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济纳生态旅游观光园方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542722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额济纳生态旅游观光园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额济纳生态旅游观光园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额济纳生态旅游观光园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额济纳生态旅游观光园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额济纳生态旅游观光园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额济纳生态旅游观光园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额济纳生态旅游观光园方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额济纳生态旅游观光园方案 瓜果飘香 陶然之乐 关于我村休闲旅游胜地和品牌农业基地的有机结合的设想 观光采摘园及其景观特性 1.1旅游观光采摘园 新的世纪,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传统的静态休憩模式受到冲击,现代化参与性外出休闲模式受到现代都市人的认同和青睐。旅游活动形式从而向多元化、特色化和参与化逐步演变发展的趋势。人们对良好的休憩环境所形成的森林浴、郊野露营、观光旅游等消遣休闲活动的渴望和追求,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缓解了繁忙的城市生活所带来的紧张感和压迫感。同样,新型的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是我国旅游业顺应国际旅游市场潮流和趋势;加速了旅游资源结构调整,提升了自然

2、生态和景观环境的质量。目前,随着现代旅游活动向多样化和参与性方向的发展,观光采摘逐渐为人们所熟识,成为一种新型的外出旅游休闲方式,并与旅游、度假、游览、体育、健身、文化娱乐活动相互结合,由提供单一的观光型旅游资源转向提供观光、采摘与度假为一体的旅游产品开发,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和一批较为完善的旅游资源建设及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1 旅游观光果园,是现代化城市开展特色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项目的展开,可以有力的带动当地观光业的发展,让果林经济与观光旅游相结合,充分体现生态、休闲、科普三大功能,并以其巨大的辐射能量拉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的加快了地方经济建设的步伐。现代化旅游观光果园着

3、重强调了果园的基础条件建设,其良好的果园建设管理和优质的果品是开发旅游、观光、采摘的前提和保证。 旅游观光采摘园,是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而逐渐出现的集园林、旅游、果园生产采摘于一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三结合的综合产物。她将生态、休闲、科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生态型、科普型、休闲型的旅游观光采摘园的出现和存在,也客观的促进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开发,有效的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2、旅游观光采摘园景观特性 2.1旅游资源开发项目与创意 随着我国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人们更加崇尚自然和回归自然,人们不断参与的各种休闲方式也在悄然变化,人们对大自

4、然的热爱已不仅限于欣赏,而更热衷于参与其中、融汇其中,而果园采摘活动的开展正迎合了游客的这种心理。旅游观光果园的建设,不仅需要继续完善各种果园生产的基础设施,完善每个环节的高科技含量,更要配备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以满足游客的旅游观光休闲需要,丰富了都市居民休闲娱乐内容: 采摘观光果园观光、精品水果观光、采摘 科技示范学生实习基地、科技考察、技术培训、科普夏令营、冬令营 农耕、民俗体验水果采摘、果树种植养护、假日农夫、居游农庄、雕刻、木工、编织、剪纸等手工劳作 休闲度假水果文化节、度假村、春游踏青、农家乐 保健疗养森林浴、农家饭、水果食疗和美容 商品展销会果树栽培研讨会、果业高科技展示会、全国绿色

5、食品展销会 野外生存训练定向越野、露营、丛林穿越、自救互救等 青少年成年仪式植成年树、摘成年果 纪念林活动夫妻同心林、父母长寿林、友谊常青林、节日庆典林以及企事业单位、个人认养林 2.2旅游观光采摘园景观特性 旅游观光采摘园环境规划以大自然为舞台,以传统文化为内涵,以休闲、求知、观光、采摘为载体,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依托乡土树种和当地材料创造出简洁、质朴、美观的园林景观。依据设计指导思想和我们对于果园观光采摘的理解,结合实地考察展开设计,并在原有果园现状的基础上,合理布局,丰富植物景观群落的同时,力求保持各个果园的原有特色,强调果园仍以生产功能为主的同时,使其观赏效果、景观特性大大加强。(如表

6、二)即使游览者获得身心健康,知识增益的同时,又能增强采摘者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营造成具有:自然性、独特性、文化性、参与性和持续性的现代化观光采摘园。2 表二观光采摘园环境景观特征 特性含义 社会性提升果园及其周边的环境品质,满足人们娱乐、休闲的需求,把人们从繁忙的社会生活中解脱出来。 生态性人工化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既满足人的活动需求,又增强采摘园开发的生态效益和可持续性。 通达性交通方便,以周边风景名胜区为依托,即可望又可游。 科普性普及果品知识,果园观光与科普知识教育相结合。 参与性通过各种采摘及民俗活动的开展,加强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多样性注重了环境多样性的保护和景观多样性的开发

7、。 舒适性以人的尺度为标准,创造美观、大方、舒适的环境景观。 文化性挖掘传统果品文化内涵,赋予观光采摘园独特的文化品格。 整体性保证各个采摘园、园内景观要素及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和完整性。 愉悦性即以赏心悦目的果园景观感染人、愉悦人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旅游观光采摘园规划建设的一个目标。规划者建设者力求使游人在果园中感悟到其天然之美,满足游人增长果树科普知识的同时,得到追求美的心理需求和观赏需求,力争创作出“望之生情,览之动色”的观光采摘园。规划建设的果园大多面积较大,基础较好,有一定的知名度,可以单独作为一个节点来开展旅游,进行采摘和观光旅游日程在半天到一天之间为宜。若和周边景点结合或自身开展

8、其它形式旅游,日程应在一天到三天。旅游观光采摘其本质是一种对生活的美的享受和体验,因而旅游线路和项目的内容组织,必须符合统一协调和节奏韵律的美学法则和游客的审美需要。各参观点活动节目的安排组织要使游客始终保持在兴奋点上,做到观光、采摘等活动参与的合理组合,从而使旅游活动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使旅游者获得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满足。 观光采摘园的园林化建设以生态学为指导,园林植物与果树及整个乡村环境景观相结合,形成一个完善的、多功能的、自然质朴的游赏空间。由于园林植物形态各异,颜色多种多样,而且展叶开花不同,可以利用果树和园林植物组成春华秋实的绚丽多彩的画面。如在昌平旅游观光采摘苹果园规划中植物配置以蔷

9、薇科植物为主,春天观花,秋天观果,果园中的园林小品用园林植物为背景或以精心设计的植物配置烘托主景,力求用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来表现园林意境、抒发情怀。3因此,从景观特征来看,果园及其周边的环境品质提升的同时,形成了粗放、宽广的以大自然环境为主体的景观,满足人们娱乐、休闲的需求。(图3通州葡萄观光采摘园葡萄长廊效果图4海淀樱桃采摘园服务建筑景观) 3、北京市旅游观光采摘园的规划建设情况 3.1北京市果品业发展综述 北京果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20余年的蓬勃发展,尤其是近10年来,北京的果树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北京市的果品生产朝着区域化布局,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科学化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发

10、展状况为:“九五”期间已有果树面积185万亩,其中七个山区县151万亩,20XX年果品产量达44259万公斤,“十五”期间可望增加100万亩,共计285万亩。北京市郊区已建成苹果、桃、梨、柿子、葡萄、核桃、板栗、仁用杏等八大果品基地。平谷县、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县在果树(经济林)产业的建设中强化管理,增加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和综合效益,振兴了农村经济,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受到表彰。继平谷县被国家林业局首批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中国桃乡”以来,先后又有三个区县在国家林业局第二批命名的“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

11、中榜上有名:即怀柔县:中国板栗之乡、房山区:中国磨盘柿之乡、大兴区:中国梨乡。 作为北京的果树业有着自己的特色,这里的自然条件,适宜多种落叶果树的生长,由于不同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有一定的差异,形成了各种果树特定的分布规律,故从自然条件上讲,北京果树的特色:一是应形成区域主导经济;在社会条件上,北京是国际化大都市,对果品市场的需求一是多样化;二是精品高档果;三是名优特新品种;四是旅游观光果园宜大力发展,因为观光采摘果园的受益要远远高于普遍果园。这些北京特色,是与其他地方相比下的独特所在。独特的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决定了北京的果业发展决不能与外省市(如河北、山东等)拚面积、拚产量,而应该走北京特色

12、果品之路突出北京特色,向优质高效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完美结合。 因此,突出主导产业,注意发展区域特色品种,积极慎重的引进国内外适合北京地区栽培的优质高效品种,大力发展旅游观光果园,应成为北京市果品业发展的思路。这也就要求我们立足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建设各具特色、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经济林果,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产品效益高、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名特优新品种,提升旅游观光采摘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2北京市旅游观光采摘园的规划原则 1、规划布局的整体性与开放性原则 规划过程中要考虑果园的整体布局,即在进行园林和旅游的规划后,使其与周边的结合以及

13、自身的整体性更趋于完整、合理。从果园内部讲,各个功能采摘区尽管有着各自的特点,但并不能看作是一个个无机的、分散的个体。从旅游观光角度来讲,旅游观光采摘园的规划布局既要是一种开放式的及具有相对的开放空间,又要充分考虑果园与周边环境有良好的衔接,与整个大的区域环境相融合。 2、生态的原则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观光采摘园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果园自身的生产生活需要注意生态方面的要求,不要对自身和周边产生不良的影响。在开展观光旅游后就更加需要重视环境的治理,旅游势必会带来大量的污染,这就需要规划设计中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文化传统的延续。同时,果园需要一个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为来

14、此旅游观光的人消除、缓解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 3、经济性原则 开展旅游观光采摘和对果园进行园林的改造无非是为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规划设计当中要把经济生产融合到里边来。尤其对于各类果园来说,规划设计要能够使采摘进行的更好,采摘的经济效益就越高,同时要充分考虑非采摘季节吸引游人,更好的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突出特色的原则 特色是旅游观光采摘业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而规划设计要与观光果园的实际相结合,明确资源特色,选准契合点,使整个果园的特色更加鲜明,使园林规划更直接地为旅游观光采摘服务,为园区的果品生产服务。 5.文化的原则 深入挖掘果品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15、,以及由此而来的一些诗词歌赋,在果园的环境设计中应体现出其内在的文化特征。丰富果品文化、展现果品文化,以果品文化为主题,建成集旅游、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化果品观光园。 3.3北京市旅游观光采摘园的规划建设 20XX年,北京市从三个方面重点抓好观光果园的完善与建设:一是在全国率先出台观光农业方面的第一个技术标准,即“北京市旅游观光果园标准”;二是完善建设一批北京市旅游观光果园示范园。在保障生产优质精品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果园的园林美化景观效果,并体现科普、休闲、娱乐等功能。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了16个果园的景观效果设计,并已开始施工建设。三是资金重点扶持。目前已争取到国家、市、县级对这16个观光果园的重点建设经费2400万元。首批选定的17个观光果园将重点发展苹果、梨、桃、樱桃、葡萄、柿子、枣等优势树种,果园面积11360亩。面对20XX年绿色奥运的开展与北京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加大,要求果品生产快速向安全无公害标准化转变,与国际化标准接轨,而生态型、科普型、休闲型的旅游观光果园的出现正是促进北京生态建设,将生态与经济相统一的最好体现4。国外的许多国家,旅游观光果园作为果园增收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