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5456390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一、语言积累和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 。 潮平两岸阔, 。几处早莺争暖树, 。 ,浅草才能没马蹄。 ,小桥流水人家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2)默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分) , 。 ,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9分)大器之人,语气不惊不惧,性格不骄不zo( ),气势不张不扬,举止不猥( )不su( ),静得优雅,动得从容,行得洒脱。就像是一朵花,花香淡雅而悠长;就像是一棵树,枝叶茂盛而常青。他们能安安心心做好分内的工作,认认真真干好手头的

2、事情,不为名利而争斗,不为钱财而纠结。大器之人要大气,大器之人心中的梦想高远、搏大。 (摘自读者2012年第13期人生大器)(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给为拼音注上汉字(3分)zo( ) su( ) 猥(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应该改为 (2分)(3)文中主要使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2分)(4)请续写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使它们成为一个排比句(2分)就像是一朵花,花香淡雅而悠长;就像是一棵树,枝叶茂盛而常青; , 。3、按要求修改下列一段话(4分)又是一个宁静的清晨,阳光洒在草地上,柔柔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睡梦中的儿子,。一阵风吹来,凝聚着泥土和草木的气息,我贪婪地吮吸着,心里感到久违的

3、舒畅。我绕着校园慢慢地走着,看着优美的环境,感到欣喜和骄傲,为自己、为母校。请让我带着你领略她的风韵与内涵,绕着校园走一圈。(1)依据语段来看,画线句子表达有误,请调整语序,使上下文语意连贯。(2分) (2)语段中“凝聚”一词使用不当,应换用下面的第( )词为好(请填序号)(2分)凝结 汇聚 夹杂 会合4、古诗中出现过很多的“燕”与“雁”,有的同学因在默写古诗词名句时不能正确区别“雁”与“燕”而出现误写。其实它们在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看下面诗句,写出你的探究。(2分)(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乡书何处达?归雁

4、洛阳边。我的探究结果:“燕”大多与 有关,“雁”则大多用来表达诗人 的情感。5、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1)繁星春水的作者是 ,这部诗集是在印度诗人泰戈尔 的影响下写成的。(2)诗集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 ,三是对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题。(6分)材料一 各种媒体上经常可见“绯闻”一词,许多人甚至一些著名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都把“绯”读为“fi”,其实“绯”的正确读音是“fi”。材料二 有人对某中学高二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全班共有45人,其中39人认为“绯闻”的“绯”读“fi”;6人认为读“fi”;

5、前者还认为“绯”是多音字,在“绯闻”中读“fi”,在“绯红”中则应读“fi”。材料三 调查结果还显示,学生对“绯闻”的认识来自平时收看受听电视、网络及广播的娱乐节目,而“绯红”一词则是通过正式的课堂学习获得的。材料四 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绯闻”一词常被误写成“诽闻”。如“编造同事诽闻被判罚3000元。”(注:“诽”读“fi”,意思是说别人的坏话。)(1)从第二则材料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 (2)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绯”字被读错的原因有几条?(2分)(3)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纠正这种错误?(2分) 二、阅读(45分)(一)(14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

6、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

7、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7、选文第段从哪些角度来写春风的?(3分)8、品析选文第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9、选文第段中“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句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3分)10、中国是诗的国度,有很多诗人都写过赞美春天的诗句,你能从学过的两首古诗中分别找出两句并默写下来吗?(4分) , 。 。 (二)秋光的涨幅(16分)张晓风绿竹笋,我觉得它是

8、台湾最有特色的好吃的笋子,这话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根据。孟宗笋细腻芬芳,麻竹笋硕大耐嚼,桶笋幼脆别致,但夏天吃一道甘冽多汁的绿竹冰笋,真觉得人生到此,大可无求了。然而,好吃的绿竹笋只属于夏日,像蝉、像荷香、像艳烈的凤凰花秋风一至,便枯索难寻。但由于暑假人去了北美,等回到台北,便急着补上这夏天岛屿上的至美之味。那盛在白瓷碗中、净如月色如素纨如清霜的绿竹笋。我到市场上,绿竹笋六十元一斤,笋子重,又带壳,我觉得价钱太贵。“哎,就快没了,”买菜妇说,“要吃就要快了。”我听她的话,心中微痛,仿佛我买的货物不是笋子,而是什么转眼就要消逝的东西,如长江鲥鱼,如七家湾的樱花钩吻鲑,如高山上的云豹就要没了。啊,属

9、于我的这一生,竟需要每天去和某种千百万年来一直活着的生物说“再见”。啊,我们竟是来出席告别式的吗?绿竹笋很好吃,一如预期。第二个礼拜,我又去菜场,绿竹笋仍在。这次却索价七十元一斤了。第三个礼拜是八十元,最近一次,再问价,竟是九十元。这让我想起二十年前,有一位美国博物学家艾文温第尔,他和妻子二人在二月末从佛罗里达出发,做了一个和中国词人说法相反的实验,宋词中说:“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他们夫妻二人却自己开着车往北走,竟然打起与春天同时北进的算盘,而且,连春天的步行速度也被他们窥探出来了。原来,春天是以十五英里的速度往北方挺进的。他们一路走,走到六月,到了加拿大边境才歇了下来。好一趟偕春北

10、进的壮举。原来,“春天的脚步”这句话不是空话,它是真有其方向,真有行速,甚至真的可以尾随追踪。同样的,我的盛夏也是可以用价钱来估量的,在绿竹笋一路由三十而四十而九十的时候,我的盛夏便成轻烟一缕。也许极热极湿极气闷,也许还不时遭我骂一声“什么鬼天气”,但毕竟也是相遇一场,我会记得这阳光泼旺的长夏。绿竹笋想来会在贵到极点的时候戛然消失。秋天会渐深渐老,以每周十元的涨幅来向我索价。(摘自读者2012年第3期)11、“孟宗笋细腻芬芳,麻竹笋硕大耐嚼,桶笋幼脆别致,但夏天吃一道甘冽多汁的绿竹冰笋,真觉得人生到此,大可无求了。”这一句写出了绿竹笋的特点,为什么还要写孟宗笋、麻竹笋和桶笋呢?(3分)12、请

11、从语言的角度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那盛在白瓷碗中、净如月色如素纨如清霜的绿竹笋。”(3分)13、两个自然段从内容上看好像与本文无关,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3)14、第段“我听她的话,心中微痛”,为什么“我”的心中会有“微痛”的感觉?(3分)15、你是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段的?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4分)赞同(三)(15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

12、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1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4分)说: 省: 传: 新: 17、翻译下面句子(4分)(1)见贤思齐焉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8、所选文段出自 ,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2分)19、所选文段中精典语句已被人们当作成语使用,相信你能从中找出几条成语(至少写出三条)。(2分) 20、你喜欢其中的哪一则?说说理由。(3分)三、作文(40分)以“最好的奖赏”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检测答题卷题号一二三得分得分一、语言积累和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