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山地的形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5404651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2山地的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4.2山地的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4.2山地的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4.2山地的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4.2山地的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2山地的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2山地的形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2 山地的形成【教学大纲】:1.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 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和基本形态,了解火山的组成;掌握背斜和向斜的基本形态,辨别背斜、向斜的水平,掌握褶皱、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培养学生判读图像、比较、分析、归纳的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度析各种山地地貌的成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知识梳理】: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1)褶皱概念:岩层在强大的_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_。背斜和向斜及判断名称地形判断依据_未受外力作用,成为山

2、岭;久经外力作用,形成谷地中部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_未受外力作用,成为谷地;久经外力作用,形成山岭中部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特别提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2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_,超过岩石的承受水平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_发生明显的位移。(2)断层的位移类型位移类型表现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垂直方向相对下降形成_相对上升发育成_ 3.火山(2)火山构造:_和火山锥。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运输方式线路分布延伸方向表现以_为主,_为辅主要分布在_和河谷地带_前进原

3、因修建_的成本和难度均低于_这里地势_,施工难度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地势起伏大【探究活动】:一、褶皱和断层的对比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判断方法从形态上褶皱是地下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发生弯曲变形,但岩层还是连在一起的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地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

4、、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实践应用矿产勘探石油、天然气地下水泉水出露,河谷发育原因岩层封闭,为储油构造底部低凹,易存水岩层断裂,地下水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发育成河谷工程建设建隧道建大坝不能建大坝、铁路等原因稳定,不易汇集地下水,相对好施工 地下岩层坚硬稳定大坝易坏,水库水易渗漏,铁路易遭破坏对应演练1(2012江苏高考,910)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能够用来协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 B C D(2)处发生的

5、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二、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原则与原因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原因实例方式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线路走向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形(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避开陡坡、断层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尽量节约建设成本;降低技术难度;工程施工要安全;降低运营成本和提升运营安全性(如果

6、选择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实沟谷,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伸展;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襄渝铁路沿汉水谷地伸展;成昆铁路按地形大势曲折伸展线网密度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山地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能够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疏散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升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洲 对应演练2某铁路在施工过程中经过下图所示区域,现有三种线路方案,结合图示信息,判断关于这三种线路方案的说法准确的是( )A线工程量较线小B线地质条件较线好C线对文物保护不利,不宜

7、选择该线D线经过地区地形平坦,施工方便,为最合理线路【课堂反馈】:读下图,完成第12题。1图示Q地的地质构造为( )A背斜构造B断层构造C岩浆侵入构造D向斜构造2若图示范围内有丰富的资源,则( )AQ地可能贮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BQ地地下可能有大理岩矿分布C在P地向下钻探能够找到岩层所含资源DP地地下水资源丰富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而且该地没有发生过地层倒置现象。据此完成第34题。3据图判断该地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A B C D4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该

8、选择在F处B假如C地层上为松散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C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2地向下打井开采5下面三幅图为“某地区不同地质时期的地质剖面图”,其地质年代由老到新的顺序为( )A B C D6读“我国某风景区示意图”,判断影响公路呈“之”字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势起伏大 B沿线多地质灾害C降低成本 D连接景区景点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甲、乙、丙三地的地形或地质构造。地形:甲是_,乙是_。地质构造:甲是_,丙是_。(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4)因为交通建设的需要,在甲、乙、丙三处选择一处建设东西向隧道

9、,简要分析不能选择在乙和丙两地的原因。参考答案基础梳理整合一、1.(1)挤压 波状弯曲 背斜 向斜 (2)六大板块 张裂 海洋 褶皱2(1)压力和张力 断裂面 (2)谷地或低地 山岭或高地3(1)熔岩 火山 (2)火山口二、公路 铁路 山间盆地 迂回 公路 铁路 相对和缓核心归纳探究【对应演练1】 答案:(1)D (2)C解析:第(1)题,由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线可绘出同一沉积岩层剖面线,由此可判断两处所对应的沉积岩层向上凸出明显,为背斜构造。由地形剖面线图可知,均为谷地,故为背斜谷。第(2)题,处沉积岩层发生错位,且相对左侧岩层下降,应是断裂下降。【对应演练2】 C 解析:线经古建筑群,易对

10、古建筑群造成破坏;线经山地的鞍部;线经泉水出露处,可能为断层,地质条件较差。演练巩固提升12.1.D 2.B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岩层向下弯曲变形可知,Q处的地质构造是褶皱中的向斜。第2题,Q地为向斜,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因为Q地的地下发生过岩浆活动,它可能使附近的岩石发生变质,所以Q地地下可能有大理岩矿分布;P地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受外力作用,P处岩层缺失,所含资源被风化、侵蚀掉。34.3.D 4.B 解析:第3题,图中岩层有明显的水平弯曲变形,说明该地发生过水平运动;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说明地质史上发生过岩浆活动;与岩浆岩接触地带有变质岩存有,说明该地发生过变质作用;C为

11、沉积物,说明有外力作用的影响。第4题,隧道选址应在背斜处,而F处为向斜;A为岩浆岩,不可能找到化石;2处地下为向斜构造,为良好的储水构造,开采石油应对应于地下的背斜构造,即从1处向下钻井;若C为沙质沉积物,其形态为沙丘,则其迎风面为北侧坡面,故其常年盛行风向为北风。5B 解析:图为褶皱构造;图为背斜顶部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图上层覆盖了一层沉积物。6A 解析:由图可知,该景区地势起伏较大,为了减小公路的坡度,公路沿等高线呈“之”字状弯曲。7答案:(1)谷地 山地 背斜 断层 (2)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3)岩层年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岩层弯曲形态:岩层向下弯曲。(4)乙地为向斜,向斜是地下水的汇集区;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大型工程建设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