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5404902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 中需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尝 试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内容生态自然观是自然观持续进化的产物,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立足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尤其是生态学的快速发展,创 造了新的思维模式和新的价值观念。与传统的自然观相比,生态自然 观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一)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 生态自然观的核心问题。马克思认为,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就是 “自然界的一部分”。恩格斯也指出,人类存

2、有于自然界中,依赖于 自然界。自然界创造了人类,人类又通过自身的社会活动来影响和改 变着自然。因此,人与自然在彼此相互制约中,人类应当充分发挥自 身优势积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是消极地回归自然,要做到尊 重自然、保护自然。(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与自然之 间联系的中介环节。在实践中,自然成为劳动的对象,是人们获得生 产和生活物资的来源。马克思指出,人与自然是相互创造、同步生成 的过程。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人类无限地掠夺和破坏自然,导致人 与自然的关系在根本上发生了变化。因此,在生存和发展中,必须遵 循自然的规律去理解、适应和利用自然,准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做到善

3、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在生态治理方面也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治理过程中因为受思想观念、地方政策、 法律法规、科技水平、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影响,现阶段依然存有着严 重的生态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一)思想观念落后,地方保护严重当前部分基层政府不能准确 认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认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就是社会 进步、人民幸福的唯一标准。他们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不 顾长远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引进了一些排污企业,收取高额 利税。面对环保部门的检查,地方政府也会进行干预,

4、及时为企业出招想法,往往能够顺利通过检查,继续生产(二)法律法规缺失,科技水平落后近年来,我国环保部门通过 制定一系列环保制度和奖惩措施,使得生态环境稍有好转,但是还存 有着立法滞后和执法不严等问题,导致部分违法企业或个人交钱了事, 违法成本低,不能从根本上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在技术方面,生态 环保工作缺乏配套的科学技术支撑体系,从事环保工作的专业技术人 员不足,直接影响环保技术的宣传和推广。(三)文化素质低下,环保意识淡薄从整体来看,无论是普通公 民还是公务员,都不能够树立保护生态的主人翁意识,不能认识到建 设美好家园是每一个地球人应尽的责任,以致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 境的理念难以渗透到各级

5、政府的执政过程、企业的发展历程和人民群 众的自觉行动中。还有些人呈现出一些无意识、不自觉破坏生态环境 的行为,扰乱了原有的生活状态,增加了代际环境负担。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促进着人类的繁衍生息, 但是经济系统的运行一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将会产生严重 的生态环境问题,最终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要多措并举解决生态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注重科学理论指导,明确生态建设方向伴随着当今科技和 社会的进步发展,人类越来越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制造出自己所需的各 种物品。更有甚者,他们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环境加以改造,他们只 顾满足自己

6、的当前需要,而从未考虑到将来的发展,这并不是一种进 步的表现。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 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因此,人 类在发展经济时,不能忽略环境代价及资源利用情况。马克思主义生 态自然观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能够深入分析生态治理方面存有问题 及原因,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 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正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不以地 方政府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发展,推进生态治理 取得良好的成效。(二)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发展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

7、,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实 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要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产 业转型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抓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生产方 式转型升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厂区经济向园区经济转变。要调 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循环型农业,推进生态农业和低碳农业发 展模式,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要通过科技进步与创新,准确处理快 与好的关系,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仅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而 且要注重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发展道路上,要从根本上改 变依靠先污染、后治理的生产方式,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 道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创新经济,促进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实现生态效应

8、、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的相统一与最优化,构 建循环高效的生态经济产业发展体系(三)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公民生态意识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每位公民齐心协力,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展息息相 关。作为公民,要自觉树立起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人翁意识,以自 己的实际行动,带领周围的人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并勇于对破坏生态 文明的现象进行监督,提升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保 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作为政府部门,要大力拓展宣传渠道,充分 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公交等媒介,广泛开展全方位、多角 度、广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教育,提升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 度,努力构建完善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9、和舆论引导工作体系。通过向 人们宣传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城市、绿色环境等生态文明建设 知识,倡导人们建立“有权消费,无权浪费”的消费观念和“我护生 态,生态护我”的环保理念,促进广大市民自觉树立起增强生态文明 建设的主人翁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周围的人普及生态文明 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新的文明成果,已经纳入我国的“十三五” 规划,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在生态文 明建设的进程中,要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指导下,自觉树立准 确的生态环保理念,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尊重自然、顺应 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努力构建美丽中国。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