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式阅读 文档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5405928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批注式阅读 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批注式阅读 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批注式阅读 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批注式阅读 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批注式阅读 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批注式阅读 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批注式阅读 文档(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常见中提炼出有效谈谈批注式阅读教学法古县一中语文教研组 邢红侠批注式阅读在我国古已有之,称作“评点”。早在唐代,就有了 诗的评点,宋代出现了文的评点,后来又出现了小说的评点。李卓吾 评点的水浒传,金圣叹评点的西厢记,毛宗岗父子评点的三 国演义,张竹坡评点的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都 可谓是“批注式阅读”的集大成者。可见,批注式阅读是一种传承久 远的阅读方法,我们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已经注意并使用了批注式 阅读法,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我要说的是,仅限于教会学生使用这一方法还远远不够。其实 批注式阅读不单单是一种读书方法,更应该成为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 状态,从“批注方法”到“批注式阅读教学”,

2、这中间的转化可能很 少被关注。下面,就具体谈谈这一问题。一、批注方法引路学习和铺垫“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成败,关键看课前准备是否充分。预习案 中,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介绍并示范几种主要的批注方法,为课堂教学 做好铺垫。1. 知识性批注法:借助工具书,对文章的背景材料以及相关知 识所作的批注。如:学习窦娥冤时,可对元杂剧的发展、剧本的 构成、角色分类、“元杂剧四大家”、文中的生字词等知识作批注;学习边城时,可对湘西风俗、少数民族婚俗、吊脚楼、“八仙”等知识作批注。批注对象既要广,又要“杂”,不能局限于文学和艺术范畴,其目的不止于理解文本,还在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2. 感悟式批注法:阅读作品时将自己独特

3、的理解、感悟批注出 来。如读到老人与海中“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你 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时,我的批注是:有一种英雄叫 落魄,有一种胜利叫失败。桑迪亚哥在与鲨鱼搏斗中,表现出无与伦 比的勇气,不失人的尊严,他就是一个落魄的英雄,失败的胜利者。读到边城中翠翠误会了二老邀她进屋的好意,反而“轻轻的说:你个悖时砍脑壳的!”时,我的批注是:虽是骂人之语,却不讨 嫌,反而更能显出翠翠的自尊自爱。“轻轻”二字将翠翠的善良、娇 羞、微嗔与淳朴表现得淋漓尽致。作此批注时,切忌说套话,一定要 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 批判式批注法:把自己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观点态度等所持的质疑或不同看法批

4、注出来。如读到“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 心学术”时,我的批注是: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为何“晚 年不谈政治”?梁启超自号“饮冰室主人”,而“饮冰”来自庄子人 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可见,先生“受命” 以来,忧心如焚,“晚年不谈政治”必有缘由。读到记念刘和珍君 中“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 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时,我的批注是:“伟大”一 词到底是反语,意在揭露讽刺反动派的“枪弹攒射”呢?还是颂扬三 个女子的“从容地转辗”呢?作此批注时,既要大胆质疑,又要深入思考,持之有据。4. 联想式批注法:由一篇诗文联想到其它篇章中“

5、似曾相识” 的语句。如谈中国诗中指出中国诗的特点为“言有尽而意无穷” “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无边际涯”,我联想到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简简单单的两句诗,让我们看到了葱茏的 桃树,鲜艳的桃花,美丽无比的新娘。又联想到了青玉案中“试 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几句诗让我 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愁的飘飘渺渺,无边无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作此批注时,要运用发散思维,有放有收。5. 写作鉴赏批注法:针对文章写作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所作的批注。如读到林黛玉进贾府中宝玉“摔玉”这一细节时,我的批 注是:所谓玉者,欲也。可见宝玉这一摔,是对世俗欲望的反抗与叛逆,也是对“

6、金玉良缘”天命的竭力抗争。虽为细枝末节,实为顶上 功夫!读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 向心窝里只一剜”时,我的批注是:好一个“草蛇灰线,伏引千里”! 到此方知前文“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 是伏笔。谋篇布局极为严谨!作此批注时,可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 写作体验,不要泛泛而谈。二、批注阅读体验言和义转换学生了解并掌握了一些简单实用的批注方法之后,就进入了批注 阅读阶段。这也是让学生真正“走心”的过程,这个过程强调的是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文素养的历练,也就是把“言”转为“义”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由浅入深分阶段完成。为此我采用了“三读三批”法。“一读”为略读

7、。要求学生浏览全文,整体感知文意。在略读的 过程中完成“一批”知识性批注。学生借助工具书对文中出现的知识点作注解,扫清阅读障碍,扩展知识面。此环节适于分组进行,每组负责查找一部分知识,课堂上实现资源共享。例如,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可这 样分配批注任务:第一组查找“梁任公”、古人的“名字号”、“短小精悍”;第二组查找“戊戌变法”、“宣纸”、“博闻强记”;第 三组查找桃花扇、“莅临”、“涕泗横流”;第四组查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二读”为精读。要求学生深入文本,充分与文本、作者对话。在精读的过程中完成“二批”一一感悟式批注和联想式批注。这是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核心。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8、,他 们有主观能动性,是阅读的主体,教师的分析再精彩也无法包办替代 学生的阅读体验。因此,这一环节强调学生的阅读个性,尊重学生的 个性体验学生从自己的知识体验出发,经过对文本的言语感知, 以求得与作者之间心与心的沟通、交流,从而实现会意、融情,得到 富有个性特征的体验与感悟。杨淑廷在批注阅读中发展学生的阅读 个性(荷塘月色)中写道:“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 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一位学生对此 作了这样的批注:婀娜多姿,形容女子身姿曼妙。袅袅,形容炊烟飘升的样子。第一次见到“袅娜组合”,“袅娜” 柔美的的外形,又表现出了它超尘脱俗的风神。突然觉得眼前的零星 白花像我

9、的偶像刘亦菲,仙气十足。母语真是太美妙了!你瞧,学 的感悟是多么独特而又富有个性!一篇课文的内容是十分有限的,学习的任务不只是丰富知识,重 要的是激活这些知识,让他们彼此关联起来,变有限为无限。这就 要学生在批注的过程中展开联想想象,由此及彼,由文内到文外, 课内到课外,拓展思维的空间,从而达到活化知识的学习目的。动 物游戏之谜贴近生活,学生有阅历,批注兴趣浓烈,批注语段精 纷呈。一位学生是这样批注“单独游戏”的:这段文字让我想起了 时候家里喂养过的一只猫咪,它的名字叫“踏雪”。记忆中“踏雪” 经常性的转着圈使劲咬自己的尾巴,虽然它总也咬不着,但看得出它 并不因此失望气恼,反而很高兴,当然,这

10、必须是在吃饱喝足睡醒 后。另一位学生是这样批注“战斗游戏”的:猫狗天生是死敌, 见面不是猫对狗怒目而视,就是狗对猫狂吠几声。见面“礼毕”, 战随即拉开“帷幕”,呜呜、汪汪、上跳、下蹿、抓头、咬耳,场 面“惨烈”。可战火平息后,一验伤,你猜怎么着?竟然毫发无损!原来它们是在游戏呢,吓死宝宝了!这些联想赋予课本知识以新的生 命,让知识焕发出了迷人的光彩。“三读”为赏读。要求学生阅读时敏于发现,勤于思考,勇于质疑。在赏读的过程中完成“三批”一一写作鉴赏批注和批判式批注。这是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筋骨。“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叶 圣陶语)批注有效地链接了读和写,是阅读和写作的深度结合。学生 在批注中提

11、高了阅读鉴赏能力,也在批注中实践了写作,提高了写作 认识。故都的秋一文写道:“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 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对此,一位学生是这样批注的:“悲凉” 本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心情的,可是这里却用来形容秋天,这显然是 作者将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加在了客观的景物上了。这大概就是王国 维说的“有我之境”。原来“悲凉”的不是秋天,而是郁达夫的心境 啊!学生的一条批注引发了我对中学写作教学现状的思考,中学写作 教学一直陷于高耗低效的窘境中,如果坚持引导学生运用写作鉴赏批 注法来阅读的话,我想这个窘境一定会有所改观。疑能激趣,疑能增思,疑能创新。阅读中产生的困惑与疑点是非 常宝贵的,教师要

12、鼓励学生紧抓疑点,勇敢面对,迎难而上,紧握住 自己在阅读中的话语权。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时,有个学生 对“恋爱事件”这一情节的合理性产生了质疑:别里科夫这样一个思 想保守,行为谨慎,生活封闭的人竟然和思想解放,性格活泼开朗, 生活充满朝气的华连卡谈恋爱了!我觉得这个情节安排得不合理。这 位学生思维敏捷、敢于挑战,值得点赞!课堂上师生就这一问题展开 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讨论涉及到情节的偶然性、必然性、合理性, 情节对情节的推动作用,情节与主题的关系等文体章法方面的知识, 还涉及到人性的挣扎与无奈,人的异化等更深层次的问题。讨论虽然 没有定论,但是过程大于结果。批判式批注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

13、极性,因为他们终于有了质疑经典的机会。当然,批注时也会出现“无 厘头”的现象,比如:“漫画事件”是真的吗?别里科夫滚下楼梯后 安然无恙,为什么过了一个月他却死了?对于这样的批注,教师要果 断地给予合理评价,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肯定他们的质疑精神。三、批注阅读课堂的跟进一一问题深处的追究批注式阅读教学是以氛围为前提,问题为核心,交流讨论为形式,从而实现对话主体间不断超越的一种阅读教学形式。课前批注阅 读完成后,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营造平等自由开放的课堂气 氛,组织学生“按序”交流讨论“三读三批”的内容。当然, 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有很大不同,教师的教学手 段也需要作一些调

14、整。1.抓住生成走进深处 传统课堂教学的问题以预设为主,而批注式阅读课堂教学的问题以生成为主。课堂上,学生提的问题千奇百怪,涉及领域十分广泛, 这对教师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因此,教师在课余须不断充电, 自己的文化素养,课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学情,认真备课,否则课中 疲于应付,方寸大乱。例如学习我有一个梦想时,课堂上有学 提问:老师,可不可以介绍一下“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灵歌”中的“黑 人灵歌”?我当时既“无言以对”,又“无颜以对”啊,很尴尬。后,我认真查阅了“黑人灵歌”的相关资料,在第二课时给学生作 概括介绍,并和学生一起欣赏了一首黑人灵歌,感受“黑人精神世 最美妙的音乐语言”。听完灵歌后,有的学生

15、竟然模仿歌曲节奏唱到:“终于自由啦!终于自由啦!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而欢快。2教师引导达成目标批注式阅读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也不能放任其自流。 课堂上,只有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学生才能更加深 入文本,而不偏离文本。学生在进行批注式阅读交流的时候,往往只 停留在浅层的问题上,作感性的批注,而且批注的内容有些“杂乱无 章”,跳跃性大,导致过于关注细枝末节,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造成阅读目标的偏离,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预设一些探究性问 题。“山高自有行人路,水深不乏破浪舟”,越是有难度的问题,越 能激起学生的探讨热情。教师预设问题时要

16、抓住一两个中心话题,引 导学生有所侧重地再次深入阅读、深入探讨,将感性的体验提升为理 性的思考,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比如,在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 演讲时,我预设了这样两道探究题:桃花扇一段讲的是左良玉哭崇祯皇帝。崇祯皇帝死于1644 年,而这篇演讲的时间大约在民国十年,相距约300年,为何梁先生 讲到这里竟能“悲从中来,痛哭流涕到不能自已”?他讲到杜甫的闻 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又为何“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请 探究梁任公的“哭”与“笑”。对于一般人而言,箜篌引只是一个普通的悲剧故事,梁任公先生却讲得“有人物”。若真有人物的话,你认为这个人物应该是“戊戌六君子”中的哪一位?为什么。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