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项业务保安管理制度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5420087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5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项业务保安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煤矿项业务保安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煤矿项业务保安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煤矿项业务保安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煤矿项业务保安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项业务保安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项业务保安管理制度(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坤 龙 煤 业业务保安制度目 录一、巷道贯通业务保安制度二、初(末)次放顶业务保安制度三、过地质构造业务保安制度四、采煤面安装(拆除) 业务保安制度五、矿井防治水业务保安制度六、防灭火业务保安制度七、防井下煤仓溃决业务保安制度八、大型设备检修业务保安制度九、矿井停电检修业务保安制度十、三大监控系统报警信息解决业务保安制度巷道贯通业务保安制度 在煤层中掘进巷道与其他巷道相贯通时,为防止冒顶、瓦斯、煤尘和放炮等事故的发生,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一、贯通前1一般掘进巷道同其他巷道在贯通相距20m、综合机械化掘进巷道相距50m前,地测科必须向矿总工程师报告,并告知生产单位和生产技术科及通风科。2生产技术科

2、和通风科必须分别制定巷道贯通安全措施和通风系统调整方案。3在有突出危险的煤层中,上山掘进工作面同上部平巷的贯通,上部平巷工作面必须超过贯通位置,其超前距离不得小于5m。二、贯通时1. 必须派干部(涉及通风科)现场统一指挥,保证施工安全。2. 只准一个工作面向前掘进,对方工作面必须保持正常通风,停止一切工作,撤出作业人员。还必须经常检查风筒是否脱节和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是否超限,发现脱节或超限必须立即解决。3. 掘进工作面每次装药放炮前,生产班组长必须派专人和瓦斯检查工共同到对方工作面,检查该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只有在两个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都在1%以下时,方可进行掘进

3、工作和装药放炮。4. 每次放炮前,在两个工作面都必须设立栅栏和专人警戒。5. 坚持一炮三检制度。每次放炮后,放炮工和班组长必须巡视放炮地点,检查通风、瓦斯、煤尘、顶班、支架和瞎炮等情况,只有等双方工作面检查完毕认为无异常情况,人员撤出警戒区域后,才允许进行掘进工作面的下一次放炮工作。6. 间距小于20m的平行道,其中一个进行放炮时,两个工作面的人员必须撤至安全地点。7. 在地质构造复杂地区进行贯通工作,还应按解决破碎顶板防止冒顶安全技术措施执行。 三、贯通后 通风科立即组织人员进行风流调整,实现全风压通风,并检查风速和瓦斯浓度,符合规程规定,通风系统稳定后,方可恢复工作。初(末)次放顶业务保安

4、制度1、总则1.1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防止第一”的方针,切实抓好回采工作面初(末)次放顶管理、方针顶板事故的发生,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根据煤炭行业顶板管理的有关法规、规定,结合集团下属各公司顶板管理的不同特点,制定本规定。2、组织领导2.1抓好初(末)次放顶管理,严防顶板事故的发生,是保证矿安全生产的关键之一,矿领导要把顶板管理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矿每年要召开一次顶板管理专业会议,每季要召开一次顶板管理分析会,总结交流顶板管理的经验教训,研究改善有关初(末)次放顶管理的技术问题。2.2建立健全各级领导的初(末)次放顶管理岗位责任制。 1)矿长对初(末)次放顶管理工作负重要领导责

5、任。负责配备生产和采掘区队的干部,贯彻岗位责任制,审查年度顶板管理计划,每年召开一次初(末)次放顶管理专业会议,对重大顶板事故组织追查和解决。 2)生产副矿长对初(末)次放顶管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负责组织成立回采工作面的初次放顶和收尾领导小组。及时解决初次放顶和收尾期间存在的顶板管理问题。组织每月采掘工作面的工程质量检查验收。 3)矿总工程师对初(末)次放顶管理负技术领导责任,负责主持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及专项全技术措施的会审。直接负责初(末)次放顶技术管理工作,负责组织编制年度初(末)次放顶管理工作计划、安全技术措施,领导矿压监测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初(末)次放顶管理分析会,检查初(末)次放

6、顶管理计划和有关规定的执行贯彻贯彻情况,做出改善初(末)次放顶管理的决定。 4)业务科室要做好本职工作,搞好业务保安。地质测量科要加强采煤工作面的地质工作,摸清构造变化,及时进行地质预报,防止地质构造变化引起顶板事故。生产技术科负责初(末)次放顶管理和矿压监测工作的平常技术管理工作,编制初(末)次放顶的安全技术措施。认真审核作业规程和补充安全技术措施。采煤工作面和巷道布置要有助于顶板管理。安监科负责对采煤工作面初(末)次放顶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工作面有无规程措施和是否贯彻兑现。安监科和生产技术科及时组织初(末)次放顶事故的追查和解决3、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批与贯彻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是采煤工作安

7、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技术文献,是施工依据,具有法规性质,是领导安全生产和科学管理的依据,是贯彻贯彻初(末)次放顶管理工作的具体保证。1)每一采煤工作面都有必要依据矿规定的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编制作业规程,作业规程、补充措施要具有针对性、严密性。现场条件变化时,要及时修改、补充有关技术安全措施。 2)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要严格遵照矿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管理规程的审批权限进行审批。 3)对已批准即将实行的作业规程和措施,队领导要负责组织全队干部职工学习、考试。对缺勤和考试不合格人员要进行补课、补考。半途调进人员一方面要进行规程和补充措施的学习和考核,做到人人要掌握,未经贯彻和考试不合格者,

8、不得从事井下工作。采煤作业规程每月必须反复学习、贯彻一次。 4)作业规程和补充措施的贯彻考核情况(贯彻实际、人员组织负责人、考试结果)必须有具体的记录,以备检查。 5)严禁无规程作业和沿用套用老规程。 6)工作面遇地质条件变化、过老空或顶板悬顶面积过大等特殊情况要补充加强初(末)次放顶管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7)队长必须严格按规程和补充措施组织指挥生产。工程技术人员和安检人员负责监督检查。4、特殊顶板管理 4.1加强矿压观测工作。通过矿压观测,制定相应的顶板管理措施,防止重大顶板事故的发生。加强采煤工作面的两口(即上、下出口)、两线(煤壁线、放顶线)等部位的顶板管理,加强矿压观测及冒顶、片帮事故

9、的分析和防治工作。 4.2对破碎顶板,要加强煤帮管理和梁前顶板维护,采用及时支护、带压移架、减少空顶时间。单位工作面对顶板空顶处要采用提前挂梁、背严实等有效措施,防止冒顶事故的发生。5、初次放顶 1)加强初次放顶工作,在初次放顶期间,应严格执行以下规定: 2)回采工作面初放要成立以生产副矿长为组长,总工程师任副组长的初放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矿生产技术科长、调度主任、安监科长组成。及时检查检测支架(支柱)受力情况,凡初撑力达不到规定的要及时补液,保证初支撑符合规定规定。6、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管理: 1)上下出口往外二十米范围内的巷道高度不得低于1.8米,超前支护必须用较接近顶梁、双楔梁或“一梁

10、不少于三柱“的II梁加强支护,其数量、规格以及顶梁距上下帮的距离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两道前排数、超前距离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拟定,但不得违反煤矿安全规程。超前单位液压支柱的处支撑力不少于50KN。 2)工作面两端都应采用双梁或“一梁不少于三柱“的II梁架设出口抬棚,并在作业规程中明确抬棚数量、规格、棚间距、抬棚距工作面煤帮的距离、操作方法、单体支护密度和质量规定,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不少于50KN。 3)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放顶线要与工作面放顶线齐,不得滞后。工作上下出口放顶线滞后工作面切顶线时,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4)有条件的工作面要采用端头液压支架。7、工作面收尾 7.

11、1工作收尾前,生产技术科必须在工作面上、下顺槽标出设计停采线位置,采煤队依设计停采线将工作面调直,经矿验收合格后方能收尾。严禁将工作面采过停采线或不到停采线,任意增减煤柱尺寸。 7.2采煤工作面收尾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内容涉及铺网、联网、上钢丝绳、加强支护、顶板管理、质量规定等、综采工作面的安装和拆除,还必须编制安装和回撤作业规程。8、采煤工作面顶板监测与管理 8.1根据煤矿安全规程、采掘工作面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矿要制定符合生产实际的采掘工作面顶板监测与管理方法。 8.2为了强化采煤工作面顶板监测与管理工作,生产技术要配置专职人员与监测设备,负责采煤工作面顶板监测工作的平常管理、监督、检查

12、与考核,负责监测数据的解决与分析;要对采煤工作面顶板监测和重点区域进行分析和预报,提出解决建议。现场顶板监测人员由矿根据实际情况拟定,对监测人员要进行培训,责任到人,进行考核。 8.3强化采煤工作面的初(末)次放顶的平常管理工作,工作面要重点加强初次放顶期间、过断层的地质构造带、工作面收尾等生产环节的顶板管理;加强对破碎顶板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建立初撑力保证体系。 8.4加强监测仪器、仪表的采购、使用、维护与管理,保证监测结果准确可靠。过地质构造业务保安制度1 、采煤机在地质构造段采煤时,必须严格控制采机速度,缓慢通过。2、地质构造带与工作面正常割煤带必须保持循环进度一致,保证运送机推移成一条直

13、线。3、过地质构造期间,要加强设备管理,严禁超负荷运转。采机滚筒截齿由采机修理工根据磨损情况及时更换;三机有损坏的刮板、小梁子要及时补充;支架及液压管路系统必须加强检修,保证完好。严禁出现滴、漏、跑、冒、串液等现象,支架必须接顶严密,出现倒架、叠架及明显错差现象必须及时解决。乳化液泵应连续运转,以防止停泵支架自降,且泵站压力必须达成30Mpa,支架初撑力达成24Mpa。4、回采工作面碰到下列情况时,必须编制补充施工措施:(1)工作面因受地质构造影响不能继续推动,需撤出另掘开切眼。(2)工作面遇顶底板松软或破碎、遇断层、过老空(涉及与开采煤层间距不大于3米的上部或下部老空)、过巷道、过局部冒落区

14、及托伪顶回采时。(3)工作面通过构造应力区或其它因素形成的集中应力区时。(4)工作面后部悬顶超过作业规程规定距离、顶板仍不陷落时。(5)煤层倾角局部或全面加大,超过15时(补充单体支柱、综采支架的防倒措施)。(6)工作面因地质或水文地质条件影响,工作面改变推动方向时。(7)工作面发现有出水征兆时。(8)工作面发现有瓦斯涌出异常征兆时。5、如采掘工作面忽然出现地质构造时,跟班队长要将情况及时向矿调度室报告,经有关技术人员现场测定,制定出实行方案后进行作业。但进行上述工作时,必须有采掘队长及以上管理干部和安监人员亲自在现场跟班指挥,技术人员必须及时补写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时间不得超过一个班,并立即上

15、报矿总工程师审批。6、各种掘进巷道必须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支护参数,连续采煤机施工的巷道推广使用一次性紧固锚杆。顺槽联巷要采用小断面,简化支护参数,对顺槽联巷尽也许不做抹角或只做一个抹角,且使抹角最小。对特殊地质条件或大断面机电硐室应积极采用钢带锚索、锚索锚网或拱形巷道锚喷支护技术。7、掘进过断层、构造、应力集中区、冒落带、破碎带等特殊地段时,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由矿总工程师组织会审后执行。在掘进施工过程中,必须由带班矿长组织安监、生产技术部门人员和掘进队长到现场指挥。8、在断裂带附近作业时,要尽量减少爆破。确需爆破时,炮眼布置要合理,装药量要适当。断裂带较破碎时,必须沿断裂带走向留不小于5米的保安煤柱。出现透水预兆时,要立即撤离人员,待查明断裂带与积水区域的情况后,方可作业。 8. 初采初放前,准备足够的单体液压支柱及背板、荆笆、圆木、金属网、型长钢梁等临时支护用品,并在指定地点码放整齐。 9. 综采工作面在回采前,必须有符合国家规定,并经矿总工程师组织会审鉴发的作业规程和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情况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修改作业规程和补充安全技术措施,组织参与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