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5414841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教案教材分析 教材利用例子,引入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两个概念,教材给出了学生可能想到的四种思考方法:1、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观察、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3、把250看成100150,再利用等式基本性质从两边减去100;4、直接从两边减去100。 “方程的解”中的“解”是名词,指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中的“解”是动词,指求方程的解的过程,是一个演算过程。所以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两者是有区别的。学情分析 教材在设计这个内容时,用天平之间要保持平衡来讲解,很形象。讲解方程时,要向学生讲清四个问题:1、什么叫方程;2、什

2、么叫解方程;3、什么是方程的解;4、怎样检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 “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 “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3.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 4. 4.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方程的解”、和 “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会解形如Xa=b的方程,并检验。教学难点:理解形如Xa=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复习铺垫 看图片提示:1在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杯水,杯重100克,水重X克,一杯水重多

3、少?2在天平的右边放了多少砝码,天平保持平衡呢?3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列一个方程:(100+X)克;250克100+X=2504这个方程里的X等于多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解方程。二、认识“方程的解”、和 “解方程”1.那同学能不能算出这个方程X的值是多少?可以用250100=150,所以X=150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2.利用天平平横的原理,假如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100,就能得出X=150在天平的左边拿走一个重100克空杯子,在天平的右边拿走100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3.能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吗? 100+X100=2501004.这时天平表示未知数X的值是多

4、少?X=150三、让学生掌握“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名词。1.根据刚才的例子,我们来认识两个新的概念“方程的解”和解“方程”2.方程100+X=250中“X=150”是这个方程的解。 这是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3.请打开课本第57页将概念读一次,并标上重点字、词。4.“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解有什么不同?“方程的解”的解,它是一个数值。“解方程”的解,它是一个演变过程。四、理解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区别。1.自学58页的例1,小组讨论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2.左边有X个,右边有3个,一共用9个。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3.X+3=9这个方程怎么解?我们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

5、帮助理解。可以从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个方块,使天平左边只剩X,天平保持平衡。X+3-3=9-34.“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就是解方程,X=6就是这个方程的解。五、掌握验算的方法. 我们怎么知道X=6一定是这个方程的解呢?验算,验算方法是什么?将X=6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边是否等于方程的右边。六、巩固及谈收获板书设计解方程 100+X=250)100+X100=250100方程的解解方程X+3=9X+3-3=9-3 X=6验算方程的左边:6+3=9方程的右边=9方程的左边=方程的右边所以,X=6是方程的解。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中,引入有序,思路清晰,环节紧扣。可是学生学习十分被动,课堂可以说是死气沉沉,据我对学生的理解,利用天平这样的事物原型来揭示等式的性质,把抽象的解方程的过程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学生应该比较感兴趣的,原因在哪儿呢?课后查找原因:1、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发现学生过于紧张。2、教师缺乏调节课堂气氛手段。今后尽量要注重这方面的调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哪来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