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5432269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亮起来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对北京认识多少呢?能来说说吗?2刚刚你看到的是北京白天的景色,你想看看北京的夜景吗?(师出示相应的图片。)3.板书课题:北京亮起来了1. 学生自由说2.学生观图后说说感受3.齐读课题上课伊时,我让学生联系所学的北京,说说你对北京的认识,如果有学生去过北京,也可以让他们谈谈北京留给自己最深刻的印象和最美丽的景点。随后我再出示北京的一些相关图片。此板块,我主要引导学生回顾旧知,结合生活体验来谈论对北京的印象。我又引导学生走进夜幕中美丽的北京,唤醒了学生已有的对北京的认识,激活了潜藏在他们脑海中的一些体

2、验,激起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为下面的学习打好了铺垫。二、 朗读课文,认识生字1.出示学习要求: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小组朗读,组长负责。同学间交流识字方法。2.全班交流识字方法,认读生字。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后与同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2.指名说方法,认读生字。本课的生字词较多,不少词语比较华丽,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这里,我对词语进行集中学习,首先是带拼音的词语,随后去掉拼音朗读,加深生字的识记。三、 精读课文,细细品味1.读读课文第一段,想想作者把北京想象成什么?2、读读课文第二段至第五段,说说课文分别写了北京什么地方的夜景?3.随学生回答

3、,板书(长安街、环形路、王府井、故宫)4.学习第二自然段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词:华灯高照、灯光闪烁、从天而降、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勾画、幢幢高楼。并作直观理解。5.学习第三自然段6.学习第四自然段(1)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词语。(明亮、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繁华)(2)以前的王府井大街、西单大街又怎样?7.学习第五自然段故宫是有着近年悠久历史的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它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近现代的兴衰史,也是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世界级博物馆。同时也因为有了灯光的装扮,更富于一种现代的美。这种古典与现代的美的统一让故宫焕发着青春与活力,变得更加的迷人与美丽。8.学习了课文,我们感觉北京的夜晚怎么样?

4、(明亮、辉煌)1. 学生读课文第一段后回答。2. 以小组朗读、学习、讨论3. 说说课文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点4.读读谈谈第二小节,你在游览长安街时,看到了什么?(1读文看图,看到了什么?2理解“犹如”。3说话训练:仿照句子: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图文结合,读读谈谈第四小节,说说在游览商业街时,看到了什么?)读资料,体会北京的新变化,感悟“焕然一新”(1读第五小节,你有什么问题?2“古老和年轻”矛盾吗?为什么?)(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本文主体部分的行文线索非常清晰,遵循长安街环行路上的立交桥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的线索,让学生潜入语言文字细细品读,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地方的夜景,谈谈自己最深的

5、感悟和理解。课文第二段辞藻华美,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一句学生较难理解。为了突破这一学生认知上的难点,我剪辑了一段长安街、天门城楼的风光片,结合形象的画面理解。第三段有一句: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我请学生将“犹如”换成其他的词,学生会找到“好像”、“就像”等并说句子。王府井、西单商业街繁华异常。我出示图片,让学生体会到橱窗明亮,广告绚丽多彩,霓虹灯五光十色,原本繁华的大街变得彻夜通明,彻夜未眠,北京顿时成了一座“不夜城”。 再介绍王府井大街和西单商业街的以前一些资料,让学生感受“焕然一新”。在第五段中,有这样一句:“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古老”和“年轻”是组反义词,为什么可以同时运用于故宫,这是引起学生认知障碍的矛盾处,教学时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四、 总结全文师小结:古老的北京,不停地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描绘新的图画。我们的北京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此时,我们的心情一样激动。就让我们把对北京的热爱高声朗读出来吧!学生有感情读: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 此时,学生的心情一样激动。就让他们把对北京的热爱高声诵读出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