筑物的散水外。当电缆与热力管沟之间

5、装有隔热层时,平行净距可减为0.5米。当电缆穿管后或电缆在穿插点前后1米*围内穿管时(或用隔板隔开),其穿插净距可减为0.25米。电缆与热力管沟穿插时,如电缆穿石棉水泥管保护,其长度应伸出热力管沟两侧2米,采用隔热层保护时,应超过热力管沟和电缆两侧各1米。电缆与水管,压缩空气管平行时,电缆与管道标高差不大于0.5米时,平行净距可减小为0.5米。电缆与道路,铁路穿插时,应穿管保护,保护管应伸出路基1米。注:表中未说明者,包括铠装和无铠装电缆;电力电缆中包括油浸纸绝缘电缆(不滴流电缆在内)和橡塑绝缘电缆,其他电缆指控制信号电缆等。第条插接式母线一般适用于枯燥、无腐蚀气体的屋内场所。第5.3.2条插

6、接式母线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2米。插接式母线终端无引出、引入线时,端头应封闭。第条裸导体布线一般适用于工业企业厂房内。第5.2.2条无遮护的裸导体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3.5米;采用网孔遮栏时,不应小于2.5米。遮栏与裸导体的间距,应采用本规*第3.1.8条所规定的数值。第5.2.3条裸导体与需经常维护的管道同侧敷设时,裸导体应敷设在管道的上面。裸导体与需经常维护的管道(不包括可燃气体及易燃、可燃液体管道)净距不应小于1米,与生产设备净距不应小于1.5米。如不能符合上述要求,应加遮栏。第5.2.4条裸导体的级间及裸导体至建筑物外表的净距(不包括固定点),不应小于表5.2.4所列数值。硬导体

7、固定点的间距,应符合在通过最大短路电流时的动稳定要求。第条起重机上方的裸导体至起重机铺板的净距不应小于2.2米。否则在起重机上或裸导体下方应装设遮栏。除滑触线本身的辅助导线外,裸导体不宜与起重机滑触线敷设在同一支架上。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 GBJ 54-83第条直敷布线一般适用于正常环境的屋内场所。直敷布线宜采用护套绝缘导线,其截面不宜大于10平方毫米,布线的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200毫米。第5.1.2条瓷(塑料)夹布线一般适用于正常环境的屋内场所和挑檐下的屋外场所。鼓形绝缘子、针式绝缘子布线一般适用于屋内、外场所。第5.1.3条采用瓷(塑料)夹,鼓形绝缘子、针式绝缘子在屋内外布线时,绝

8、缘导线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表5.1.3所列数值。第条采用鼓形绝缘子、针式绝缘子在屋内外布线时,绝缘导线的间距,不应小于表5.1.4所列数值。第条绝缘导线明敷在高温辐射或对绝缘导线有腐蚀的场所时,导线线间及导线至建筑物外表最小间距,不应小于本规*第5.2.4条表5.2.4所列数值。第5.1.6条屋外布线的绝缘导线至建筑物的间距,不应小于表5.1.6所列数值。第条金属管布线一般适用于屋内、外场所,但对金属管有严重腐蚀的场所不宜采用。在建筑物的顶棚内,宜采用金属管布线。第5.1.8条明敷于潮湿场所或埋地敷设的金属管布线,应采用水、煤气钢管。明敷或暗敷于枯燥场所的金属管布线、车间地坪内金属管布线,可

9、采用电线钢管。第5.1.9条电线管路与热水管、蒸汽管同侧敷设时,应敷设在热水管、蒸汽管的下面,有困难时,可敷设在其上面,相互间的净距一般不小于以下数值:一、当管路敷设在热水管下面时为0.2米,上面时为0.3米;二、当管路敷设在蒸汽管下面时为0.5米,上面时为1米。当不能符合上述要求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对有保温措施的蒸汽管。上下净距均可减至0.2米。电线管路与其它管道(不包括可燃气体及易燃、可燃液体管道)的平行净距不应小于0.1米。当与水管同侧敷设时,宜敷设在水管的上面。第5.1.10条硬质塑料管布线一般适用于屋内场所、有酸碱腐蚀介质的场所,但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不宜采用。第5.1.11条硬质

10、塑料管暗敷或埋地敷设时,引出地(楼)面的一段管路,应采取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第5.1.12条金属管布线和硬质塑料管布线的管路较长或有弯时,宜适当加装拉线盒,使两个拉线点之间的距离符合以下要求:一、对无弯管路,不超过45米;二、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一个弯时,不超过30米;三、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两个弯时,不超过20米;四、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三个弯时,不超过12米。第5.1.13条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和电缆,其电压等级不应低于交流500伏。第5.1.14条穿管绝缘导线(两铲除外)或电缆的总截面积(包括外护层)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积的40%。第5.1.15条穿金属管的交流线路,当负荷电流大于25安时,为防止涡流效应

11、,应将同一回路的所有绝缘导线穿于同一根金属管内。第5.1.16条不同回路的线路不应穿于同一根管内,但以下情况可除外:一、电压为65伏及以下的回路;二、同一设备或同一流水作业线设备的电力线路和无防干扰要求的控制回路;三、照明花灯的所有回路;四、同类照明的几个回路,但管内绝缘导线总数不多于8根。第5.1.17条钢索布线一般适用于屋内、内外场所,在对钢索有腐蚀的场所,应采取防腐蚀措施。第5.1.18条钢索布线应符合以下要求:一、屋内的钢索布线,用绝缘导线明敷时,应采用瓷(塑料)夹或鼓形绝缘子,针式绝缘子固定:用护套绝缘导线、电缆、金属管或硬质塑料管布线时,可直接固定于钢索上。二、屋外的钢索布线,用绝

12、缘导线明敷时,应采用鼓形绝缘子或针绝缘子固定:用电缆、金属管或硬塑料管布线时,可直接固定于钢索上。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配电线路的保护 点击次数:324 .第条配电线路应装设短路保护。配电系统的各级保护之间宜有选择性地配合。当不能符合此要求时,应尽量使低压侧第一级保护有选择性动作。条熔断器的熔体额定电流或自动开关过电流脱扣器的整定电流,应尽量接近但不小于被保护线路的负荷计算电流,同时应保证在出现正常的短时过负荷时(如线路中电动机的起动或自起动等),保护装置不致将被保护线路断开。条配电线路采用熔断器作短路保护时,熔体或导体截面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规定:一、熔断器熔体的额定电流,不应大于电缆或穿管

13、绝缘导线允许载流量的2.5倍,或明敷绝缘导线允许载流量的1.5倍。二、在被保护线路的末端发生以下短路时,其短路电流值不应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的4倍。1.中性点直接接地网络中的单相接地短路;2.中性点不接地网络中的两相短路。条配电线路采用自动开关作短路保护时,整定电流应符合以下要求:一、当采用只带瞬时或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的自动开关时,脱扣器的整定电流,应躲过短时过负荷电流,整定电流与导体允许载流量的比例不作规定。二、当采用带有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和瞬时或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的自动开关时,其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的整定电流,应根据返回电流以值的要求,一般不大于绝缘导线或电缆允许载流量的1.1倍,其动作时

14、间应躲过短时过负荷电流的持续时间。三、在被保护线路的末端发生以下短路时,其短路电流不应小于自动开关瞬时或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5倍。1.中性点直接接地网络中的单相接地短路;2.中性点不接地网络中的两相短路。条条要求时,可采用零序保护或采用带有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的自动开关。如选用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时,在短路电流作用下其动作时间不应大于15秒。条以下线路应装设过负荷保护:一、居住建筑、重要的仓库以及公共建筑中的照明线路;二、有可能长时间过负荷的电力线路(不包括裸导体);三、在燃烧体或难燃烧体的建筑物构造上,采用有延燃性外层的绝缘导线的明敷线路。条装设过负荷保护的配电线路,其绝缘导线、电缆

15、的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的1.25倍或自动开关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25倍。条条规定者除外。保护电器应装设在被保护线路与电源线路的连接处。有困难时,可装设在距离连接点3米以内便于操作和维护的地方。当从高处的干线向下引接分支线路时,可将保护电器装设在距离分支点30米以内便于操作和维护的地方。但应保证在该段分支线末端发生单相(或两相)短路时,离短路点最近的保护电器能够动作,且该段分支线应有不延然性外层或穿管敷设。条以下情况的配电线路中,在导体截面减小处或配电线路分支处可不装设保护电器:一、上一段线路的保护电器已能保护截面减小的那一段线路或分支线;二、采用20安及以下的保护电器所保护的线路;三、配电装置内部从母线上接到保护电器的分支线;四、室外架空配电线路。条用熔断器保护配电线路时,熔断器应装设在不接地的各相或各极上。用于接零保护的零线上不应装设熔断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