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生态文明教育目标与内容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542655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民生态文明教育目标与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公民生态文明教育目标与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公民生态文明教育目标与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公民生态文明教育目标与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公民生态文明教育目标与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民生态文明教育目标与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民生态文明教育目标与内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民生态文明教育目标与内容摘要:在多方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环境教育经验探索 了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教育目标与内容: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生 态文明公民,具体目标是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意志目标;教育的主 要内容有环境现状、生态文明理念、生态科学常识、绿色低碳生活方 式、生态生产方式、法律等。关键词:公民;生态文明教育;教育目标;教育内容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 九大报告都指出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作出“五位一体”的总体 布局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公民生态文明教育是使公民在遵 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

2、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积极参与生态文明 建设的重要途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 发展的千年大计”,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教育相应地也将是一个长期 的、系统的工程。若要长期系统地开展公民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就要 首先探讨公民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目标是对活动预期结果的 主观设想,为活动指明方向,是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教育内容是教育 目标实现的载体。公民生态文明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确定是有序开展公 民生态文明教育并有效实施的前提。本文在对我国国情、发展战略、 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和需要、公民生态文明现状等方面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国外生态环境教育对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教育目标与内容进行了探索。

3、1公民生态文明教育背景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基于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 退化的国情而制定的发展战略之一。十九大报告要求人们必须树立和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不但为自己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也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十八大以来,在我国大力度推广生态文明建设下,公民逐渐开始了解 生态文明、关心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但离生态文明建 设的要求还有着一段距离。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公民在生态文明 建设中存在着下列问题:对我国具体环境状况不太了解,环境危机感 较弱;生态文明知识和技能浅层次化;主体意识不强,大部分公民认 为生态文明是政府的责任;生

4、态文明行为不常态化,知行不一。2公民生态文明教育目标2.1总目标:培养合格的生态文明公民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 的背景下,公民生态文明教育应为我国培养合格的生态文明公民。培 养合格的生态文明公民是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教育的总目标。在现代汉 语中,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 环相扣的关系,囊括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明是指一种社会 进步状态,与“野蛮”一词相对立。生态与文明合起来就是生态要文 明,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能野蛮。十八大报告中的“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十九大报告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说的正 是这个意思。生态文明改变过去以人类利益为第一的理念,不仅要

5、保 护自然,还要节约资源,涉及到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 活方式等多个方面。通过上述分析,再结合时代的要求,合格的生态 文明公民可以定义为:将生态利益放在首位,在生活和生产中能自觉 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处理人与生态关系的公民。合格的生态文明公民不 同于“经济人”。“经济人”在生活和生产中活动的出发点是经济利 益或个人利益,不关心资源的有限性,不考虑他人、社会、环境,甚 至后代的利益,唯己利是图。而合格的生态文明公民,任何活动的出 发点都将首先考虑是否有利于生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 恢复为主的方针,将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结合起来,既创造更多物质 财富和精神财富,也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6、,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的现代化。2.2具体目标具体目标是总目标的细化。为了实现 总目标而设计,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设定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意志目标三个具体目标。这三个目标互 相配合共同实现总目标:知识和技能是“在生活和生产中能自觉按照 事物发展规律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乃至人与 世界关系”的保障,意志是“自觉”的保障。这三个目标也是相辅相 成的:知识是技能与意志的形成的基础,技能又巩固了知识和意志, 意志又反过来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2.2. 1知识目标:传播公 民生态文明知识知识目标是指让公民掌握与生态问题有关的诸如生 活方式、大气、各种

7、生物及相互关系的自然规律和基本知识的目标。 向公民传播生态文明知识,一方面可以拓展公民对生态文明的认知, 唤起公民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提高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同 度,树立公民的生态文明理念,从而养成公民对环境的积极态度和正 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公民了解生态的复杂结构、了解生 活与生产中哪些行为会破坏生态。譬如,公民如果了解浪费纸张与破 坏环境有着联系、有些垃圾是可以再利用的、煤炭资源的开发会带来 自然环境的破坏,那他们在面对此类问题时才有可能会选择更理性的 方式。公民只有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才能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 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知识是人类心理活动的起点,情感的合

8、理性、意志的坚定程度、行为的自觉性都取决于知识的全面与否1。 掌握生态文明知识是成为一名合格生态文明公民的基础条件。2.2.2技能目标: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技能合格的生态文明公民不 但要具备生态文明知识,还必须具备将知识用起来的能力,即具备相 应的生态文明技能。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 护自然,生产、生活、消费方式都要相应转变。公民只有具备了技能, 才能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才能在生活和生产中针对面临的问题 进行识别、分析、判断、选择并积极地探索解决方案,从而养成良好 的生态思维方式和良好的环境行为,最终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共同发 展。2.2.3意志目标:强化公民生态文明意志意志目

9、标是指让公 民能“自觉”地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 人与国家乃至人与世界关系的目标。之所以强调自觉并设定意志目 标,是因为这里的“自觉”有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是要付出一些“代价”或者放弃一些利益的。譬如,工业生产中的污水直接排到河 里是少花了钱但污染了环境,采用污水处理设备对环境有利但增加了 成本,如果企业家是一名合格的生态文明公民,自觉选择了采用污水 处理设备,污水处理设备的成本就是保护环境的“代价”,也是自觉 的“代价”。“代价”有经济利益、便利、享受、舒适等多种形式, 像在生活中放弃自驾而选择公交车出行的“代价”便是舒适。意志是 指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有目的地、自觉

10、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并与 克服苦难相联系的心理活动过程。实用主义一直在我国人们日常生活 和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再加上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主义、功 利主义、泛娱乐主义、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不断的渗透,让人们放弃一 些利益或者付出一些“代价”而选择生态文明的生活或生产方式不 是一件容易的事,离不开意志的参与。新浪网的一项低碳生活方式的 调查在问到“低碳生活方式是否容易坚持”时,一千多被调查者中有7 5%的人表示有难度,仅有1 0.3%的人认为容易。当前公民生态文明现状中之所以存在着“知行不一”的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 是公民缺乏生态文明意志:没有明确的生态行为目的,也不能自觉排 除物质利益或便

11、利等“诱惑”带来的干扰。生态文明意志是成为一名 合格生态文明公民的重要条件,小到生活中用不用塑料袋、大到生产 中要不要污水设备、一块土地是用来盖房子还是作为耕地,这些都需 要生态文明意志来发挥作用。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有公民的生态文明意 志的参与,虽然国家立有相关的法律,但法律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规定 人们生活和生产行为何为可为与何为不可为。意志目标是公民生态文 明教育的难点和重点所在。3公民生态文明教育内容3.1环境现状。环境现状主要是让公民了解最新的全球和我 国环境状况和生态情况。环境现状可以从四个方面来介绍。一是世界 和我国的生态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如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 破坏、生物多样性

12、丧失、水资源短缺、耕地资源短缺、森林资源短缺、 土壤沙漠化等。二是资源应保持的正常的、合理的或必需的水平,如 需要多少的水资源、耕地资源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三是我国与世界 或其他国家的横向比较、时间维度的纵向比较、与资源正常合理水平 的比较结果。四是生态问题的影响,如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丧失的 后果是什么,对人类有什么影响。环境现状的教育让公民了解目前世 界和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增加公民对生态的认知、提高公民对 环境的关注、引发公民对生态环境的危机感、激起公民生态文明责任 感与使命感,有利于公民生态文明意志的养成。3. 2生态文明理念。3.2. 1生态文明内涵。公民只有充分理解生态文明,才

13、能将生态 文明落实到实处。在公民生态文明现状调查中,大部分公民把生态文 明理解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生态文明是对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 深刻变革。工业文明时代人类是价值判断的主体,人类的需求和利益 排在首位,人类对自然的过度攫取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导致生态 恶化,使发展变为不可持续。基于此,我党提出了生态文明,将生态 作为价值判断的主体,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可见,生态文明的 内涵是远大于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生态文明,既满足当代人的需 要,又有利于后代人的利益2。生态文明内涵的教育可以从生态 文明提出的历史背景、生态文明的含义、生态文明的意义三个方面展 开。生态文明内涵的教育理清人类活动与

14、生态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矫 正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让公民明白人始终是自然界中的一员、人 和自然同等重要、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始终是与自然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类必须友善对待自然。3.2.2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理 念是关于生态文明的一系列思想和观点的总和,是生态文明建设中人 类对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所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点。生态文明理 念涵括了生活和生产中的一切,如生态安全观、生态文明哲学观、生 态道德观、绿色科技观、生态文明价值观、生态消费观、生态生产力 观等价值观念。理念是行动的向导,有着生态文明的理念,公民才能 内化成自己自觉的行动,能够更好地处理好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公民生态文明教育要

15、帮助公民形成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匹配的态度和 观点以指导公民的生产与生活行为。33生态科学常识。公民需要 掌握一些生态的科学常识,诸如生活垃圾有什么污染、对人体健康有 什么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基准是什么、什么是大气环境容量、长期处于9 0分贝的噪声中会耳聋等等。生态科学知识的教育是让公民了解 自然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规律,了解自然界物质传递、能量传递、 信息传递以及各种生物和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形成变化规律, 这是成为合格生态文明公民的必要条件。3. 4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最终是落实到生产生活实践当中的,生态的生活方式也 是公民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之一。十九大报告中倡导简约适度、绿色

16、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 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低碳生活方式是 一种高级的、低能量、低消耗、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舒适健康 的生活方式。在公民生态文明现状调查中,仅有2 1%的被调查者表 示知道低碳生活方式,有5 7%的知道一点,还有2 2%的不知道。 公民生态文明教育应教会公民什么是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公民在 吃住穿行中使用生态商品、绿色产品,减少“一次性消费品”的消费, 加入绿色出行行列。3.5生态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社会生活所 需物质资料的获得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的 生产方式采用生态的工艺和生态的技术,不仅考虑技术和工艺的可行 性,还要考虑生态的利益。公民了解生态的生产方式有利于他们在工 作岗位上维护和推崇生态化的生产,像2 0 17年的第19届中国国 际工业博览会中展出的“生物基无毒增塑剂及衍生物连续绿色制 造”“将纳米复合材料用于重金属废水处理和资源回收”等科技含 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产方式都有必要广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