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中水土流失的课堂实验 邯郸市第二十三中学 祁凤飞 一、实验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543360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土高原中水土流失的课堂实验 邯郸市第二十三中学 祁凤飞 一、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黄土高原中水土流失的课堂实验 邯郸市第二十三中学 祁凤飞 一、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土高原中水土流失的课堂实验 邯郸市第二十三中学 祁凤飞 一、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土高原中水土流失的课堂实验 邯郸市第二十三中学 祁凤飞 一、实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土高原中水土流失的课堂实验邯郸市第二十三中学 祁凤飞一、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和实验准备1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地表植被覆盖状况、降水强度,是导致水土流失发生与否的重要因素。(2)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实验是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2实验用品:(1)木板一块,把木板用东西支起与桌面约成20度夹角(长约40厘米,宽约30厘米)(2)草皮一块(长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3)透明水槽1个。(4)喷水壶2个(二者喷出水流应有区别,即可模仿小雨和暴雨的降水强度)(5)黄土500克(如没有黄土可用其它干土代替)(6)清水2000克3实验准备:(1)课前按5个学生一组来准备实验用品(2)实验时:木板

2、上面用黄土覆盖,然后覆盖上草皮;把水槽放在木板下面;把清水装入喷水壶。二、实验记录和实验结论1实验记录: 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1用喷水壶喷向草皮经过草皮流入到水槽中的水的颜色。2草皮被破坏掉后,用喷水壶喷向裸露的黄土经过黄土流入到水槽中水的颜色。3模仿小雨喷向裸露的黄土细小水流经黄土流入水槽中水的颜色。4模仿暴雨喷向裸露的黄土较大的水流经过黄土流入水槽中后水的颜色。2实验结论:植被状况降水强度植被好植被差植被好河流含沙量(大、小)三、教学过程1教师向学生讲述实验目的和观察重点,讲清楚实验步骤,指导学生分组实验,由实验小组讨论完成实验记录和实验结论,教师订正。2学生根据讨论,分析出黄土高原地区的

3、植被状况,降水情况。教师讲解“黄土呈颗粒状、易流失的性质”。大量泥沙入河3让学生完成下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三个填空。(答案:差;集中夏秋季节,多暴雨;呈颗粒状,易流失;地上河)植被状况降水情况黄土性质(1)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2)黄河下游华北平原4提问:黄河流出黄土高原进入华北平原河道的宽度,流水的速度会发生什么变化?河流中携带的泥沙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教师订正。答案是: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大量泥沙淤积在河床之上。)5讨论:长期以来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河床高度会发生什么变化?完成上表(2)黄河下游华北平原的填空。(答案是:在下游形成地上河。)6教师归纳小结:黄土高原地区植被

4、破坏严重,降水多集中于夏、秋季节,并且降水强度大,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加上黄土易流失的性质,所以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入河;黄河流入下游华北平原地区,河道变宽,水流速度降低,大量泥沙淤积在河床之中,长期以来,河床不断增高,逐渐高于两岸地面,为防治水患,下游两岸人民不断加固大堤,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地上河。四、教学体会1通过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对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的感性认识,激活了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加上启发、讨论的教学方法,学生对地上河的成因理解透彻,对地上河的危害也有了深刻的认识。2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后面的教学中讨论如何治理黄河时,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准确找到治理黄河的途径:治黄的关键是治沙,治黄的根本是加强黄河中、上游地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3在备课中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教法;课堂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培养,把学生由听众席推向“表演舞台”,让学生动口说,动眼看、动脑想、动手做,以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