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5422459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新余市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西省新余市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西省新余市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西省新余市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西省新余市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新余市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新余市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满分:120分钟)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1. 下列字行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悄然(qio) 退色 窈窕淑女(tio) 海誓山盟B. 凫水(f) 俨然 豁然开朗(hu) 人情事故C. 皲裂(jn) 恬静 戛然而止(ji) 熙熙然D. 冗杂(lng) 博击 抑扬顿挫 (y) 销声匿迹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欧亨利的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B. 安顺市通过搭建德育教育实践平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未成年人的真挚情感和高尚品质。C. 奔跑吧,兄弟!热播以来,

2、广大中小学生对该节日的热衷程度可谓迫在眉睫。D. 他在政治课上答错了一道题,结果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这次会议规定每一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能超过30分钟。B.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给我鼓励,最使我感激的一个。C. 这位设计师出色的工作和独特的设计,已被有关单位采用。D. 为了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英才学校决定加快创建文明校园的速度。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早在2000多年前,就出现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许多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学说流派,这就是有名的“诸子

3、百家”。 所有这些,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 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等,世代相传。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许多珍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A. B. C. D. 5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A. 谁都承认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变为双重否定句:谁都不能否认他不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B. 王强把教室外的走廊打扫得干干净净。变为被动句:教室外的走廊被王强打扫得干干净净。C.

4、祖国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非常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积极参与。变为感叹句:祖国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多么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积极参与啊!D. 他扔掉的不只是一个馒头变为反问句:他扔掉的难道只是一个馒头吗?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4分) 夜坐文天祥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注释 作此诗时,作者因为直言上谏,遭遇排挤,退居文山。蛩:蟋蟀。6.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从视觉落笔,写眼前所见:淡烟笼罩着枫叶,细雨飘打着蓼花。B. 颔联从听觉落笔,动静结合.成群的大雁寄宿于江边,这是动

5、景的勾勒;秋夜清寒,凄切的蝉鸣回响在四壁,这是静景的描写。C. 颈联化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之句,表达诗人空有雄心,但想要实现理想似乎遥遥无期。D. 尾联运用祖逖闻鸡起舞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壮心不已的真实情感。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面对艰难时局的无比伤感之情,诗人内心一片迷茫,不知路在何方,充满了消极情绪。B. 前四句描写秋天凄寒肃杀之景,给人以凄凉之感。C. 后四句慷慨悲歌,抒情言志.“逶迤”一词抒发了诗人对蹉跎岁月的无限感慨。D. 全诗沉郁顿挫,感情深沉。(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 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熹幼颖悟,甫能

6、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 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 视之,八卦也。 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 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选自宋史朱熹传) 【注释】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徽州婺源:现在的江西婺源县。悟:有悟性。就傅:跟从老师读书。贡于乡:参加乡贡考试。军:宋代

7、行政区域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县。讲求荒政: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事情结束后,朱熹上表请求按照规定的标准奖赏献粮救灾的人。引进士子:召集学生。讲论:讲学。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尝/从群儿戏沙上B年十八/贡于乡C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D授/以孝经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异 _ 雨 _ 除_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_ 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_11.结合选文,说说朱熹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_(三)古诗文积累。(8分)12.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每空1分)(1)_,胡为乎中露?(2)黄

8、发垂髫,_。(3)参差荇菜,_。窈窕淑女,琴瑟友之。(4)青树翠蔓,_,参差披拂。(5)_,天涯若比邻。(6)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_。(7)挑兮达兮,_。(8)气蒸云梦泽,_。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 (15分)我在第三棵树下等你 记得中考那年,学校要求上晚自习,爸爸每天9点就到学校门口来接我。我到家他会给我加餐,有次他问我吃什么,我说要吃手擀面,我去洗漱的时候,他已经把一碗面条摆在我面前。我接过汤碗时,没想到那么热,手一抖,碗落地上了,他有点生气。我手正疼得难过,气恼地喊:“我又不是故意的!”然后一下把筷子拍在桌上,气呼呼地回了房间。 第二天我放学

9、,看见他在校门口等着我,我趁着夜色,混在同学中走过去。虽然走进胡同时,黑暗和恐惧使我的心怦怦乱跳,可我还是想让他着急,让他知道我多么重要。果然,我到家没多久,他急匆匆跑回来,我隔着房门听见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问妈妈:“女儿回来没?”妈妈说:“回来一会儿了,你怎么还没接着?”他如释重负地说:“人太多了,没看清。” 后来,顺着门缝飘进一张字条:“爸爸今晚在第三棵树下等你。”连个道歉也没有,倒像是约会,我把字条扔在桌子上。放学了,我缩在人群中,看见爸爸果然站在校门口的第三棵小杨树旁边,正死死地盯着校门口看,我一低头,又走了过去。快到路口的时候,我回头望望,他还在那儿身躯前探,我想他一定是在努力辨认自己的

10、女儿。 人流在减少,他依然一动不动地往前看。终于学生都走完了,只剩几个老师稀稀拉拉地走出来。 爸爸赶上前去,跟他们说着什么,然后又迅速地往这边跑来,他在昏暗的路灯下追上了我,喘着粗气,隔着夜色我也能感觉到他眼中冒出火焰。他跟在我身后,一边走一边说:“你一个女孩子,自己走夜路,出了事儿可怎么办?”我自顾自地走,心里却不以为然。 再大一点,我的所谓懂事就是学会小心翼翼地与爸爸保持和谐的距离,看人家父女拉着手走在路上,其乐融融,无话不谈,我与他却从没有过。直到上高中,我和爸爸都拧着,我要学文科,他要我学理科。我们就这样同在一个屋檐下小心翼翼又疙疙瘩瘩。 毕业了,果然如爸爸所言,我的专业遇冷。妈妈打电

11、话让我回家,说爸爸给我联系好了工作。他为了我的工作甚至坐了两夜火车! 爸爸的爱伤害了我的自尊,可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因为他挑落我内心的遮羞布,让我那么自卑地蜷在角落里忧伤地感受他高大的父爱。 好在他有妈妈陪伴,我可以堂而皇之继续躲藏。有一天妈妈给我打电话,说爸爸一天没回来。我急忙到他常去的地方找,给亲戚打电话,从我哆嗦的语音、颤抖的双腿,我终于明白我多么害怕失去他。 一夜未睡,第二天要报警时,他回来了,我问他去了哪里。他却有些懵懂,想了想说迷路了,在公共汽车站待了一晚。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悄悄告诉我们这是帕金森综合症的早期反应。 他变得时而明白时而糊涂。面对他的病,我觉得自己的倔强和自尊一文不

12、值。 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我难过但也感到幸运,相对那些失去后痛哭流涕的人,毕竟我还有机会挽回。 就像一幅画,从那第三棵树开始涂回去,涂上更缤纷的颜色。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2分) _ 14.第段中画线语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3分) _ 15.阅读全文,品析下面的语句。 (4分)(1)分析句子“他如释重负地说”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_ (2)从“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2分) _ 16.揣摩最后一句,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_ 17.阅读本文之后,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在你成长的历程里,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请联系实际,谈谈你所理解的父母(亲人)的爱。(4分)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