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小古文】小学生文言文详解50篇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5448210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26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上小古文】小学生文言文详解5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爱上小古文】小学生文言文详解5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爱上小古文】小学生文言文详解5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爱上小古文】小学生文言文详解5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爱上小古文】小学生文言文详解5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上小古文】小学生文言文详解5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上小古文】小学生文言文详解50篇(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古文50篇目录第1篇 杨氏之子第2篇 学弈第3篇 陈元方候袁公第4篇 叶公好龙第5篇 揠苗助长第6篇 孟母三迁第7篇 一毛不拔第8篇 愚人食盐第9篇 刻舟求剑第10篇 伯牙绝弦第11篇 文侯与虞人期猎第12篇 画蛇添足第13篇 掩耳盗铃第14篇 精卫填海第15篇 世无良猫第16篇 郑人买履第17篇 读书要三到第18篇 晏子使楚第19篇 富人之子第20篇 北人食菱第21篇 滥竽充数第22篇 智子疑邻第23篇 父善游第24篇 晏子谏杀烛邹第25篇 铁杵磨针第26篇 邴原泣学整理为word格式第27篇 三人成虎第28篇 截竿入城第29篇 吴起守信第30篇 荀巨伯探友第31篇 朝三暮四第32篇 曾子

2、杀彘第33篇 师旷撞晋平公第34篇 嫦娥奔月第35篇 枭将东徙第36篇 外科医生第37篇 承宫樵薪苦学第38篇 人有负盐负薪者第39篇 画地学书第40篇 多歧亡羊第41篇 自相矛盾第42篇 王勃故事第43篇 虎求百兽第44篇 鹬蚌相争第45篇 二翁登泰山第46篇 寇准读书第47篇 林琴南敬师第48篇 董行成第49篇 桑生李树第50篇 宋定伯捉鬼整理为word格式1、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翻译: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

3、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拓展: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作者是南朝宋代的刘义庆。这是我国第一部志人小说。注释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甚:非常。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诣:拜见。乃:就;于是。未闻:没有听说过。示:给看。曰:说。未:没有闻:听,听说。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2、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4、,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整理为word格式译文弈秋是全国之内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认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注释弈秋:弈:下棋。(围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古人会把职业和人名连在一起,比如庖丁是叫丁的厨师。师旷是叫旷的乐师。通国:全国。通:全。之:的。善:善于,擅长。使:让。诲:教导。其:其中。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5、虽听之:虽然在听讲。以为:认为,觉得。鸿鹄:天鹅。(大雁)援:引,拉。将至:将要到来。思:想。弓缴:弓箭。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之:谓,说。弗若:不如。弗:不。是否定词。矣:了。与:吗?曰:说。非然也:不是这样的。然,这样。道理: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整理为word格式三心二意。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3、陈元方候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

6、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袁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效法(学习)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注释1、候

7、:拜访,问候。2、履行:实施,实行。3、绥:安,体恤。4、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还有寡人,孤家等称呼。.5、师:学习。6、尝:曾经。7、卿:客气,亲热的称呼,有表示尊敬的意思在里面。8、法:效法,仿效。也就是学习的意思。9、称:称赞,赞不绝口10、周公: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姓姬名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周公解梦的周公就是他。整理为word格式11、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12、益:更加13、以:用14、恣:放纵、无拘束,这里指顺从。拓展:袁公是什么样的人?比较自负,问题刁钻。元方是什么样的人?机智应变。4、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

8、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译文叶子高先生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刻装饰的也是龙。在这种情况下,天上的真龙知道了这件事,就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见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注释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名子高,封于叶,所以叫叶公。子高:叶公的名字。钩:衣服上的带钩。写:画。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

9、。屋室雕文:房屋上雕刻的图案、花纹;“文”是通假字。通“纹”。以:在闻:听说。下之:从天上到叶公住所处。窥(ku):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牖(yu):窗户。施(y):延伸,同“拖”。整理为word格式堂:厅堂。还(xun)走:转身就跑。还,通假字。通“旋”。走:逃跑。五色无主:脸色一忽儿白,一忽儿黄。五色,这里指脸色。是:由此看来。好:喜欢。夫:这,那。是叶公非好龙也: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拓展:这个成语的意义是:比喻表面上或口头上爱好、赞赏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爱好,或者实际上并不了解,一旦真正接触,不但并不爱好或赞赏,甚至还惧怕它,反对它。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

10、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5、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译文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小步跑去看那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

11、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人。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注释闵(mn):通假字,同“悯”,担心,忧虑。整理为word格式长(zhng):生长,成长。揠(y):拔。芒芒然:,同“茫茫然”,疲惫不堪,很疲劳的样子。谓:对,告诉。其人:他家里的人。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予:我,第一人称代词。表示我的词,还有余、吾。趋:小步快走。往:去,到去。槁(go):草木干枯,枯萎。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寡:少。耘苗:给苗锄草。非徒:非但。徒,只是。益:好处。拓展:成语:揠苗助长。揠:拔起。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

12、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寓意: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3、要按照自然规律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6、孟母三迁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

13、俎豆,揖让进退。孟整理为word格式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译文邹这个地方孟轲(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他家的房子靠近墓地。孟子玩游戏就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房子靠近集市旁,孟子玩游戏时学了些商人吆喝叫卖的事情。孟子的母亲又说:“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迁徙(搬)到学宫旁边。孟子玩游戏时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里真可以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到孟子长大了,学习六艺,最终成为了著名的圣贤。君子们说孟子的母亲善于逐步地教育孩子。注释

14、舍:家。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处子:安顿儿子。乃:于是,就。嬉:游戏,玩耍。市:集市。贾(g)人:商贩,商人。古代商人也成为商贾。炫卖:同“炫”,沿街叫卖,夸耀。徙:迁移。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徙居:搬家。及:等到。大儒:圣贤。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揖:作揖。遂:最后。卒:最终,终于。整理为word格式拓展:寓意:良好的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7、一毛不拔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译文一只猴子死后见到了阎王,(向阎王)要求投胎做人。阎王说:“既然你想做人,就需要将毛全部拔掉。”于是(阎王)就叫夜叉给猴子拔毛。刚刚才拔下了一根,猴子就忍不住痛得叫了起来。阎王笑道:“看你,连一根毛都舍不得拔,怎么做人呢?”注释既:既然之:代指猴毛方:才胜:能忍受。不胜就是不能忍受,不能承受。拓展:成语:一毛不拔: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8、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译文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其他人(朋友)家,主人给他食物吃。他嫌弃食物太淡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