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设计技术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5430810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设计技术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设计技术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设计技术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设计技术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设计技术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设计技术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设计技术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依据发布的招标文件,工程工作的进度、质量、平安生产等控制和指导,确定其用地围、界址、面积、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根据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省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发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原建立部颁发的城市测量规、2007年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建立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省国土资源厅印发的有关建立用地勘测定界文件资料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案。一、 工程状况工程,工程施测面积约6508亩,施工工期为20天。该工程测区面积较大,施工工期较短。二、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2,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3,城市测量规。4,建立用地勘

2、测定界技术规程。三、 勘测定界工作情况:1工作底图的准备1.1工作底图是用于进展勘测定界及编绘勘测定界图的根底图件。1.2工作底图应是地籍图、地形图、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1.3工作底图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大型工程工作底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1.4工作底图的现状不能满足勘测定界工作要求时应对界址线附近和界址围的地形地物进展修测或补测。2权属界限的调绘2.1查阅用地围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土地登记的有关资料,并将用地围的权属界限、行政界限转绘到工作底图上。2.2其它土地权属界限确实认需要在当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下,由相关权属单位有关人员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城镇地籍调

3、查规程、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假设干规定要求共同到现场指界,并将权属界限测绘到工作底图上。3.1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地利用类型界限的调绘依据全国统一的土地分类,利用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地形图上的有关土地利用类型界限,通过现场调查及实地判读,将用地围及其附近的各土地利用类型界限测绘或转绘在工作底图上,并标注三级土地利用类型编号。同时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土地利用类型进展核实,与实地不一致的,按变更地籍调查的有关规定处理。3.2平面控制测量3.2.1勘测定界平面控制坐标系统应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3.2.2勘测定界首级平面控制网应符合表1要求。表1首级平面控制网等级要求控制区面积km2105-10

4、50.1首级控制等级四等以上控制网一级小三角边网或一级导线网二级小三角边网或二级导线网图根导线3.2.3假设首级控制网点密度不能满足土地勘测定界,应在首级控制点的根底上布设一级或两级加密控制点。加密控制测量应优先采用导线网、三角网形式加密控制网,也可用单一附合导线,插点仅限于个别地点使用。3.2.4勘测定界平面控制网测量作业及精度的根本技术要求,遵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等4界址点的放样及界标的埋设4.1实地拨放界标的位置实地拨放界标的位置一般有两种方法.坐标法放样。根据初步设计图或规划用地围图,图上拟定界标位置,并图解获得拟用地界址点坐标,或

5、利用工程总平面布置图给定的拟用地界址点坐标。利用控制点或明显地物点坐标和拟用地界址点坐标计算放样数据反算边长、方位角,利用拟用地界址点邻近控制点或明显地物点采用极坐标法放样界标位置。关系距离法放样。根据初步设计图或规划用地围图或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图上拟定界标位置,并在图上量出界址点与邻近现有地物的边长三条以上,或利用给定的拟用地边界与现有地物的距离夹角等。在实地采用边交会、边角交会等方法放样界标位置。4.2如果工程用地围行政隶属不同,应在用地界限与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乡镇的行政界限交点上加设界标。根本农田界限与用地界限的交点、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的分界限同用地界限的交点应加设界标。4.3界

6、标之间的距离,直线最长为150米,明显转折点应设置界标。4.4界标类型主要有:混凝土界标、带帽钢钉界标及喷漆界标。各类界标应用围参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4.5界址点编号原则上应以用地围为单位,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统一编号。铁路、公路等线型工程的界址点编号可以采用里程+里程尾数编号。4.6土地权属界限、行政界限与用地围线的穿插界址点编号应冠以字母表示:S表示与省界的交点;E表示与地区市界的交点;A表示与县界的交点;*表示与乡镇界的交点;C表示与村界的交点;Z表示与村民小组界的交点。4.7界标位置在实地确定后,有条件的地区应在现场测记界址点点之记。线型工程的界址点点之记可一公里做一至二对点之记,但明显

7、的拐点应做点之记。4.8假设界址点在河沟池塘水域中,界标可埋设在岸边,待有条件时再补设界标。5界址点测量5.1为检核界址放样的可靠性及界址坐标的精度,在界标放样埋设后,须用解析法进展界址点测量。5.2界址测量一般采用极坐标法,须在控制点上设站。仪器对中中误差不得超过3mm,距离测量可用电磁波测距仪或钢尺,使用电磁波测距仪时,距离一般不超过200m,个别放宽至300m,使用钢尺测量时一般不得超过2尺段。相邻测站至少应检测一界址点。5.3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坐标相邻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应控制在5cm围。5.4两相邻界址点间,界址边丈量中误差控制在5cm围,坐标反算距离与实地丈量距离的较差应控制在10cm

8、围。5.5解析法测定的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和相邻界址点间的间距中误差不超过表2的规定,两倍中误差为其极限。表2实测发界址点精度指标单位为米界址点精度等级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和相邻界址点间的间距中误差中误差一级0.05二级0.10三级0.15一般地区界址点精度等级不低于二级;特殊困难地区界址点精度等级不低于三级6面积计算和汇总 6.1勘测定界面积量算容包括工程用地面积、工程用地占用根本农田面积、用地围原不同权属单位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6.2工程用地面积、用地部原不同权属面积应用解析坐标计算面积。用地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可用解析坐标或图解坐标计算面积,也可以采用几

9、何图形法、求积仪法量算面积。6.3在量算不同权属、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根底上,分别以市县、乡镇、村组为单位按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进展面积汇总,工程用地假设占用根本农田,则根本农田保护区划的土地和根本农田保护区划外的土地分别统计汇总。6.4利用勘测定界用地总面积控制用地围原不同权属单位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之和,当其相对误差小于1/200时,将误差按面积比例分配。6.5面积量算单位为m2,取至0.01 m2。7勘测定界图7.1勘测定界图是集各项地籍要素、土地利用现状要素和地形、地物要素为一体的区域性专业图件。勘测定界图是利用实测界址点坐标和实地调查测量的权属、土地利用类型等要素在地籍图或地形图上

10、编绘或直接测绘。7.2勘测定界图的主要容包括:用地界址点和线、用地总面积;用地围各权属单位名称及土地利用类型代号;用地围各地块编号及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用地围的行政界限、各权属单位的界址线、根本农田界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立用地规模围农用地转为建立用地的围线、土地利用类型界限;地上物、文字注记、数学要素等。7.3勘测定界图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大型工程勘测定界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7.4勘测定界图上工程用地边界限可根据用地围的大小用0.3mm红色实线表示,界址点用直径为1mm的圆圈表示;根本农田界限使用绿色绘制,并注明根本农田;农用地转为建立用地围线使用黄色绘制

11、;土地利用类型界限用直径0.3mm、点间距1.5mm的点线表示。7.5勘测定界图上用地围每个权属单位均应在适当位置注记权属单位名称和面积;每个地块均应在适当的位置注记地块编号、土地利用类型号和面积。其注记方式如:分母表示土地利用类型编号,分子表示该地块的编号,右侧表示该地块的面积。7.6勘测定界图图式按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规定执行。对以上两个规程未作规定的图式,应按照国家公布的现行比例尺图式执行。7.7勘测定界图的平面位置精度,界址点或明显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及相邻平面点的间距中误差,在图上不得大于表3 规定。表3勘测定界图的平面位置精度单位mm比例尺图

12、纸类型1:5001:10001:2000薄膜图0.80.6计算机绘图、蓝晒图1.20.87.8工程用地围涉及多幅图纸,应编绘图幅接合表。7.9将用地围展绘在比例尺不小于1:10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制作勘测定界用地围图。大型工程勘测定界用地围图,比例尺不小于1:50000。8成果资料的检查与验收8.1一般规定成果检查、验收的制度勘测定界成果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一级检查为过程检查,在全面自检、互查的根底上,由作业组的专职或兼职检查人员承当。二级检查由施测单位的质量检查机构和专职检查人员在一级检查的根底上进展。检查、验收中问题的登记和处理各级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做好记录并提出处理意见。

13、检查、验收报告书检查验收工作应在二级检查合格后由勘测定界单位的主管机关实施。二级检查和验收工作完成后应分别写出检查、验收报告。上交成果资料容勘测定界图。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勘测定界用地围图。检查验收报告。8.2检查、验收工程及容控制测量控制测量网的布设和标志埋设是否符合要求。各种观测记录和计算是否正确。各类控制点的测定方法、扩展次数及各种限差、成果精度是否符合要求。起算数据和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平差的成果精度是否满足要求。外业调查权属调查的容与填写是否齐全、正确。土地面积汇总表中的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是否一致。地籍要素测量地籍要素测量的测量方法、记录和计算是否正确。各项限差和成果精度是

14、否符合要求。测量的要素是否齐全、准确,对有关地物的取舍是否合理。勘测定界图绘制勘测定界图的规格尺寸,技术要求,表述容,图廓整饰等是否符合要求。勘界要素的表述是否齐全、正确,是否符合要求。对有关地形要素的取舍是否合理。图面精度和图边处理是否符合要求。面积测算勘测定界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精度是否符合要求。用地面积的测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符合要求。变更与修测成果的检查变更与修测的方法,测量基准、测绘精度等是否符合要求。变更与修测后房地产要素编号的调整与处理是否正确。四、 平安生产制度为确保本工程平安生产,所有生产活动必须遵循我公司生产平安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平安生产管理规定、平安生产管理规定、车辆

15、平安管理规定、设备管理规定、成果资料规定、平安生产工作检查方案等平安生产制度。尤其强调以下要求:1建立平安生产岗位责任制,明确规定各级管理人员、平安检查监视人员、生产人员、特殊岗位操作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平安职责、权力和义务;2建立平安生产例会、检查和监视制度,要定期召开平安生产专门会议,部署、检查平安生产的年度工作和阶段性工作,确定、布置平安检查的重点容和有关事宜,针对平安隐患作出整改决定;3实行平安生产目标责任制;4实行平安事故报告制度。事故发生第一时间逐级上报;发生重大平安事故或特大平安事故,必须在4小时由工程承当单位的工程实施领导小组上报工程部,并提出处理方案;5坚持定期平安生产情况汇报制度;五、 平安生产措施1人员平安进入测区前,必须对所有作业人员进展平安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前方可上岗。培训容包含各项平安管理制度、自救常识及自我生存能力等;进入无人区时,必须自带充足的食品及所用灶具,可饮用水源为雪水、冰、湖泊上游的流水。做好饮食卫生工作,防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