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层建筑调研报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5402017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层建筑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22高层建筑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22高层建筑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22高层建筑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22高层建筑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高层建筑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层建筑调研报告(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层建筑调研报告 基本信息 调研时间:2013年9月5日; 调研对象:厦门国际银行大厦 调研地点:XX省XX市思明区鹭江道 摘要高层建筑能够节约城市土地,缩短公用设施和市政管网的开发周期,从而减少市政投资,加快城市建设,这些优点已经逐渐得到公认。现在的办公楼的发展主要趋向于综合性、灵活性和智能化;单纯的办公楼上下班时人流非常集中,无法解决上班人员的交通、餐饮、购物、休息居住等要求,为克服这个问题就出现了综合性大楼,这种大楼总和了办公、餐厅、公寓和休闲为一体,方便了办公人员的生活;在空间方面设计的更加灵活,多采用大空间布局形式,适应多种不同的办公类型。掌握办公楼的设计原理,理解掌握高层建筑的设计

2、要点,结构要求、消防要求等。建立建筑、技术、结构等基本概念,同时把握时代脉搏,创造反映城市特色的综合办公楼大厦的建筑形象。 关键词厦门高层办公楼结构消防 序言 以厦门国际银行大厦为例,分析高层办公楼的总平面、首层平面、标准层平面、剖面以及高层办公楼电梯、楼梯的设计和消防设计等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为这次设计高层综合性办公楼建筑做准备。厦门国际银行大厦位于厦门金融、商业、旅游机构聚集的繁华路段鹭江道与中山路交汇处,毗邻海外游轮停靠之地厦门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方便快捷,使其成为众人瞩目的地标建筑与视线焦点。该大厦地下3层、地上32层,檐高145.2m;5层以下部分(包括裙楼)为国际银行及写字楼,6

3、28层为景观办公室,13层为避难层,2932层为会所,结构形式为全现浇框筒结构,人工挖孔灌注桩和独立基础,整座大厦建筑装饰简洁、明快,线条流畅、美观、气 派。 当我们到达厦门国际银行大厦, 我们一开始就从侧门进入,左边就是 接待台,面对我的是电梯厅,右边是 专属大堂使用的楼梯。整个大堂跨三 层,呈圆弧状。在大堂中心抬头环绕 大堂顶部,两根通顶柱大气而雄伟, 楼上人们围着栏杆聊天、打电话,为 此我猜测大堂楼上是供职员休息、聊 天的场所。跟随着人流,我们进入电 梯,首先直达27层。通过消防疏散 图示,了解了整座大厦的平面布局。 一、地下车库 国际银行大厦地下停车库,总共3层,总建筑面积8170,车

4、位135个,是高档次、现代化、智能化的停车库。采用ace自动停车场系统,车位规划合理,进出顺畅,标示清晰,色彩明快。所有地下室外墙、水池及屋面板均采用抗渗等级为s8的混凝土自防水,外贴柔性防水层,做到不渗、不漏。 高层建筑常利用地下层空间做车库,以坡道与地面相通。考虑消防和战备,停50辆车以上的车库,至少须在两个方向上设两条坡道。停车数少于100辆的地下汽车库可设一个双车道坡道出口,大于100辆的要设置不少于2个汽车出口。设计地下车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出自地下车库设计规范) (一)、坡道要求(道宽要求): 单车直坡道宽: 3.03.5m;双车直坡道宽5.5m; 单车曲坡道宽: 4.24.5

5、m;双车曲坡道宽。7.8m。 (二)、车位要求: 1.与周边关系: 小车与小车间距:0.5m; 小车与墙间距:0.5m; 小车与柱间距。0.3m。 2.小车库标准尺寸(单间停放): 6.102.80,车库净高一般取2.3m。 (三)、车库柱距(以三车位为例): 柱面宽500时可取: 7.57.5m; 柱面宽500时可取: 7.87.8m; 柱面宽800时取: 8.18.1m, 8.48.4m。 高层建筑设计中,应注意协调好上部与下部的结构柱网,保持一致性,取得经济效率。确定柱网尺寸时,地下车库停车要求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结构 该大厦结构形式为全现浇框筒结构,人工挖孔灌注桩和独立基础

6、,均采用桩基,大口径钢筋混凝土灌注,且一柱一桩,直接支承在微风化岩石上,几乎不发生任何沉降。主楼最大桩径2500mm,裙房桩径900mm,桩长约12m,基础底板(抗水板)厚950mm,兼作桩承台,采用“无缝设计”。桩基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变形小,稳定性好,是解决地震区软弱地基和地震液化地基抗震问题的一种有效措施。在某些情况下,采用桩基可以大量减少施工现场工作量和材料的消耗。由于核心筒偏于北侧,结构扭转变形较大,属平面扭转不规则结构。为改善结构的受力性态,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经与建筑设计配合,采取了以下措施:(1)筒体北侧弱化,墙厚取250,筒体南侧墙最厚处为600。南侧框架梁加强为550*750;

7、 (2)边、角柱尤其是裙房周边框架计及扭转影响和地震双向作用,箍筋采用 十字箍及螺旋箍;(3)为最大限度地增大建筑净空,降低结构梁高,部分梁做了有粘结预应力,梁在筒体支座处的锚固构造进行了改进,增加了突出部分,以改善其在强震时的锚固能力。 三、平面组合 建筑的平面组合就是将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有机的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使用方便、结构合理、体型简洁、构图完整、造价经济及与环境相协调的建筑物。因此在设计中应充分 研究这三部分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则可在复杂 的关系中,找出空间组合的总体性和规律性。在 考虑平面组合时,应妥善处理功能分区中的内外 关系,按照人流活动顺序的需要,常将

8、主要对外 的部分,尽量布置在交通枢纽的附近,而将主要 对内的部分,力争布置在比较隐蔽的部位。(出自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如图是该大厦标准层平面 图,因建筑设计要求360度全海景,所以将交通 盒偏于北侧,增大面对海景的室内空间,提高整 体大厦的经济价值。 四、交通 大厦共采用7部原装进口日本富士达电梯,6部为客梯,一部货梯。客梯分高低区各3部,面对面布置,在一楼处公用一个宽3.5米的宽敞电梯厅。低区客梯为首层到18层服务,高区客梯为19至32层服务。该大厦电梯和楼梯集中布置在中间偏北,达到高度利用各层面积。规范规定超过五层的公共建筑,应设置封闭楼梯间。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消防控制室宜设在高

9、层建筑的首层或地下一层,且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并应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表6.1.6的规定: 五、立面 大厦外装饰表面根据建筑设计的特点与要求,按不同的位置与最佳效果,分别选用玻璃幕墙、铝板幕墙、全玻璃天窗设计、金属装饰架和百叶窗等相配而成。面对鼓浪屿,建筑物正面是用横宽竖窄的明框,外表采用浅蓝色的单向反射中空 玻璃,它随着天空颜色的变化而变化,使整个幕墙与蓝天、海融为一体。建筑物 内,由于单反射玻璃通透性好,使人们仿佛置身于海的包围之中。该幕墙铝框架采用

10、美国技术,隔热帽条隔热,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与单向反射中空玻璃形成完整的隔热幕墙,与室内先 进的自控空调(自控温度、空气的清新度、湿度)相 配,不用开启窗户,达到了幕墙里外完整一体。铝板 幕墙采用日本三菱复合板制造,运用有效计算所需加 强肋最佳取值,达到高层安全可靠,并采用结构防水 构造,没有胶缝,使外表光泽延续一体的效果。条窗 采用单元式结构,达到能自由伸缩,克服了窗在热胀 冷缩时“吓人”的摩擦爆破声,使窗和幕墙融为一体。 结论 在设计时应考虑到实际给出的各项规范,满足防火消防需求。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在基地选择方面,应考虑日照使所建高层对特色古居的影响;选择基地出入口时,应满足与大中城市主

11、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量起不应小于70m。由于该设计是在南方城市兴建的,并且基地北侧有座古居,因此我认为应该设计与当地建筑风格有所联系的高层,使该高层与当地融为一体。参考文献 1张文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天津大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规范 3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 4高层办公楼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地下车库设计规范 第二篇:高层建筑设计调研报告高层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高层建筑设计调研报告高层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高层建筑设计调研报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人口向城市集中,造成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虽然 城市不断向周边扩展,但城市空间仍然局促。为了在较小

12、的用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使用面积,建筑 物不得不向高空发展。可以说高层建筑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高层建筑是土地经济、金融、城市运输、投资机遇和技术进步,再加上其他原因造成的结果。高层建筑底层占地面积小,建筑向空中发展。功能上,它能使可用的楼层空间向高出堆积;商业上, 它能使其所有者从土地上获利更多。 高层建筑设计需要通过对地形的地理特征、交通分析、市政设施、绿化等进行分析,得出初步 结论,然后指导其建筑设计。 1. 基地分析 基地分析基地分析 基地分析: : : 1.1交通分析方案选取地形位于XX市南一环,主干道屯溪路 与次干道宁国路交叉口,接近市中心繁华地段,有

13、着 良好的地域优势,利于该建筑日后的投入使用。地段 北面XX市中心向商业中心转换,东面为合肥工业大 学,有着良好的人才环境,濒临地段的宁国路往南有 “宁国路龙虾美食街”,提供了良好的饮食环境。然 而由于其地段的优势和XX市交通的日益过载,其交 通便利性在人流高峰时段未能凸显。由于城市道路的 拓宽,沿街建筑更新速度未能及时跟上其拓宽速度, 被压缩的是人行道,所以其周边行走环境较差,因此 限制了周边的休闲空间,只适宜于快节奏的工作生 活。在道路交叉口处,由于车流量较大,设有下沉式地下过车道,屯溪路上设有人行过街天桥,对 基地主入口的设置有着较大的影响。 1.2 周边建筑环境分析基地位于XX县区,其

14、周边建筑多为多层住宅,且都有一定使用年限。也有少数新建建筑,周边 建筑色调相对深沉,多为灰色调。这与其大的徽派建筑环境相协调。周边建筑密度大,高层建筑少,城市天际线相对平缓,偶有起伏。新建建筑为15 层左右高层,其高度有限,应与周边建筑协调,里 面宜采用横向设计。 基地周边由于位于XX市繁华地段,因此用地 紧张,鲜有城市广场,城市绿地面积少,该新建建 筑用地面积相对充足,因此可以对其环境优化处 理,建造绿色城市广场。 2. 高层建筑对城市设计的影响 高层建筑对城市设计的影响高层建筑对城市设计的影响 高层建筑对城市设计的影响高层建筑对其所在的城市街区具有重要的影 响。它如何决定体量的问题,以及新的塔楼以何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