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与土地资源信息系统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5404228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与土地资源信息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然辩证法与土地资源信息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然辩证法与土地资源信息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自然辩证法与土地资源信息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自然辩证法与土地资源信息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与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与土地资源信息系统(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摘要21 引言32 自然辩证法与土地资源信息系统42.1 自然辩证法42.2 地理信息系统52.3 自然辩证法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53 结论7参考文献8摘要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本文基于自然辩证法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习中的价值以及各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论述了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指导价值,科学技术方法论指导价值和科学技术观指导价值。自然观是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科研的系

2、统性要素,科学方法论是一般技术方法性理论,科学技术观是基本性世界观,它们共同解读了自然辩证法学习和研究的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并讨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范式研究。关键词: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观;范式1 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努力,中国的经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看到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首先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主要是: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大

3、量消耗、生态破坏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人口众多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一些现行政策和法规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人口综合素质不高,人口老龄化加快,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城乡就业压力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完善,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比重仍然很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国民经济信息化程度依然很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浪费现象突出,环境污染仍较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立法与实施还存在不足。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的解决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

4、变不会一蹴而就,制约我国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还将加大,实现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按照国际上判断发展可持续性的标准,扭转我国可再生资源消耗速率大于可再生资源开发速率、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速率大于可再生资源消耗速率、环境污染排放速率大于环境对污染吸收速率的局面,还是一个要经历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而且随着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的高峰,能源、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将日益突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将是我国发展长期面对的突出矛盾。这些事实表明,坚持可持续发展,解决好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将是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的要求。在此背景条件下,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5、和方法,利用自然辩证法原理思想,制定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按照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对待发展过程中的一切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力和一切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而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其主要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技术观。而这些正是我们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树立

6、正确的世界观所必不可少的。自然辩证法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及科学技术观,对于科学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各种资源(如土地、水体、动植物、矿产等)仍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更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各种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限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的不断消耗,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势在必行。而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就是为优化资源开发管理利用而形成的方法技术,其研究中必然要把自然辩证法作为理论指导。2 自然辩证法与土地资源信息系统2.1 自然辩证法科学的自然辩证法,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及科学技术观,对于科学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

7、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其主要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技术观。而这些正是我们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所必不可少的。既然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学科。自辩证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理论,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自然界、科学技术及其研究方法是它的研究对象。它研究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和科学技术研究

8、的辩证法。其基本内容为:“两观一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界的本质及其演化发展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有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等。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的性质及其一般发展规律,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一般方法。 自然辩证法体系结构:由历史(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史)、总论(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研究方法论)、分论(数学哲学、系统科学哲学、物理学哲学、工程技术哲学、医学哲学等)组成的三维结构。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属于哲学门类,是一级学科哲学的二级学科。在“自然界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人”

9、这个动态的大系统中,现代科学技术是一种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历程:1、古代自然哲学。2、近代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和维萨留斯的人体结构,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开始。培根和笛卡儿创立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产生的科学条件(科学基础):近代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天文学:康德提出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地质学:赖尔提出地质渐变论。学习自然辩证法的目的、方法和意义:1.方法:着重领会它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理论联系

10、实际;坚持“双百”方针,提倡学术自由。2意义:着重领会它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利用自然辩证法提供的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的指导;提供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将加深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提高人的素质。有助于学习和理解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2.2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空间数据处理技术,至80年代已日趋成熟,并大量地应用到生产实践。地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软件、硬件为基础,具有对空间信息的采集、管理、存储、分析、显示、输出等功能

11、;具有丰富的空间分析及模型能力,能基于地理空间数据库,对复杂的现实地理世界进行描述、抽象、分析、模拟、预测和优化,不仅认识许多地学现象的格局,还深刻探究其过程;能深入不同领域、机构和行业,为各种用户提供空间信息的服务。资源地理信息系统(Resource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RGIS)则是指地理信息系统在各种自然资源(如土地、水体、动植物、矿产等)或其他资源开发管理方面的应用。RGIS主要应用如:用于自然资源调查与管理,1在资源调查中,提供区域多条件下的资源统计和数据快速再现,为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2可应用于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

12、资源调查与管理(例农业资源、林业资源、渔业资源)。用于监测、预测, 1借助于遥感(RS)和航测等数据,利用GIS对森林火灾、洪水灾情、环境污染等进行监视,例如,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灾害期间,制作洪水淹没动态变化趋势影像图,为管理部门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 2利用数字统计方法,通过定量分析进行预测。如加拿大金矿带的调查,分析不宜再行开采的存在储量危机的矿山,优选出新的开采矿区,并作出了综合预测图。 用于城市、区域规划和地籍管理,1GIS技术能进行多要素的分析和管理,可以实施城市和区域的多目标开发和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环境质量评价、道路交通规划、公共设施配置等;2城市

13、和区域规划研究(研究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城市与区域动态扩展过程中的数据实时获取、城市空间结构的真三维显示、数字城市等);3地籍管理(土地调查、登记、统计、评价和使用)。2.3 自然辩证法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下面讨论地理学研究范式与GIS。地理学的范式转换,一百多年来,地理学的方法论和研究范式不断转变。自环境决定论被抛弃后,地理学在20世纪经历了注重区域描述和分异规律的区域地理学,强调事实和数据的经验分析及逻辑实证地理学,注重理自然地理学主要描述自然现象的格局和过程,解释自然过程的变化机理,注重理论的预测能力。它强调实验设计、空间建模和假设检验,通过比较实际观测值和预测值的接近程度判

14、断研究的成败。当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很多时候不能截然分开,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往往需要来自两个领域的地理学家。地理学是连接空间概念和信息表达的桥梁,同时GIS使地理学进人信息化时代。在地理学研究中GIS一直具有数据管理、地图制图、数据分析、地理建模等功能,是一个革命性的工具。在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自然科学领域,GIS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人文领域,GIS的作用受到怀疑,但近年的GIS吸收了人文地理学领域的批评和建议,正努力把环境、人和社会整个表达在GIS中,开拓崭新的研究范式。基于RGIS的地理学研究范式,基于学术研究的角度,通过一定的研究方法,可以从地理数据获得信息和知识。在地理学格局

15、、过程和机理的研究范式中,地理信息辅助学者描述空间形态、探索或模拟地理过程以及解释地理现象。从数据到知识挖掘的过程可以表示为:数据、信息、线索、知识(理论)。数据是对地理事实的描述;信息是对数据进行汇总、分类与整理,具有特定的意图;对于地理信息进行可视化、探索分析,可望获得一定的研究线索;对于研究线索,经过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够发现新的地理知识。基于数据分析的研究范式,不能忽略理论问题。数据的收集、整理和选择要依据所研究问题的需要,而不是勉强使用现有的数据。数据的分析、探索和解释要在理论分析框架内展开,盲目的数据分析只是复杂的数字游戏而已。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的资源基础:地球的资源基础在可以预期

16、的将来,仍然是供养世界人口生存与发展的惟一来源。科学发展观既然规定了必须保持财富的增长并满足人类的理性需求,它的实物基础主要地依赖于地球资源的维持、地球资源的深度发现、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乃至于废弃物的资源化。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科学发展观不赞成单纯为了经济增长而牺牲环境的容量和能力,也不赞成单纯为了保持环境而不敢能动地开发自然资源。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调节和控制,达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时,也能相应地将环境能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自然辩证法学习的思想教育价值是指研究生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过程中对个体的思想意识、思想方法和思想作风的培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具体表现为,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哲学修养,进而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有助于求真创新等科学精神的培养。目前,地理信息科学尚不成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