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设计原理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5412227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设计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公共设计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公共设计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公共设计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公共设计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设计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设计原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卷首(所有标括号的仅作为了解)01.公共建筑是一项社会性、艺术性、技术性等综合性很强的设计工作。02.早在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明确地指出过,建筑应具备三个基本要求,即:适 用,坚固,美观。梁思成先生在建筑创作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曾对适用,经济,美观的问题作过论述。03.(一般在建筑分类中,主要的类型有居住建筑,工业建筑与公共建筑。)第一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01所谓环境应具科学、技术、艺术的内涵。02室外空间环境的形成,一般需要考虑下留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即建筑群体、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 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等。03 一般公共建筑室外环境空间的

2、构成,主要是依据建筑或建筑群体的组合,而其他诸如道路、广场、绿化、雕塑及建筑小 品等,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体育类的公共建筑,具有集散大量人流的特点,常在体育周围设置相当规模的室外疏散和停车场地。拿破仑曾经把圣马可广场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04由于各种类型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不同,所要求的室外环境的空间也不同,一般可归纳为下列几种情况;(1)开敞的空间场所(或称为集散广场)其大小和形状应视公共建筑的性质、规模、体量、造型和所处的地段情况而定。(2)活动场地有的公共建筑如体育馆、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等建筑类型,需要分别设置运动场、游戏场等室外活动场 所。(3)停车场所a主要包括汽车、摩托车与

3、自行车的停车场。b停车场的位置一般要求尽量设在方便易找的部位,如主体建 筑物的一侧或或后侧。(4)大多数公共建筑还需要设置服务性的院落如锅炉房、厨房灯。一般为了出入方便,常设置单独的出入口,多布置在 比较隐蔽的地方。高层建筑或某些大型公共建筑在车辆较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利用地下停车场或立体停车场的方式。05各种装饰性的建筑小品,常在比较显要的地方,如主要出入口、广场中心、庭院绿化焦点等处。06在处理室外环境空间的组合中,还应注意出入口及区段道路的设置问题。(一般公共建筑总平面的出入口应安排在所临的 干道上并与主体建筑出入口有比较方便的联系)07总体空间的环境布局是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单体建筑对于

4、整体布局来说是一个局部性的问题。08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设计,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即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与创造环境。09远在17世纪,我国著名的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一书中曾指出过,造园要“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俗则摒之,嘉则收 之”。10在室外空间环境局部设计中,一般说应该以建筑为主,地段环境为辅。11北京故宫实例论述(1)我国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为了体现封建统治阶级威慑森严的意图,在室外空间中创造了严谨对称的建筑空间环境。(2)其中天安门、午门及太和殿,是故宫建筑艺术处理上的三个高潮。(3)这一系列组织室外空间的手法,是利用长的、横的和方的等不同形状的院落,与不同形体的建筑物相配合,构成不同 气氛

5、的封闭空间,获得由低到高,步步紧扣的感觉。(4)从空间构图的序列中,由南至北,前面是矮小的大清门,两侧是廊子,形成一个狭长低矮的空间,北面矗立着高大的 天安门,形成第一个高潮。(5)继而入内,天安门与端门之间,是一个较小的方形院子,气氛顿觉收敛,然后又展现一个纵长的大院空间,以提醒宏 伟,轮廓多变的午门构成第二个高潮。(6)太和门前的横长院子,气氛极力肃穆。在院子两侧以高低错落,大小不同的建筑群,衬托北侧白石台基上雄伟壮丽的 太和殿,形成了第三个高潮。(7)从以上建筑群体布局中,可以看出室外空间的组合,为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环境的重要性。12公共建筑群体空间组合,一般包括两个方面;(1)一是某些

6、类型的公共建筑在特定的条件下,需要采用比较分散的布局,因而产生群体空间组合。(2)二是以公共建筑群组成各种形式的组团或中心,如城市中的市政中心、商业中心、体育中心、展览中心、娱乐中心等 也必然产生室外空间组合的类型。大型医院的建筑群,多数采用分散式的空间组合形式。(将门诊部,医院部,辅助部分及供应管理等,划分成若干单独的 建筑)13建筑群体组合达到统一的途径有哪些(1)通过对称达到统一(2)轴线的引导、转折(3)向心(4)与地形有机结合(5)采用相似的体形(6)形式与风格统一14 (巴西的巴西利亚三权广场的市政中心极为统一和谐)国会宫的设计尤为突出,其一正一反的穹窿与27层高并联式的办 公楼组

7、合在一起。对比效果:如高耸的办公楼与低平的会议厅,一正一反碗状厅堂,大玻璃与乱石墙面质感等。第二章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在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中,功能分区、人流疏散、空间组成及与室外环境的联系等,是几个比较重要的核心问题。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与组成类型虽然繁多,但概括起来可以划分为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 部分。在组合空间时,依然可以按使用性质划分为使用,辅助,交通,三大块空间。01.交通联系空间的形式,大小和部位(1)主要取决于功能关系和建筑空间处理的需要而定。(2)一般交通联系部分的要求 有适宜的高度、宽度和形状,流线简单明确而不曲折迂回。(3)能对人流活动起

8、着明确的导向作用;(4)交通联系空间 应有良好的采光和照明,并应重视安全防火等问题。02.公共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枢纽交通等三种基本的空间形式。03.公共建筑空间组合中的通道宽度与长度,主要根据功能需要,防火规范及空间感受来确定,在考虑宽度时分析人流的性 质是关键。04.一般在公共建筑中专供行用的过道,宽度常在1.5m以上,旅馆,办公建筑要做到1.5-2m;学校建筑一般为2-3m;医院 门诊部为3-4m左右。公共建筑过道的长度,应根据建筑性质、耐火等级,防火规范以及视觉艺术等方面的要求而定。05.双面通道采光不足的解决办法:a. 一般是依靠走道尽端开窗;b.借助于

9、门厅,过厅或楼梯间的光线采光;c.有时也可利 用走到两侧开敞的空间来改善过道的采光;d.也可局部采用单面通道;e.还可以利用走道两侧房间的门或亮子、高窗等 措施进行间接采光。06.楼梯的形式有:直跑楼梯、双跑楼梯、三跑楼梯、旋转楼梯、剪刀楼梯等。07.空间组合中的水平交通布置,为了提高其经济性,可以采用哪些措施来达到布局紧凑,缩短通道的目的:a.力求减少通 道,厅堂的面积和长度;b.适当缩小使用开间,加大进深;c.充分利用走道尽端作为较大的房间;d.在走道尽端安排辅 助楼梯等措施。08.在公共建筑中基于防火疏散的需要,至少需设置两部楼梯,至少不少于2个出入口。楼梯入口平台及休息平台高度大于 2

10、m上下梯段高度大于等于2.2m。09.(交通性质的公共建筑,常在人流疏散集中的地方设置坡道,以利于安全快速疏散的要求。)医院为了输送病人或供应医 疗物资,也可采用坡道的形式。有的公共建筑在主要入口前设置坡道,解决汽车停靠问题等等。10. 在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几乎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在超过8层的公共建筑中,电梯就成为主要的交通工 具了。11. 自动扶梯布置形式:a单向布置、b交叉布置、c转向布置。12. 考虑到人流的集散,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渡以及与通道,楼道等空间的衔接等,需要设置门厅、过厅等空间形式,(起 到交通枢纽与空间过渡的作用。)13. 公共建筑交通枢纽的设计,主要依据两

11、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功能方面的要求;二是精神方面的要求。在门厅或大堂设计 中,应力求具备合适的尺度感与明确的导向感。在对称布局的门厅设计中,常采用建筑构图的轴线方法,展示空间的导向以 增强人流的方向感。14. 不对称的门厅空间布局,它的导向处理,运用了空间的高矮、墙面的敏感、地面的升降等手法,(强调空间的方向感,特 别是室外地面地毯状花纹的处理,使内外空间的方向感更加突出。)(了解)15. 一般公共建筑的门厅空间环境,还有一个室内外的过度问题,这种过渡性的空间,通常可以形成门廊、雨罩等形式。例如医院,宾馆等建筑的门廊,常设置坡道,以利汽车驶入门前,与门厅空间紧密衔接,起到空间过渡的作用。16.

12、把空间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密切程度按区段加以划分,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和联系方便同时还 应对主与次、内与外、闹与静等方面的关系加以分析。17. 一般医疗建筑的功能分区:其中门诊部分:内外科病人,要求放在低层靠近出入口的部位。(为了照顾妇女儿童就诊方便 和防止交叉感染多布置在比较独立的部位。)幼儿园建筑中的卧室,应布置在比较安静、隐蔽的部位。对于进行文体活动的 音体室,则应安排在阳光充足,明显易找且与室外活动场所联系紧密的部位。18. 一般公共建筑反映在人流组织上,基本可以归纳为平面(中小规模),立体(规模较大),综合(规模较大,流线较复杂) 三种方式。19. 中小型公共建筑的

13、人流活动一般比较简单,人流的安排多采用平面的组织方式。有的公共建筑,由于功能要求比较复杂 还需要采用立体方式组织人流的活动。例如规模较大的交通建筑,常把进出空间的两大流线,从立体关系中错开。分为进入 人,出散人流。20. 在某些公共建筑的流线组织中,往往需要运用综合的方式才能解决。21. 剧院,电影院,音乐厅等需要满足视线和听觉的质量要求等,观众厅的空间形式,特别是大中型的观演建筑,常运用楼 座的空间形式,解决观众的容量、视线及音质等方面的问题,因而就必然出现水平与立体两种人流组织的综合关系。22. 公共建筑空间组合中的人流组织问题,实质上是人流活动的合理顺序问题。23. 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问

14、题,是人流中的又一个重要的内容。24. 阶梯教室人流疏散的问题,常用的两种基本方法:(1)出入口合并设置。这种方法多把出入口设在讲台的一端。优点:人流疏散时,自上而下,方向一致,从而可以简化阶梯教室与相邻房间的联系。缺点:容易造成出入人流的交叉拥挤。适用范围:常用于规模不大的阶梯教室。(2)出入口分开设置。此种方法一般将入口设在讲台的附近,出口则布置在阶梯教室的后部,(使人流经过楼梯或踏 步疏散。同时,教室内部的通道,应与疏散口相连接。这种组织人流的方式具有)优点:干扰小,疏散快,不混乱等。适用范围:常用于规模较大的阶梯教室。25. 体育建筑人流疏散的特点如比赛的场次,大多不是连续的,因此出入

15、口可以考虑合用。体育场的席位,常沿着比赛场四周布置,至于规模较大的 体育场可以考虑分区入场,分区疏散、集中或分区设置出入口的方式。总之,体育馆建筑具有集散大量人流、疏散时 间集中的特点,所以在安排人流上,常采用平面与立体两种方式的体系组织疏散。26. 体育建筑的席位排列与交通组织:一是在观众席内设置横向通道,二是只设纵向通道。27. 建筑物主要使用流线,内部管理人员流线,公共人员流线,服务人员流线。第三章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问题01.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要求,是创造建筑形式美的主要依据02.多样统一既是建筑艺术形式普遍认同的法则,也是公共建筑造型艺术创作工作的重要依据。03.公共建筑和其他建筑一样都具有供人们使用的空间,这一点也是建筑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品所具有的最大特点。因为有了时间因素,常称建筑艺术为四个向量的艺术。04.形式美规律用于建筑艺术形式的创作中,常称之为建筑构图原理。05.形式美法则:统一与变化、对比与微差、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视觉与时差、节奏与韵律等构图经验。06.公共建筑艺术的特点,还反映在空间与实体这对矛盾的关系上,老子曾指出: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精辟地论述了空间与实体的辩证关系。建筑最原始,最本质 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建筑的空间性。07.建筑空间的形状大小与比例和尺度之间相对关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