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感19世纪末巴黎“文艺青年”的经典对白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543309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有感19世纪末巴黎“文艺青年”的经典对白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读有感19世纪末巴黎“文艺青年”的经典对白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读有感19世纪末巴黎“文艺青年”的经典对白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有感19世纪末巴黎“文艺青年”的经典对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有感19世纪末巴黎“文艺青年”的经典对白(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有感 19 世纪末巴黎“文艺青年”的经典对白19 世纪末,巴黎的文艺青年,原来是这么对话的:“这儿附近总该有些地方可以散散步吧?” 包法利夫人接着前面的话茬对年轻人说。“喔!很少, ”他回答说。 “有个地方,我们都管它叫牧场,在森林边缘的山坡顶上。有时候我星期天上那儿去,手里拿着本书,眺望远处的落日”“我觉得再没有比落日更美的景色* 了, ”她接口说, “不过最好要在海边看。 ”“哦!我爱大海, ”莱昂先生说。“而且, ”包法利夫人继续往下说, “在无边无垠的大海上方,思想会更自由自在地翱翔,凝望浩淼的大海,会让您的灵魂得到升华,会让您领悟到什么叫天地无涯和理想境界, 您难道不觉得是这样吗?

2、”这是包法利夫人初识莱昂的一段对话。我真佩服福楼拜的先知先 觉,这段对话要是放在今天,也绝对称的上“文艺”。我没有读过这 篇小说的批评,不 过好似这段关于山和海的对话还是很有名的呢。 我真不明白,看日落为啥一定去“森林边缘的山坡顶上”?(注意, 这“边缘”和“顶上”的味道。一种自然地和生 活较真儿的姿态, 于无形之中表明生活之精细)。我还不明白,既然是看日落,又为何 还要拿本书? “手里拿本书,眺望远处的落日”,这景象让我笑喷了 好久。这 不是文艺青年是什么!星期天、书、边缘、山顶、日落, 这几个意象完美地勾勒出19世纪末巴黎的文艺男青年之画像。我们可爱的包法利夫人呢?这位文艺女青年提出一个更

3、浪漫的 景象一一要在“海边看”的。我一时找不到原著,不知道这“看”的 宾语是什么。从上下 文来推断,我想应该是看日落吧。不过,依据 夫人后面一段惯关于思想遨游,灵魂升华等等的论断,我们可以看出, 这“看”多少也包括“看书”,至少至少和精神 层面有关,和所读的书有关。 由此, 我们勾勒出的这位文艺女青年的画像是: 大海、 落日、书(遨游的思绪或凝望 ) 。这里我们姑且把弗洛伊德理论放在一边, 避开谈山与大海这两个意象的象征意义,我们就看这两个人的对话,足以对19 世纪末文艺青年的特征略知一二了。第一,这些人在周末是要书的。但是看书的地点绝对不能拘泥于庸俗的客厅或者炉火边, 而是要到 “森林边缘的山坡顶上”或者, “无边无垠的大海边上”, 以便让自己充分体会天地无涯, 和理想境界。 第二, 他们在这美景之下不能只顾看书, “拿着书本看日落” ,估计也是当时的一种风气。由以上两点我们可以推断, 19 世纪的文艺青年不能在看书的时候没有了风景,也不能在看风景的时候没有了书。 书和风景, 于是成为了代表他们 “有闲” 和“有文化”的两个特定的符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