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做功冲程力学分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5422942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发动机做功冲程力学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汽车发动机做功冲程力学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汽车发动机做功冲程力学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汽车发动机做功冲程力学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汽车发动机做功冲程力学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汽车发动机做功冲程力学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发动机做功冲程力学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4(8)汽车发动机“做功冲程”力学分析汽车发动机是现代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汽车的心脏。而现代汽车使用的发动机的主要品 种是四冲程发动机。典型 4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如下图所示,分为4个步骤:母气冲程 开 关吸冲程压缩沖程排气口关进丸口开啸釉唏僭功冲程关驱动瑚图T四神程活塞发动机工惟原理点火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 吸气冲程:打开吸气阀,把空气吸入发动机汽缸; 压缩冲程:关闭吸气阀,对空气进行压缩,最后,喷入雾化汽油; 做功冲程:利用火花塞高压放 电,点燃被压缩的空气和雾化 汽油的混合汽体,利用燃烧气 体的膨胀压力,推动汽缸运动, 带动曲轴旋转,输出动力; 排气冲程:打开

2、排气阀,把燃 烧膨胀后的废气,排出发动机 汽缸,准备下一个循环。 这4个步骤中,吸气、压缩和 排气冲程需要消耗动力,只有 做功冲程一个步骤是提供动 力的。为保证这个间歇式工作 循环能连续运行,常规发动机 利用多个汽缸轮流做工和曲轴及相关旋转部件的惯性,来保障发动机的平稳运行。 鉴于做功冲程是发动机产生动力的关键步骤,而现在的文献中,关于在这个冲程中,汽 缸活塞向曲轴传递的动力,在做功冲程中是如何变化的,尚未见分析。而分析这个变化, 会对发动机设计提供帮助,从而优化发动机设计及控制,提升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减少 污染物排放。因此,本文试从纯力学分析的角度入手,抛砖引玉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剖,供大家参考

3、及 讨论。机构和受力分解汽缸与曲轴的结合是典型的曲柄连杆机构,基本 构成由沿Y轴直线运动的活塞 A,绕C点旋转运 动的曲柄及连杆三个部分组成。如图2。现在设定这个机构的参数如下:曲柄长度R,连杆长度L, L=3R;曲柄在做功冲程的旋转角度为,其在活塞上止点的角度为0度,旋转到下止点的角度为 180度, 即,在做功冲程中,曲柄从0度,旋转到180度; 按力的正交分解法,活塞 A承受的汽缸膨胀推力 Fd,可以分解为沿连杆的推力 Fi和与其垂直的外 向推力Fso而连杆受力Fi,在曲柄与连杆的连接 点B,同样可以分解为外拉曲柄的拉力Fr和与曲柄垂直的推动曲柄旋转的旋转力 Fo由于A限定在Y轴直线运动,

4、并且受连杆L和 曲柄R的连接限制,而B限定绕C点等半径R (曲轴臂)旋转,所以,上面这些力 都会随A的推动而变化。那么 Fd转变为旋转力Fc的转化率,就决定了汽缸膨胀做功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发动机的输出动力。象 力输出无效,还会增加机械摩擦和动力损耗。 由力的正交分解法,可得下面的公式:Fi = Fd*cos( a)Fc= Fi*cos( a2)即Fc= Fd*cos( al)*cos( 02)Fr和Fs这样的力,不仅对发动机动(1)(3)现在的问题关键是找出a 1和a 2与旋转角,也就是做功进程的关系。做功冲程中,活塞A从上止点被推到下止点,旋转角&从0度增加到180度。那么,Fc与Fd的相对

5、比例,就反映了发动机膨胀做功的力传递效率。从图2,BD=R*sin(03)O是的补角:a = 180 - s所以,有:BD= R*sin(180 - s )(6)从图3可见:si n(a1) = BD/L从反三角函数可得:0 = arcsi n(BD/L)把公式(6)带入此式,有:0 = arcs in (R*si n(180 - s )/L)(7)由(5)式可得出:#/4(8)卩=180 - a因为o(2 = 90 -卩所以,把(7)式带入后,有a2=90 -( 180 - arcsin(R*sin(180 - )/L)0(2= 90 + arcsin(R*sin(180 - )/L)这样,

6、a1和力就都可以用已知的参数,曲轴臂 R,连杆L,旋转角来计算了把a和a代入受力传递公式(3),就有:Fc= Fd*cos( a)*cos( aFc= Fd*cos(arcsi n(R*si n(180 - )/L)*cos( 90 + arcs in (R*si n(180 - )/L)(9)即受力传递比为:Fc/Fd= cos(arcsin(R*sin(180 - )/L)*cos( - 90 + arcsin(R*sin(180 - )/L)(10)这个公式既是当连杆长度L、曲轴半径R确定后,膨胀力Fd在不同的曲轴旋转角时,产生的曲轴旋转力 Fa下节我们来分析这个公式的结果做功冲程曲柄连

7、杆受力变化分析现在来看一下,按照我们导出的公式(10),Fc/Fd 会随着曲轴旋转角发生怎样的变化。曲铀征力传逮比与角度的关系1 &-I0.B#/4(8)从图中曲线可见,曲柄承受到的 旋转力,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大而 从0开始增加,达到一个极大值 后,再降低到o。这个结果从我们日常生活中也 可以体验到。自行车的脚踏部分C10 N0 2D 4060 W 10012Q140150(曲轴St转角即180是近似这种曲柄结构的。我们的 腿就是连杆,而脚蹬部分就是曲 柄。大家都可以体会到,脚蹬在 最上面和最下面的时候,无论我们如何用力,都不能让脚蹬转起来。最给力的是脚 蹬在前面的时候。那么,这个变化规律有何作

8、用呢?从图可见,活塞的受力不是完全传递给曲柄的, 也不是全冲程一致传递的。 在活塞行程的初始阶段( 150#/4(8)度)非常低,传递比Fc/Fd30%。这个阶段占旋转角度的约 30%。因此,在发动机设计时,最好通过技术手段,调整汽缸膨胀发力的时间段,使较大的燃烧膨胀发力时,旋转角在20到150这个范围,这在相同的燃料消耗情况下,会大幅提升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影响做功冲程的设计因素有:点火提前角、火花塞点火强度、汽缸压缩比、空然比 等等。点火提前角会影响燃烧膨胀发力的起始时刻,过早就会在上止点或未到上止 点点火,导致敲缸;过晚会燃烧不充分,导致动力不足。火花塞的点火强度不足, 会导致不能点火,点

9、火燃烧扩散慢,动力不足,碳氢化合物排放增加。这些设计因 素,通常发动机厂商的应对策略,是采用发动机控制用的脉谱图,即发动机系统电 控ECU的控制方案,但厂商通常是通过真实发动机台架测试取得脉谱图,它是各厂商的商业机密。这个方案并非最佳,通常要兼顾发动机生产成本、环保指标,燃油 经济性等技术要求。汽车售后的改装品市场通常可以针对汽车产品的一些不足,如:动力不足、环保不 达标等进行改造,通常也会促进汽车厂商的进步。现在市场上,发动机点火系统的 改装品牌,女口:美国MSD,日本OKD和国内“力爽”,都是在提高火花塞点火强度、 微调点火提前角和延长点火时间等方面做文章,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中,力爽

10、点火系列产品,提升动力效果明显,可能是力爽产品对点火强度的提高,加快了汽 缸内燃烧的扩散速度,使燃料燃烧膨胀发力的时间段,较多的分布在做功冲程的理 想阶段,即曲柄旋转角20到150度范围,因而使发动机出力增加,油门明显轻快。 经马力机测试,整车动力曲线显示,在发动机从怠速到高速6000转的范围内,都有扭矩输出增加,动力输出增大,甚至有些车型增加了20匹马力。引申讨论前面的讨论,没有考虑实际发动机的摩擦损失。这个只会影响具体数值,不会影响变化趋势。前面的讨论,几何分析中,旋转角 是在做功冲程的下半段,曲轴臂承 受的是拉力和旋转力。旋转角的上 半段,曲轴臂承受的是压力和旋转 力,从几何上看,图形有

11、所不同, 得出的传递比 Fc/Fd的计算公式有 所不同,但与(10)式是等效的, 即数值相同。因此,这里就不推导 了,不占用读者的宝贵时间。有兴 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推导验证。前面的推导,设定了连杆L=3R,实际上,这个比例会影响图4曲线的形状,如图5。L/R 增大,曲线峰值向右移,而且,传递比Fc/Fd的峰值会增大,理想传递比的范围也有少许加宽。但是,L/R的增加意味着发动机的高度要加高,增加发动机制造成本,占用更 多的汽车宝贵空间,会得不偿失。至于如何调整汽缸燃烧发力的时间段,涉及燃料燃烧扩散, 缸内混合气分布,混合气的流动状态,火花塞的火花强度,火花位置等等诸多因素,大家可以进一步讨论研究。#/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