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档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5448947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作者: 加入日期:06-09-08 第I卷(选择题 共23分) 得 分 评卷人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严峻 竣工 疏浚 英俊 B田畴 筹备 踌躇 帱帐 C概况 感慨 灌溉 遗骸 D屏幕 暮色 羡慕 招募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_。(2分) A.意兴阑珊 伛偻提携 汗出夹背 脱笼之鹄 B.朝辉夕阴 心旷神怡 惨绝人寰 望文生义 C.适缝其会 袖手旁观 平淡无奇 迎刃而解 D.慷慨无私 嗟来之食 峥嵘岁月 岿然不动 3.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一

2、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 ,婉约 ,粗犷 ,细腻 ,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A. 如旭喷薄 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若大江东去 B. 若大江东去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C. 如小桥流水 似风拂杨柳 若大江东去 如旭日喷薄 D. 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若大江东去 4.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 ) A.小张当了劳动模范,我们全村都很光彩。 在所有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城市中,北京有如光彩夺目的明珠,备受评审团的青睐。 B.他回到家就感到鼻塞、头痛,身体发热。 当时我头脑发热,失去理智,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 C.他的穿着虽然朴素,但

3、很整洁。 这本书介绍的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D.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 他终于安然度过了那段白色恐怖的非常时期。 5.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集邮能开阔眼界,陶冶身心,集邮不仅需要恒心,还需要学识。不管什么时期,什么国家的邮票,都要敝帚自珍。 B. 每天下班,看到妻子已经将饭菜盛好摆放在餐桌上,老张总会产生出一处宾至如归的感觉。 C. 为了一道题,我花了整整半天时间,真是碌碌无为。 D. 由于一家小酒店招牌的启发,法国大作家左拉终于为自己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找到了名字,真可谓妙手偶得。 6.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新年的钟声雄浑激越,响彻天宇。钟声召唤着天边

4、那新年的第一抹红霞,钟声歌唱着神州大地又一个灿烂的春天, 。 A我们每一颗年轻进取的心灵都被钟声震撼着。 B钟声震撼着每一颗忧郁苦闷的心灵。 C我们每一颗忧郁苦闷的心灵都被钟声震撼着。 D钟声震撼着每一颗年轻进取的心灵。 7.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这样的态度都是不足取的。 因此,发展的机遇,要从解决难题、克服困难中赢得,而抓住机遇也正是解决难题、克服困难的过程,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正像运动员到奥运赛场拼搏,既是机遇,也蕴含着挑战,又孕育着机遇。 把两者割裂开来,以为机遇就是天上掉馅饼的时运,消极等待;或以为挑战就是数不胜数的难题,唉声叹气。 机遇与挑战是密不可分的,加快发展离不开

5、机遇,也避免不开挑战。 A. B. C. D.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希望不也是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迫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8.对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希望的有无在于人的实践与否。 B希望本来就没有有无之分 C希望的有无都不是绝对的。 D主要是作者没有希望。 9.作者写“我想到希望,忽然害

6、怕起来了”,“我”害怕的原因是( ) A想到了在当时的社会实现希望是不可能的。 B对现实的极端不满。 C对改造现实的失望。 D看到闰土的愚昧麻木,想到改造社会真是太难了。 10.对“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一句中的加点字理解正确的是( ) A“他”是小说中的闰土,“我”是小说的作者。 B“他”在小说指闰土,“我”在小说中指迅哥人。 第卷(共97分) 得 分 评卷人 根据原文将下面11-13题中的句子补充完整。(13分) 11. 安得广厦千万间, !; 。 12. , ,肠断白蘋洲。 13.长风破浪会有时, 。 14. _ ,燕然未勒归无计, 。 , 。 15.而或长烟一空, , , ,

7、 ,此乐何极!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5-19题(10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届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 (2)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 (2)微斯人,吾谁与归? _ 18.在文中,“进”是指_;“退”是指_。(2分) 19.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2分) 答:

8、_。 20.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_(2分) 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A以天下之所顺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所以动心忍性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20-23题。 人间第一爱 季羡林 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是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古今中外谈到母亲的文章,不胜枚举。我为什么只信“古今”而不讲“中外”呢?因为在这一方面,中外是不相同的。 谈到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虽然很多,可是我在汗牛充栋的中国的古今典籍中,从来还没有见到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

9、。 在年高德劭为众人尊敬的钟敬文先生的启迪下,邓九平和他的友人们,付出很大的劳动和很多的时间,广闻博采,搜集现当代数百位作家、学者、艺术家回忆母亲的文章,这种异想天开有如张骞凿空之盛举,完全弥补了上面提到的憾事。他们给学术界立了一大功,将会受到中国学术界以及一般人民的欢迎,这是毫无问题的。 谈母亲的文章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呢?每个人一生下来,受到人间的第一爱就是母爱,告诉他(她)人间并不是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有温暖的母爱。但是人间毕竟不总是充满了温暖的,人前进的道路上也并不总是铺满了玫瑰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遇到欢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分给母亲一份;遇到悲的时候

10、,你只要一想到母亲,你就会立即喜上心头,化悲为喜,又抖擞精神,抬起头来,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我曾经有一个说法:“回忆能净化人的灵魂。”我至今还坚持此说。你可以回忆你的老师,回忆你的朋友,回忆你的所有亲爱者,所有这一切回忆都能带给你甜蜜和温馨,甜蜜和温馨不正是净化和抚慰你的灵魂的醍醐吗?但是,对母亲的回忆又岂是对老师和朋友等的回忆所能媲美的呢? 我是一个从小就失去母亲的人。这是我心中最大的创伤,虽起华佗或岐伯于地下,也是无法治愈我这个创伤的。我一生走遍大半个地球,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也是不管是花前月下,只要想到我那可怜的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一直到了今天,我已是望九之年,还常有夜里梦见母亲

11、哭着醒来的情况。嗟乎!此生已矣,我又不相信来生,奈之何哉! 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惟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再背诵一下孟郊那一首有名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庶不致辜负这一套珍贵的新绿文丛的期望。 注:德劭(sho):品德美好。醍醐(th):古时从牛奶中提炼出的精华。子欲养而亲不待:子女想要奉养父母而父母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庶(sh):几乎,差不多。 21(3分)本文称母爱为“人间第一爱”是因为_ _。(用原文

12、回答) 22第二段末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中“这”指代的是:_ _。(3分) 23文章四五段阐述了谈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的价值和意义,不符合文段意思的是_(3分) A可以知道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 B想起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甚至在睡梦里哭醒。 C在悲伤的时候,会化悲为喜,抖擞精神,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D可以获得甜蜜和温馨,净化和抚慰自己的灵魂。 24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这句话中的“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3分)_ 25文章段末说:“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其中“应有的结论”应当是_。(3分) 得 分 评卷人 26.仿照加点的句子再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3分)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该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_,_ _;_,_ _。 27.根据下面具体情境,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话。(3分) 甲乙两个班级为争得一面“精神文明奖”的流动红旗,发生了争执,而且争得很激烈。 甲班的班长说:“这个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