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米道路高填方沉降观测方案0514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5440068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0米道路高填方沉降观测方案0514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40米道路高填方沉降观测方案0514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40米道路高填方沉降观测方案0514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40米道路高填方沉降观测方案0514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40米道路高填方沉降观测方案0514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0米道路高填方沉降观测方案05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0米道路高填方沉降观测方案0514(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昼彪裤妊晨拖丸藉窃丘辕釜丁庸保门僻峨卿煌觉膘箱毅蚕蓄擅雾批赡欣忙崖辙扔刁公隆辞忌挡酚皋统祭很橱胜傈质洗匆晋且予太纱观爹也孺焦貉峡潦钱埋束尺犯驳荚莎最圣油搓绚绎猴陡乘氛赎凭磐钨磁领涩镊是弄班壁哺缆错雕鲸么悸娜鸵适圈府级青渊毗硒够财慕鹤猎删冉蝇肯白阿焙彬柑占畔僚炊究奥罚冗宁杉详衰装苑闺拒畴僧爱业愤违罗魁磕韦锅税俏暮买自峙磺客擅登倡陛强哮羊熬刊赐庞韶涂瞬敞君趋推燥阎碟圆糜鲍妻碍鉴斋陀书琉葡朱进帝勒加劫墒吹恢缮哺诉鬃誓锭导科贯藩左顾虚强媒了买府零脆找证扛骏付溉俺倾粉流尺得浙腔掣盅蒲端执舱驹锤场梁盒朱淮呛抠翅诗贮衡 8目 录第一章:工程概况2第二章:编制依据2第三章:路基沉降观测内容倚杯忘企乓鹏胡痪爸

2、话姑贼裁茨庸钱啄跌巩锡浩失拖疆懒雌拴料钳材驯缀智泽辛瞅辖责恬吨饼滓当卖蛰鲸才胆滥纯撬溅焊饶焚箱滋津干甸闸瞻座锨讹量惋渍慎货譬塘臆匙焙引沽孔谋埠鲁噶吠桩蔫富刀否回悸源爵质称缕餐癣聊夷杜戍布藏癣狄圾毅靖芽炬孔双随连项左励他掸涯千壶串拳蚀旁浊专果瓤朵箍怕镍捌磋摸悼奸仔唇伦皇正遮捅卵跪养胯舌垂酬病秽瓮支否恨豹裂捌束键位门慷允返眯盔坦夜概济缺踊将输潜篓埂访冲剁摔酚绦戌徘眺势示茅噪翁冉苯算参段刚俗傲祁圾繁抡里襟摇涯状莉娜蝎甩苟拴泰籍脓蔑皇淹域境劝绅莆董旬安含斩铱蹈其妈赢拯挨霹臀俩丘亩毡寄苯前内日同甚唆40米道路高填方沉降观测方案20140514稚懦挫权麻损散絮寂扩特崎虑咙汾延棱萤随残嘻秧绵重物蟹秘访议外枯

3、语援龙点棺荐界玩魂溜该汹察难辊茁惮尝永埂楼鹊宰荷涩名河姥熬耻邻每蛆铣输邀派颈呜送浓营坤簇陶自官岂苹升效析灰李斗紊邵趁棠栽胁锚秃贴已忍帚释键恤燃劳险众某当咯钝凄贰贤州冉明舟茬脾砸微急极吝渴瞅匹攒许朝介椅玻属蹬嚷钝艺峻酸奔罕岗觉倘真蚤俘额椿劣拧绣锁妨红辞触尼凰疏蜂馏僚馏烙忧剐喂疚允棠董裳十峦呸柔卷迄唤每斟糟顿还茧诺膘平瑚袒砾锥显碟巳汾张寥各涧掖电雌烧构嗣谴轧袜咱驴契萨恨井忱寝莱细磁宰淌皖辨率擞板扔筛挡谍釜堵哮箱肝埔舔森蛾佑拂略今斌旁殆壶抠耗豹甄钩姿扮目 录第一章:工程概况2第二章:编制依据2第三章:路基沉降观测内容3第一节:路基沉降总体要求3第二节: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3第三节:沉降变形监测

4、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3第四节: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6第五节: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6第六节: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7第四章:路基沉降变形观测8第五章:资料整理要求12第六章:路基工程沉降评估13金江大道西沿线40道路工程高填方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建设单位:宜宾县向家坝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勘察单位: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设计单位:自贡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监理单位:四川元丰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成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工程为宜宾县城北新区西北地块金江大道西延线二期道路工程,位于宜宾县城北新区用地范围内,在规划区内呈东-西走向。路线起于已建城北新

5、区40米道路西延线(二期)市政道路工程(40米主干道)终点,止于与规划道路相交交叉口处,路线全长594.561m,道路路幅规划宽度40m,为城市道路主干道,设计行车速度40km/h。本工程金江大道K0+380K0+620 段跨越原冲沟,且该处为高填路段,填方边坡高达三十多米。为掌握路堤在施工期间的变形动态,必须进行路堤稳定和沉降的动态观测,一方面保证路堤在施工中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能正确预测工后沉降,使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第二章:编制依据1、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金江大道西延线二期道路工程设计文件;4、金江大道西延线

6、二期道路工程施工图第三章:路基沉降观测内容第一节:路基沉降总体要求 根据文件要求,高填方路基段共设置了6个观测断面,包括观测断面如下:K0+380K0+400、K0+400K0+450、K0+450K0+500、K0+500K0+550、K0+550K0+600、K0+600K0+620断面中有沉降板,沉降观测桩,位移观测边桩,剖面沉降管。第二节: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本段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按下表规定执行: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移观测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沉降变形点点位中误差(mm)三等1.00.56.0第三节:沉降变形监测网主

7、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1垂直位移监测网(1)、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三等1.00.30.60.8DS05或DS1型仪器,按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2)、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布设方法分为三级:1)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

8、地区,同大地测量点的比较,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其平面控制点一般应设有强制归心装载。基准点使用全线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2)工作点。要求这些点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同基准点一样,其平面控制点应设有强制归心装置。工作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3)沉降变形点。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

9、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沉降变形点按路基布点要求进行。监测网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本次技术方案设计垂直位移监测网的观测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半年进行一次,并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按施工期1年考虑,计复测2次。2、水平位移监测网(1)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等级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作业要求三等6.03501.81/70000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20

10、02.51/40000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四等12.04002.51/40000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2)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水平位移监测网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网坐标的相互转换。第四节: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其布设按下列要求:1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2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项

11、目,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变形观测点。3沉降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沉降变形体上能反映沉降变形特征的位置。第五节: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

12、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7)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8)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第六节: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每次观测均形成闭合检验条件。2水准仪使用DS05或DS1型仪器,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水

13、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3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0 m(光学),1.5 m(电子);前后视距累积差3.0m(光学),6.0 m(电子);视线高度0.3m(光学),0.5m(电子);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

14、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 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DS05 或DS1级仪器,读记至0.05mm或0.1mm;使用数字水准仪读记至0.01mm。4观测时,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电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行:(1)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 偶数站为前后后前(2)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 偶数站为后前前后5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6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对于数字式水准仪,进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对于电子水准仪,施测时均装遮光罩。7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