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缆敷设及接线施工工艺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5454241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0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次电缆敷设及接线施工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二次电缆敷设及接线施工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二次电缆敷设及接线施工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二次电缆敷设及接线施工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二次电缆敷设及接线施工工艺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次电缆敷设及接线施工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次电缆敷设及接线施工工艺(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缆二次电缆敷设及接线施工工艺1.1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低压动力电缆、控制电缆、通信电缆和光缆的敷设施工,与各种盘、柜、 端子箱内二次接线施工。1.2工艺流程二次电缆敷设及接线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1电缆布置设计形成电缆敷设计划表电缆敷设电缆固定和就位电缆头制作电缆牌标识及固定芯线整理、布置 芯线标识、接线备用芯、屏蔽处理图1-1工艺流程图1.3工艺要点及工艺质量控制措施1.3.1 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施工图纸、电缆清册、电缆合格文件、现场检验记录。熟悉二次接线图 和原理图,核对接线图的准确性;熟悉二次接线有关规范;根据电缆清册统计各类二次设备 的电缆根数,根据电缆的根数、电缆型号、设备接线

2、空间的大小等因素进行二次接线工艺的 策划。(2)现场布置:电缆通信畅通,排水良好;电缆支架、桥架的防腐层应完整,间距应符 合设计规定;屏柜及端子箱已安装结束;敷设现场布置。(3)人员组织:技术人员,安全、质量负责人,电缆敷设人员、二次接线人员。(4)机具及材料:吊车、汽车、放线架、吊装机具(包括与电缆盘重量和宽度相配合的 钢棒),电缆捆扎材料、打印好的电缆牌。电缆牌打印机、计算机、线帽机、相色带、屏蔽线、扎带、线帽管、电缆牌等二次接线 用工具、二次接线的消耗性材料等。1.3.2 电缆敷设施工1.3.2.1 电缆布置设计(1)电缆的排列应符合下列要求:1)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应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3、。2)低压电力电缆、强电、弱电控制电缆应按顺序分层配置,一般情况宜由上而下配置。3)并列敷设的电力电缆,其相互的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4)控制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宜超过1 层;桥架上不宜超过2层。(2)编制电缆敷设顺序表(或排列布置图),作为电缆敷设和布置的依据。电缆敷设顺 序表应包含:电缆的敷设顺序号,电缆的设计编号,电缆敷设的起点、终点,电缆的型号规 格,电缆的长度。(3)编制电缆敷设顺序表的要求:1)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减少换盘次数。2)应使得电缆敷设时排列整齐,起向合理,不宜交叉。3)在确保走向合理的前提下,同一层面应尽可能考虑连接施放同一种型号、规格

4、或外 径接近的电缆。1.3.2.2 电缆敷设(1)按照电缆敷设顺序表或排列布置图逐根施放电缆。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 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电缆上不得有压扁、绞拧、护层折裂等机械损 伤。(2)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及时加以固定,并装设标志牌。标志牌的装设 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电缆终端头、隧道及竖井的上端等地方,电缆上应装设标志牌。2)标志牌上应注明电缆编号、电缆型号、规格及起讫地点 。标志牌应使用微机打印, 字迹清晰不易脱落,挂装应牢固,并与电缆一一对应。(3)电缆线路路径上有可能使电缆受到机械性损伤、化学作用、地下电流、振动、热影 响、腐植物质、虫鼠等危害

5、的地段,应采取保护措施。(4)直埋电缆应符合规程要求。(5)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表1-1 的规定。表1-1电缆最小弯曲半径电缆型式多芯单芯控制电缆10D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10D交联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15D20D注:D为电缆外径。(6)所有电缆敷设时,电缆沟转弯、电缆层井口处的电缆弯曲弧度一致、过渡自然,敷 设时人员应站在拐弯口外侧。所有直线电缆沟的电缆必须拉直,不允许直线沟内支架上有电 缆弯曲或下垂现象,电缆沟拐弯处电缆、电缆沟直线段处电缆见图1-2、1-3 所示。图 1-2 电缆沟拐弯处电缆图 1-3 电缆沟直线段处电缆(7)电缆敷设完毕后,应及时清除杂物,盖好盖板。必要时,还应将盖

6、板缝隙密封。(8)光缆敷设应在电力电缆、控制电缆敷设结束后进行。对于非金属加强型进所光缆, 应按照有关规定全线穿设PVC保护管,对于厂家提供的尾纤光缆,应穿设PVC软管,有条件 时可在电缆层中安装弱电线缆专用金属屏蔽槽,所有通信网络线、光纤等弱电线路全部进入 该屏蔽槽中,以保证电缆层中电缆敷设工艺。1.3.2.3 电缆固定(1)电缆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垂直敷设或超过45。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上;桥架上每隔2m处固定,见图 1-4 所示。2)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首末两端及转弯、电缆接头的两端处;当对电缆间距有要 求时,每隔510m处固定。3)单芯电缆的固定应符合设计要求,单芯电力电缆固

7、定夹具或材料不应构成闭合磁路。(2)电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端子箱内电缆敷设的顺序应按该电缆在端子箱内端子接线序号进行排列,穿入的电 缆在端子箱底部留有适当的弧度。电缆从支架穿入端子箱时,在穿入口处应整齐一致。2)屏柜电缆敷设前应先将电缆层电缆整理后,并用扎带或铁芯扎线将整理好的电缆扎 牢。根据电缆在层架上敷设顺序分层将电缆穿入屏柜内,确保电缆就位弧度一致,层次分明。3)户外短电缆敷设:电缆排管在敷设电缆前,应进行疏通,清除杂物。管道内部应无 积水,且无杂物堵塞。穿入管中电缆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 管内。穿电缆时,不得损伤护层,可采用无腐蚀性的润滑剂(粉)。4)户

8、外引入设备接线箱的电缆应有保护和固定措施,设备引接电缆保护见图1-5所示。5)光缆固定工艺方法与电缆类似。图 1-4 屏柜电缆引上 图 1-5 设备引接电缆保护1.3.3 电缆二次配线1.3.3.1 电缆就位(1)根据二次工艺策划的要求将电缆分层、逐根穿入二次设备。(2)在考虑电缆的穿入顺序、位置的时候,要尽可能使电缆在支架(层架)的引入部位、 设备的引入口尽量避免交叉和麻花状现象的发生,同时应避免电缆芯线左右交叉的现象发生 (对于多列端子的设备)。(3)直径相近的电缆应尽可能布置在同一层。(4)为了便于二次接线,保护柜、端子箱等二次设备在厂方的布局设计和组装过程中, 应尽可能留出足够大的电缆

9、布置空间。电缆布置的宽度适合芯线固定及与端子排的连接。(5)电缆的绑扎要求牢固,在接线后不应使端子排受机械应力;在引入二次设备的过程 中应进行相应的绑扎,在进入二次设备时应在最底部的支架上进行绑扎,然后根据电缆头的 制作高度决定是否进行再次绑扎。(6)电缆的绑扎采用扎带,绑扎的高度一致、方向一致。1.3.3.2 电缆头制作(1)根据二次工艺策划的要求进行电缆头制作。(2)单层布置的电缆头的制作高度要求一致;多层布置的电缆头高度可以一致,或者从 里往外逐层降低,降低的高度要求统一。同时,尽可能使某一区域或每类设备的电缆头的制 作高度统一、制作样式统一。(3)电缆头制作时缠绕的聚氯乙烯带要求颜色统

10、一,缠绕密实、牢固;热缩管电缆头应 采用统一长度热缩管加热收缩而成,电缆的直径应在所用热缩管的热缩范围之内;电缆头制 作结束后要求顶部平整、密实。(4)电缆的屏蔽层接地方式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包括目前的反馈,户外短电缆端子 箱侧4mm2端接地、其余电缆2.5 mm2两端接地),在剥除电缆外层护套时,屏蔽层应留有 一定的长度(或屏蔽线),以便与屏蔽接地线进行连接;屏蔽接地线与屏蔽层的连接采用焊 接或绞接的方式(推荐绞接方式,焊接方式要控制温度,防止损伤内部芯线绝缘),但都应 确保连接可靠。(5) 户外电缆一般均为铠装电缆,铠装电缆的钢带应一点接地,接地点可选在端子箱或 汇控柜拟用接地铜排上,端

11、子箱专用接地铜排参见图1-6所示。图1-6端子箱专用接地铜排(6) 钢带应在电缆进入端子箱(汇控柜)后进行剥除并接地。钢带接地应采用单独的接 地线引出,其引出位置宜在电缆头下部的某一统一高度,不宜和电缆的屏蔽层在同一位置引 出。(7) 在钢带接地处,剥除一定长度的电缆外层护套(25cm),将屏蔽接地线与钢带用 焊接或绞接的方式连接,同时采用聚氯乙烯进行缠绕,确保连接可靠。用热缩管进行烘缩钢 带露出部位。(8) 电缆头屏蔽线、钢带屏蔽线应在电缆的统一的方向引出。1.3.3.3电缆牌标识及固定(1) 在电缆头制作和芯线整理过程中可能会破坏电缆就位时的原有固定,在电缆接线 时应按照电缆的接线顺序再次

12、进行固定,然后挂设电缆牌。(2) 电缆牌采用专用的打印机进行打印,电缆牌打印排版合理,标识齐全、打印清晰。(3) 电缆牌的型号、打印的样式、挂设的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策划的要求进行。(4) 电缆牌的固定可以采取前后交叠或并排,上下高低错位等方式进行挂设,但要求高 低一致、间距一致,保证电缆牌挂设整齐,牢固。(5) 电缆牌的绑扎可以采用扎带、尼龙线、细PV铜芯线等材料。1.3.3.4芯线整理、布置(1) 在电缆头制作结束后,接线前必须进行芯线的整理工作。(2) 将每根电缆的芯线单独分开,将每根芯线拉直。(3) 网络式接线方式(适用于全部单股硬线的形式,网格式接线局部见图1 -7所示。图 1-7

13、网格式接线局部1)从电缆头上部开始,按照一定的间距将每根电缆的芯线单独绑扎成一束。在接线位 置的同一高度从芯线束中将芯线向端子排侧折90弯,分出线束引至接线位置。2)电缆芯线的扎带绑扎间距一致,且间距要求适中(1520cm)。3)固定的扎带应视为电缆芯线的绑扎带。4)每根电缆的芯线宜单独成束绑扎,以便于查找。电缆的芯线可以与电缆保持上下垂 直进行固定,也可以以某根电缆为基准,其余电缆在电缆芯线根部进行两次折弯后紧缩靠前 一根电缆,以节省接线空间。(4)整体绑扎接线方式(适用于以单股硬线为主,底部电缆进线宽阔形式,芯线绑扎见 图1-8所示:图 1-8 芯线绑扎图 1-9 线槽布置1)在电缆头上部

14、将每根电缆进行一道垂直绑扎后,将同一走向的电缆芯线绑扎成一圆 把(主线束)。2)在芯线接线位置的同一高度将芯线引出,或将部分芯线整体引出(分线束),在引 至接线位置后再分别将芯线单独引出。3)线束的绑扎间距不宜过大(50100cm),但要求间距统一。在分线束引出位置和线 束的拐弯处应有绑扎措施。4) 经绑扎后的线束及分线束应做到横平竖直,走向合理,整齐美观。(5) 线槽接线方式(适用于以多股软线为主形式,线槽布置见图1-9 所示:1)将芯线主要接入位置为线槽两侧端子的电缆合理排列在线槽正下方,宽度不宜过多 超过线槽的宽度。2)在电缆头上部将每根电缆进行一道垂直绑扎后,垂直或略有倾斜折弯后引入线

15、槽。3) 在芯线接线位置的同一高度将芯线引出线槽,接入端子。4) 接线位置不在线槽两侧的芯线,通过调整线槽的走向至相应的接线位置。1.3.3.5 芯线标识、接线图 1-10 电缆芯线接线与标识(1) 芯线两端标识必须核对正确。(2) 盘、柜内的电缆芯线 ,应垂直或水平有规律地配置、不得任意歪斜、交叉连接, 电缆芯线接线与标识见图1-10 所示。(3) 电缆的芯线接入端子排应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 ,当芯线引至接入端子的对应位置 时,将芯线向端子排侧折弯90,以保证芯线的水平。(4) 对于在线槽外固定接线的芯线,在靠近端子排附近宜向外折成“S”弯,在端子排 接入位置剪断芯线、接入端子;对于在线槽内固定接线的芯线,一般可直接水平接入端子 不需折成“S”弯;“S”弯要求弧度自然、大小一致。(5) 用剥线钳剥除芯线护套 ,长度和接入端子排所需要的长度一致,不宜过长,剥线 钳的规格要和芯线截面一致,不得损伤芯线。(6) 对于螺栓式端子 ,需将剥除护套的芯线弯圈,弯圈的方向为顺时针,弯圈的大小 和螺栓的大小相符,不宜过大,否则会导致螺栓的平垫不能压住弯圈的芯线。(7) 对于插入式接线端子,可直接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