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路面改造设计施工方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5403177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旧路面改造设计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旧路面改造设计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旧路面改造设计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旧路面改造设计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旧路面改造设计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旧路面改造设计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旧路面改造设计施工方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路面改造设计、施工方案一、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处理措施在对原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沥青混凝土罩面前,必须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修复,具体措施如下:(一)接缝处理1、清缝用小扁凿凿除或清缝机具清除旧填缝料和其它杂物,再用吹尘器将缝内灰土吹干净。2、填缝将填缝料(橡胶沥青)加热至灌入温度,滤去杂物,倒入填缝机内填缝。在填缝的同时,须用铁钩来回钩动,以增加与缝壁的粘接和填缝的饱和。填缝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二)破损水泥混凝土面板的修补1、完全破碎的面板对破碎面板应进行整板更换,即将破损的水泥混凝土面板进行整板破除,挖除混凝土面板及受水浸害的老路基层,重

2、新铺设与老路相同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至老跨现有标高,开放交通或铣刨前须养护7天以上,使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上。2、贯穿面板全厚的裂缝对于出现贯穿面板全厚的裂缝的面板(尚未完全破碎),采用条带罩面法进行处理。(1)轻、中程度裂缝施工方法顺裂缝两侧不小于15cm,平行缩缝方向锯切两条7cm深的锯缝;凿除两锯缝内7cm深的水泥混凝土;沿裂缝两侧10cm,每隔50cm钻直径为1cm、深为5cm的钯钉孔;用高压气枪吹刷干净后用环氧水泥砂浆填满;把去污除锈后的钯钉插入孔内安装;切槽内浇筑快硬细石混凝土,及时震捣密实并抹平;喷洒养护剂,加深缩缝及灌注填缝料。(2)中、重程度裂缝施工方法垂直裂缝每侧不小于30c

3、m,切缝宽23cm、长40cm、深5cm的切槽;凿除两锯缝内5cm厚的水泥混凝土;沿裂缝两侧15cm,每隔30cm钻直径为4cm、深为10cm的钯钉孔;同轻、中程度裂缝施工方法。(3)细石混凝土技术要求细石混凝土不得使用火山灰质水泥,可采用硅酸盐水泥;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5mm;砂采用料径0.30.5mm的中粗砂,粗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1%;细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2%;水采用自来水或可饮用的天然水;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20,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少于330Kg,水灰比不应大于0.55;含砂率宜为35%40%;水灰比宜为1:21:2.5。3、板底脱空的处理根据路面弯沉检测和雷达扫描反应的路面面层

4、和基层存在的缺陷状况,对旧水泥路面可按以下情况处理:(1)路面总弯沉不大于20(0.01mm)且缩缝两侧弯沉差小于6的,说明老路基层基本稳定,水泥混凝土面板传荷能力良好,对原有接缝进行处理,路表清扫干净、晒干后可直接进行加铺。(2)路面总弯沉大于20(0.01mm)、不大于45(0.01mm)的,说明老路基层有一定程度的脱空、松散、空隙,加铺前需对基底进行压浆处理,具体做法如下:在水泥混凝土面板板角距边缘5cm处及面板中收位置,用钻机钻直径5cm的灌浆孔,钻孔深度以钻穿混凝土板块为准;灌注机械可用压力灌浆机或压浆泵,灌浆压力为300500KPa;灌注作业应先从沉陷量大的地方的灌浆孔开始,逐步由

5、大到小,由近到远,直到路面板块达到预定的高度为止;灌浆完毕用木楔堵孔,养生3天;养生完毕,检测缩缝两侧的弯沉,总弯沉均应小于20(0.01mm),弯沉差应小于6(0.01mm),否则应重新进行压浆。(2)路面总弯沉大于45(0.01mm)的路段,可判断基地脱空现象严重或基地不密实或存在软弱下卧层,则应对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及其基层进行挖除,重新铺筑与现有路面结构相同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及基层,具体做法如下:挖除现有的水泥混凝土面板及基层,挖除时应尽量减轻对相邻板块的扰动,清除基底表面松散颗粒,检测基底承载力应达到130KPa以上,否则基底应进行夯实或换填;铺17cm厚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洒水泥浆

6、+ 17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改性乳化沥青封层+ cm厚(与原混凝土板等厚)水泥混凝土板。新水泥混凝土面板与旧面板之间应设置拉杆及传力杆,拉杆及传力杆采用钻孔的方式植入,并用环氧砂浆填充,待砂浆硬化后浇筑快凝混凝土。二、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处理措施旧沥青路面一般龟裂严重,道路基层受水的浸害严重,路基沉陷严重,设计中采用挖除现有路面后重新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方式处理。具体做法如下:1、挖除现有破损严重的沥青路面及基层,清除基底表面松散颗粒,检测基地承载力应达到130KPa以上,否则基底应进行夯实或换填;2、铺17cm厚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洒水泥浆+ 217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改性

7、乳化沥青封层+4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改性乳化沥青封层+3c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三、旧复合路面(原水泥砼路面+沥青罩面)的处理措施旧复合路面的沥青罩面层一般较薄为46cm,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损坏,设计中将复合路面视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对待,其上层原有的沥青罩面层视为应力吸收层及调平层。复合路面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况进行区别处理:1、路面总弯沉不大于20(0.01mm)且无反射裂缝的路段:路面表面清洗干净并晒干后可直接进行沥青混凝土罩面。2、路面总弯沉不大于20(0.01mm)且横向裂缝(反射裂缝)两侧弯沉差小于6(0.01mm)的路段: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进行处理后直接加铺沥

8、青混凝土罩面。具体做法如下:沿横向裂缝(反射裂缝)两侧25cm处锯缝,锯缝的深度为原沥青面层的厚度。清除两锯缝之间宽度50cm范围内的沥青混凝土,露出水泥混凝土板横向接缝。清缝:用小扁凿凿除或清缝机具清除旧填缝料和其它杂物,再用吹尘器将缝内灰土吹干净。填缝:将填缝料(橡胶沥青)加热至灌入温度,滤去渣物,倒入填缝机内填缝。在填缝的同时,须用铁钩来回钩动,以增加与缝壁的粘接和填缝的饱和。普通沥青砂填充切除部分的空缺,填至原路面高程。加铺沥青罩面前,应先在路面全宽范围内洒布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沥青用量为0.3L0.5L/平方米),改性乳化沥青破乳后,沿水泥混凝土面板接缝骑缝铺设1m宽的玻纤维土工格栅,

9、然后在玻纤维土工格栅上方补洒改性乳化沥青粘层(补洒范围应覆盖玻纤维土工格栅)。改性乳化沥青破乳后加铺沥青混凝土罩面层。3、路面总弯沉大于20(0.01mm)、不大于45(0.01mm)的路段:应对水泥混凝土板底进行压浆处理。具体做法如下:沿横向裂缝(反射裂缝)两侧25cm处锯缝,锯缝的深度为原沥青面层的厚度。清除两锯缝之间宽度50cm范围内的沥青混凝土,露出水泥混凝土板横向接缝。钻孔、压浆。具体要求与水泥混凝土面板板底压浆相同。清缝、灌缝。具体要求与水泥混凝土面板接缝处理相同。普通沥青砂填充切除部分的空缺,填至原路面高程。加铺沥青罩面前,应先在路面全宽范围内洒布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沥青用量为0.

10、3L0.5L/平方米),改性乳化沥青破乳后,沿水泥混凝土面板接缝骑缝铺设1m宽的玻纤维土工格栅,然后在玻纤维土工格栅上方补洒改性乳化沥青粘层(补洒范围应覆盖玻纤维土工格栅)。改性乳化沥青破乳后加铺沥青混凝土罩面层。4、路面总弯沉大于45(0.01mm)的路段:挖除现有复合路面及基层,新铺水泥混凝土面板,并用沥青砂找平。具体做法如下:挖除现有复合路面及基层,挖除时应尽量减轻对相邻板块的扰动,清除基底表面松散颗粒,检测基底承载力应达到130KPa以上,否则基底应进行夯实或换填;铺17cm厚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洒水泥浆+ 17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改性乳化沥青封层+ cm厚(与原混凝土板等

11、厚)水泥混凝土板。新水泥混凝土面板与旧面板之间应设置拉杆及传力杆,拉杆及传力杆采用钻孔的方式植入,并用环氧砂浆填充,待砂浆硬化后浇筑快凝混凝土。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上后用沥青砂浆找平至原有路面高程。加铺沥青罩面前,应先在路面全宽范围内洒布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沥青用量为0.3L0.5L/平方米),改性乳化沥青破乳后,沿水泥混凝土面板接缝骑缝铺设1m宽的玻纤维土工格栅,然后在玻纤维土工格栅上方补洒改性乳化沥青粘层(补洒范围应覆盖玻纤维土工格栅)。改性乳化沥青破乳后加铺沥青混凝土罩面层。四、施工注意事项(一)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处理过程1、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的修补过程中要特别小心,不要伤及相邻的路面和基

12、层;2、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的破除面积不应大于1天能完成面板修补的面积;3、混凝土面板破除以后应清除所有混杂的或松散的材料;4、接缝传荷能力的恢复:水泥混凝土面板的破除过程,会不可避免地引起现有的路面拉杆、传力杆的松动,浇筑新的C30混凝土面板前,需对面板接缝的传荷能力进行恢复,即新混凝土面板与老混凝土面板之间增设连接钢筋。5、新修补混凝土面板与旧面板之间的接缝处理:新修补混凝土面板浇筑前应先在旧混凝土面板1/2板厚处进行钻孔,孔深10cm、直径2430cm,水平间距约30cm,将孔内粉碎物清除并加以湿润,填实环氧砂浆后插入一根直径20mm、长20cm的螺纹钢筋作为连接钢筋,待砂浆硬化后浇筑快凝混

13、凝土。6、为提高修补混凝土面板的早期强度,混凝土中建议掺加3%的早强剂;7、混凝土浇捣以后的12h内将各缩缝锯到1/3板厚处,在50h内需完成接缝封缝工作。新修补混凝土面板的接缝,应与其周边的接缝对齐。8、罩面层路面标高:因实测的道路地面线标高不平,进行纵断面设计时难以进行拟合,如设计提供的纵断面对道路标高存在较大调整,对道路两侧的房屋、相接道路等影响较大,故施工时路面标高不建议按照纵断面设计文件进行控制,而是直接在现有路面上加铺固定厚度的罩面层,仅对凹凸不平处进行少量调整。为不增加桥梁恒载,桥面不加铺沥青罩面,道路两端标高与桥梁两头现状标高相接。(二)起终点路面的铣刨为保证道路起终点路面与现

14、有路网的衔接顺畅,建议对道路起终点处的现状路面进行铣刨,铣刨厚度不小于34cm,以保证起终点处新铺沥青罩面达到最小厚度。(三)粘层施工1、粘层沥青材料宜采用改性乳化沥青,使用之前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的方法进行试验,且满足规范要求。考虑到乳化沥青洒布后、下个工序开工前,需要几个小时的破乳时间,当因施工工期或施工条件限制,不得已时可用重交热沥青取代改性乳化沥青。2、粘层采用沥青洒布车进行喷洒,沥青洒布车配备有适用于不同稠度沥青用的喷嘴。喷洒时应符合以下要求:浇洒粘层沥青前路面应清扫干净,对路缘石及人工构造物应适当防护,以防污染。基层表面应是风干状态或含水量

15、不影响沥青的均匀洒布的范围。如遇大风或即将降雨时不得浇洒粘层沥青。气温低于10或路面潮湿时不宜浇洒粘层沥青。应按设计的沥青用量一次浇洒均匀,当有遗漏时应用人工补洒。浇洒粘层沥青后严禁车辆、行人通行。3、粘层的洒布量为0.30.6L/,要求洒布均匀,改性乳化沥青含量须大于60%。(四)玻璃纤维土工格栅铺设1、玻纤格栅要求采用自粘型,纵横向抗拉强度大于50KN/m;2、土工布搭接长度纵向为1520cm,横向长度为510cm;3、玻纤格栅的铺设要求平整、密贴,出现鼓包、褶皱处需剪开重新铺平。4、玻璃纤维土工格栅技术要求指标内容指标要求测试温度()抗拉强度(KN/m)50202最大负荷延伸率(%)3202网孔尺寸(mmmm)12122020202网孔形状矩形202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的试验方法按照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 E50-2006)执行。(五)沥青混凝土罩面层施工1、混合料的拌制沥青材料采用导热油加热,沥青与矿料的加热温度控制如下:SBS改性沥青加热温度在160165的范围内,石料加热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