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年内蒙古自治区认定教师资格考试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542977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年内蒙古自治区认定教师资格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年年内蒙古自治区认定教师资格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年年内蒙古自治区认定教师资格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年年内蒙古自治区认定教师资格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年年内蒙古自治区认定教师资格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年内蒙古自治区认定教师资格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年内蒙古自治区认定教师资格考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7年年内蒙古自治区认定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心理学(中等)试卷一、 单项选择题1.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编写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时间是在A.1901年 B.1906年 C.1905年 D.1903年1.【答案】D。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 程序教学的提出者A. 华生B. 布鲁纳C. 加涅D. 斯金纳2.【答案】D。3. 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A. 非正式群体B.正式群体C.联合群体D.松散的群体3.【答案】A。解析:在正式群体内部,学生们会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

2、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非正式群体。4. 分配学生座位,教师最需要关注的应该是A. 对人际关系的影响B. 家长的意见C. 听课的效果D. 减少课堂混乱4.【答案】A。解析:分配学生座位时,最值得教师关注的应该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所以,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交往,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5. 对于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先看毛的照片或谈论猫,在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用手触摸猫,逐步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种发放在心理治了中称A. 松弛训练B. 人本主

3、义疗法C. 系统脱敏疗法D. 肯定性训练5.【答案】C。解析:系统脱敏的含义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6. 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专家教师引入要讲的教学内容,通常采用的方法是A. 开门见山式 B.实验式 C.导入式 D.迂回曲折式6.【答案】C。解析: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专家教师通常是用导入式方法,从几个实例出发,慢慢地引入要讲的教学内容。而新教师一上课就开始讲一些较难的和使人迷惑的教学内容,而不注意此时学生还未进入课堂学习状态。7. 下列属于正迁移的是A. 教学审题技能的掌

4、握对物理、化学审题的影响B. 学习汉语字母发音对英语字母发音的影响C. 外语学习中,词汇的掌握对阅读的影响D. 在学校爱护公物的言行影响在校外规范自己的行为7.【答案】C。8. 有研究表明,记忆效果最好的学习熟练程度要达到的是A.80% B.150% C.120% D.100%8.【答案】B。解析: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效果并不递增,还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9. 调整阅读速度属于A. 监视 B.复述策略 C.调节策略 D.计划策略9.【答案】C。解析:元认知调节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

5、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10. 根据班杜拉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A. 自我预期 B.期待 C.自我归因 D.成败经验10. 【答案】D。解析:班杜拉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成败的经验。一般说来,成功的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效能期待。11. 动机中最活跃的的心里成分是:A.学习压力B.学习知识C.学习期望D.学习兴趣11.【答案】D。12. 下列对高智商与高创造性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 高智商者其创造性也高B.创造性与智力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线性关系

6、C.低创造者必有高智商D.高创造者必有高智商12.【答案】D。解析: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在整体上呈正相关趋势。其基本关系表现为(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13. 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A. 熟悉教材 B.以多种形式创造问题情境并贯穿始终C.实施启发式教学 D.了解学生13.【答案】C。14. 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A. 教学过程 B.教学媒体 C.教学内容 D.教学手段14. 【答案】

7、C。解析: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1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A.教学过程B反思过程C.评价过程D.学习过程15.【答案】D。解析: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6. 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自我意识是A. 生理自我 B.家庭自我 C.心理自我 D.社会自我16.【答案】C。解析:心理自我是从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这时,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17. 智力接近成熟,

8、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性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的时期是A. 儿童期 B.青年期 C.青年初期 D.少年期17.【答案】C。解析: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17、18岁的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特点: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18. 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A. 获得 B.泛化 C.分化 D.少年期18.【答案】C。解析: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19. 负强化是指A. 呈现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

9、反应发生的概率B. 撤销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C. 撤销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D. 呈现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19.【答案】C。解析:负强化主要是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出现的概率。2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A. 发现学习 B.程序教学 C.个别化教学 D.接受学习20.【答案】D。解析:奥苏伯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学习的任务关

10、联起来。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21. 教师对一个同学的助人为乐行为进行表扬,这对其他同学则是一种A. 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性强化 D.间接强化21.【答案】C。解析: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22. 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是A. 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干扰说22.【答案】A。解析:痕迹衰退说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按照这种理论,遗忘是由记忆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它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23.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求洪

11、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A. 强度律 B.组合律 C.活动律 D.差异律23.【答案】A。解析:强度律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如实物、模象或言语)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被学习者清晰地感知。24. 心智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一次是A. 原型定向,原型内化,原型操作B. 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C.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D.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24.【答案】C。25. 技能是一种 A. 智力 B.活动方式 C.才能 D.能力25.【答案】B。解析: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26. 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A. 依存 B.

12、坚定 C.内化 D.认同26.【答案】C。解析: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27. 从整个中学阶段看,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A. 初一年级 B.高一 C.初三 D.初二27.【答案】D。解析:初中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28. 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在感知事物的依赖,能做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A. 感知动作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

13、段 D.前运算阶段28.【答案】B。29. 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为A. 群体凝聚聚力 B.人际关系 C.课堂气氛 D.群体规范29.【答案】C。解析: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30. 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A. 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成就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情境阶段30.【答案】A。解析:关注生存阶段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

14、不错”等等。因而有些新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二、多项选择题31. 学生迁移的基因理论有A. 形式训练说 B.奥苏伯尔的认知观 C.经验类化说 D.相同要素说31.【答案】ABCD。解析:早期的迁移理论包括: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关系转化说;现代的迁移理论包括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迁移的产生式理论、情境性理论。32. 元认知策略包括A. 调节策略 B.计划策略 C.监视策略 D.时间策略32.【答案】ABC。解析:时间策略属于资源管理策略。33. 关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学习效果提高的有A. 简单任务时,动机水平偏高B. 中等难度任务时,动机水平偏低C. 高难度任务时,动机水平偏低D. 中等难度任务时,动机水平中等33.【答案】ACD。解析:美国心理学加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越低。34.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A. 目的性B. 确定性C. 序列性D. 认知性34.【答案】ACD35. 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A. 教学大纲 B. 专业知识C. 课程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