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马克思试题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5440916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马克思试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学马克思试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学马克思试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学马克思试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马克思试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马克思试题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大学 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考试A卷参考答案一、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答题要点:错误。(2分)唯心主义之所以叫唯心主义,是因为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中,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物质是意识的产物。肯定精神力量的作用与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4分)2、答题要点:正确。(2分)真理具有相对性,指的是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任何特定真理不仅所反映的对象在范围上是有限的,其正确程度也是有限的。如果超出这个范围

2、,失去了真理成立的特定条件,真理也会变成谬误。(4分)3、答题要点:错误。(2分)商品二因素的内涵是指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无论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还是价值,都是劳动的产物,并且生产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劳动是不一样的,即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商品之所以具有二因素,其原因在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但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而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4分)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答题要点:a、这是马克思针对旧哲学的根本缺陷谈到自己哲学的性质和特点的时候说的。这句话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

3、有实践性的特征;(2分)b、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人类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具有根本性的地位;(3分)c、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否认自己哲学的解释性功能,但作为新哲学,其根本任务在于在实践中改变世界。(3分) 2、答题要点: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分)b、否定功能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转变。(2分)c、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2分)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2分)3、答题要点:a、解释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即合规律

4、性;(2分)b、阐释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即合目的性;(2分)c、论述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4分)三、评述分析题(依据所学基本原理,评述观点。每小题6分,共18分)1、答题要点: a、第一句名言是说河水在不断地流淌、变化。这是对唯物辩证法“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的观点的朴素表达;(2分)b、克拉底鲁将上述观点推向极端,不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事物质的稳定性,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一种相对主义的诡辩;(2分)c、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和静止是对立统一的。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对静止的一面。否定相对静止必然导致不可知

5、论。(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评述亦可得分。 2、答题要点:a、价值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它与知识性的认识对象不同,主体的客观存在状态,包括主体的需要、特点以及其他的规定性等,必然会对评价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使评价结果依主体的具体特点而转移。(3分)b、但这并不是说价值评价就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只有正确地反映了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实践是检验评价结果的标准。在社会生活中,对于任何价值评价的主体而言,其价值评价的结果只有与人民、人类整体的要求或利益相一致,才是正确的价值评价。(3分)其他言之成理的评述亦可得分。3、答题要点: 学生就下列某一方面来答题、评述皆可。a、生

6、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或其矛盾运动的规律。b、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c、其他言之成理的评述。四、文本阐释题(阐述文本的理论内涵。每小题5分,共10分)。1、答题要点:学生就下列某一方面来答题、评述皆可。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c、其他言之成理的评述亦可得分。2、答题要点:学生就下列某一方面来答题、评述皆可。a、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即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基于实践的需要带着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持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人们在实践活动之前,总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构造的“蓝图”制定计划、方案

7、等。b、反映了实践具有目的性。实践活动是人的能动活动,目的性是这一活动的内在的必然的条件。只有目的不同的活动,而没有无目的的活动。实践的目的性表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实践的目的是在结果未出现前的人的头脑中的观念存在。在进入实践过程以前和实践结果出现以前,目的即表现为实践的意图、计划和行动方案,又表现为对事件结果的预测。c、其他言之成理的评述亦可得分。五、课堂反馈题(共14分)答案要点:本题要求学生回答:是什么?(2分)为什么?(6分)如何理解?(6分)。如学生未能结合教师授课内容,自己任意选择一个问题作答,可视为无效作答,不予给分。六、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共16分)1、答题要点:

8、a、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错误的,有害的;(3分)b、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3分)c、其他言之成理的评述亦可得分。2、答题要点:a、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保持蓬勃生命力的重要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3分)b、阐述学生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看法。要求观点正确,论述时条理清楚、逻辑自洽,能够自圆其说。(7分)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