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教学方案.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5404904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薇》教学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采薇》教学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采薇》教学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采薇》教学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采薇》教学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采薇》教学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薇》教学方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采薇教学方案 1、了解的创作成就,积累文中出现的名句,品味中国古代经典的思乡主题所反映出的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通过涵泳、美读等方法的活动体验,结合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对文本进展整体感知,从而把握文章的根本脉络。 4、通过小组讨论形式,采用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集体品评文中优美的语段,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比较鉴赏文章的意境美。 5、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认识故土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文本、编者、老师、学生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家”在本文中既是详细的

2、又是抽象的,阅读时细细品味“家”的涵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 课题导入: 拳拳赤子心,悠悠故土情。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土,故土的种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听,历史的声音从那头传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绪。 二、 介绍?诗经?: 1、 学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2、 教师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诗经相关的知识 资料:?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305部,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就称为?诗经

3、?。?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雅?、?颂?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划分的。 ?风?是乐调,国风就是各国土乐。 ?雅?是周朝王之乐,“雅”有“正”的意思,雅诗多为反映贵族阶级生活和思想情感的作品。其中又有?大雅?和?小雅?之分。?大雅?多为西周早期的诗,共31篇;?小雅?多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的诗,共74篇。?大雅?多为赞美诗,赞颂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小雅?多为怨刺诗,表达下层贵族牢骚不平的情绪。从风格上看,?大雅?雍容华贵,诗味不浓;?小雅?生动活泼,艺术价值较高。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三种:赋、比、兴。 “赋”:铺陈叙事,这包括一般陈

4、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又兼有了比喻、象征、衬托等教有实在意义的用法。如“关关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 三、 诵读并感知: 1、让一学生上台朗读,读完后正音。 岁亦莫(m)止 (xin yn )之故 载(zi)饥载渴 王事(g) 我行不来(li) 彼路(l)斯何 四牡(ku) 雨(y)雪霏霏 小人所(fi) 象弭(m)鱼服 学生集体朗读全诗 2、学生小组讨论,疏通语句,评点全诗。(通过小组之间的协作,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明确:第一章:巢菜采了又采,巢菜冒出了 芽尖。说回家呀道回家,

5、转眼又到了年末。都是为了和打仗,有家等于没有家。都是为了和打仗。不停地奔波,没有空闲。 第二章:巢菜采了又采,巢菜多么鲜嫩。说回家呀道回家,心中是多么忧闷。忧闷的 心好似烈火在燃烧,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 地方总是没有固定,无法叫人向家里信。 第三章:巢菜采了又采,巢菜已经又老又硬。说回家呀道回家,又到了十月小阳春。王室的 差事没有尽头,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有谁来慰问。 第四章:那开得茂盛的是什么花?是常的花密密层层。那驶过的 大车是 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 坐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一个月的交战就有几轮。 第五章: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又

6、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牙装饰的弓和鱼皮箭。怎能不天天戒备,入侵,战事十分紧张。 第六章:想起我离开家的 时候,杨柳依依随风飘飞。如今我在归乡的 途中,纷纷扬扬雪花漫天。路途泥步履困难,饥渴交加满身疲惫。我的心是多么凄凉悲伤,满心的 伤痛又有谁能体会。 3、梳理诗歌的思路: 明确:第一章至第三章:追忆思归之情,表达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四、 合作探究: 1、 找出本诗中表现人物强烈思乡情感的。(学生活动,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 先分小组交流,后展示本组的共同成果(每组准备两到三处)。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讨论活动,个性化阅读) 3、拓展迁移。回忆诗经中其他不同思乡的作品。(学生活动,教师括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