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法和分析法》教学反思(蔡苗苗)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5448636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法和分析法》教学反思(蔡苗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综合法和分析法》教学反思(蔡苗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综合法和分析法》教学反思(蔡苗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综合法和分析法》教学反思(蔡苗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法和分析法》教学反思(蔡苗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直接证明综合法与分析法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我在学校录播教室录制的第一次试课,对于学生来说也是第一次全方位的摄像,课下教研组提出了比较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加上我个人的体会,觉得上完这节课有如下收获:1、情景导入:在引入证明的定义时,结合我面对的文科生的特点,我特意从中国的歇后语和诗词中撷取数学思想,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是很美的,利用轻松自然的话语,营造“逻辑之旅”的轻松和谐.给学生创建了一个开放的、有活力的有个性的数学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投入探究.2、引例的处理:在处理课本的引例,我特意加了一种分析法,因为我觉得这样处理,以方便对比观察,再说,本题事实上我们也是这样从“结论”入手

2、分析的,让学生理解“分析”在证明时的必要性.因此,我在讲解本题时先试写了分析法的证题思路,在书写两种题目时,在下第一笔时,顺着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无法表述的情况,故意写出其他的写法并在分析时进行修改,让学生体会到证明题的书写不是一气呵成的,而中间的分析是最重要的.事实上,经过两种方法的对比探索,学生展讲效果良好.3、学生活动环节的总结:(1)讲一讲:学生展讲上值得一总结,没想到学生在讲解一个相对复杂的三角与向量结合题目表现地如此优秀,这与有效的分组探究有很大关系.张彪同学在日常思维敏捷,但书写欠规范,数学符号的规范训练一直是文科生的一个弱项,在此进行更正指导,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万文艺同学,在用分

3、析法讲解本题时,步骤规范,思路清晰,连分析法的过程步骤学生都一一通过展讲表现;并且孩子唯一一个修改的地方是将“即证”改为“只需证”,被我无意捕捉到,并适时表扬,虽然是细微差别,确实是学生思维缜密的一个重要发现.虽然此环节在用时超过十五分钟,这也是我预先的十分钟内是一个意外,进而导致整个教学时间拖延到了50分钟.但我觉得,这也是生成课带来的师生最大的收获,在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也找到了看到了自己,也让教师发现学生的优秀品质以及他们的小小缺憾.这种意外,绝非单独的一个教师一言堂的微型课所能达到的收获.(2)练一练:有了刚才讲一讲中问题的纠正,在练习环节学生出现错误少多了,书写相当规范,达到了

4、目标.而我在教室的巡视过程中也发现了,本题的分析法证明题较为简单,我这样设置的原因是让大部分同学会做,主要是练它的规范步骤的,显然目标达成;对于综合法的证明三角形形状的题目,引导学生逐个分析条件,展开规范表述,演板学生表现不错.(3)说一说: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两种证明方法的时候,是时候让他们说一说应用的体会了.加深了印象.但此环节太单一,应加强“变形”的总结.为了加深两种方法的思想,我在此,出了一副对联:由因导果,顺藤摸瓜;执果索因,逆推破案;横批直接证明.在此中间的门心选取上,我设置了一个传统数学迷宫蜡烛迷宫,事实上,下课的时候学生问这个抽象的”画”呢!4、教师引导方面:在充分的体会了证明

5、的例子并分组动手做之后,教师适时安排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体会知识运用的灵活度和综合度,加深本题重点的深化,因此,对于研一研环节的两个题目,主要是教师讲解为主.引导学生下课自主探究,自己动手推一遍,写一遍.5、高考链接:本题是高中数学专题推理与证明中证明的第一节,只是为证明的严谨和规范做一个铺垫,但为学生引导高考大题证明的出题类型,有助于学生知道本题的重要性,因此在学生演板时,适时进行提醒.6、展望:本节课是数学的严谨思考、推理、动手课,在公开课上不占优势,但我认为,数学美在逻辑,美在其思维灵魂,也希望通过此课,为传统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找个合情的说法,这也许是我的一个猜想,需要我进一步的论证和实践.也希望此类课在展示学生思维过程上,能更胜一筹.本节课,无疑达到了学生活动的目的.但教师如能在课件的制作上,更深入;语言上更加精炼、严谨,对于时间的应变恰当处理,将更好了.结语:我个人认为的好课是学生能充分参与的课,当然,我认为的好的数学课是学生能充分展示自我的思维过程的课,并且能够在各类细节上能引发学生探索、交流甚至是质疑的课.本节课留给学生了无限的探索和思考空间,也为我的语言和教学设计提供了更大的改进机会,我将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在两方面一直努力改进. 数学组 蔡苗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