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的反围合努力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5398397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间的反围合努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空间的反围合努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空间的反围合努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空间的反围合努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间的反围合努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空间的反围合努力围合在建筑学和景观设计学的领域里,空间一直被认为是最纯粹、最本质、最不可缩减的概念。并且, 围合”被认为是空间存在的普遍真理。提及空间,被广泛引用的概念便是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段话的意思是,30条幅集中到一个毂(车轮中心车轴穿过的圆木),有了毂中间的洞,才有车的 作用。用陶泥做器皿,有了器皿中间的空虚,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造房子,有了门窗和四壁的空间, 才有房子的作用。所以有”给人的便利,全是靠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老子所说的无”就是我们现在所 说

2、的空间。空间很容易被感知和使用,但却具有极大的抽象性。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空间所具有的无”的特征, 很难用恰切的语言进行描述。空间很难成为一个独立存在的元素,因围合而具有清晰的边界,一旦围合空 间的事物消失,空间的主体性便也随之消失。反围合将空间赋予主体性,并真正关注空间本身,并从设计学语境建立起最为完整的空间理论体系,是比 尔希利尔和他的空间句法理论。空间句法始创于1970年代,由比尔希利尔和朱丽安汉森的空间的社会逻辑、比尔的空间 是机器和汉森的家庭和住宅的解码等一系列书籍和文章开拓了空间研究的新领域。希利尔这样解释 道,空间句法是一种研究城市的方法,主要是了解社会和经济因素是如何逐步影响并形成

3、空间的。用当今 的流行术语来说就是把城市看成是自组织系统。空间句法的理论基石是反对围合空间,在场所艺术与空间科学一文中,比尔希利尔反思了和批 判了建筑学中围合空间的概念。他写道,建筑学告诉人们,空间秩序的建立基本上取决于人们如何去布置 实体元素,比如边界和墙。当一个物质的外形甚至它的存在都是由其他物质限定的,这个物质又是如何独 立存在的呢?建筑学中普遍把空间定义为围合,这样就把空间的概念偷换为创造空间的实体了:首先,空 间作为物质的主体性也就消失了;其次,它也忽视了空间之间的关联性,日常直觉告诉人们,这种关联性 是建筑和城市空间的核心;再次它也把空间重新定义为一种纯粹的局部现象。从而把空间定义

4、为围合这个 概念导致了现代运动中某些学派制造了破碎的城市空间。与众多空间理论有所区别的是,空间句法把空间作为独立的元素进行研究。其切入点是回归到空间 本身”。它首先抛弃了那种认为空间是作为实体的背景的想法,而认为空间不是人类活动的北景,而是人类 活动的一个本质方面。也就是说,人在空间中运动,并在空间中与其他人交往;甚至看待所谓的背景空间 局有一个自然的、必然的空间几何形态。这个几何形态表现为以下几点:运动本质上是线性的;交往需要 在一个凸空间内进行,这样所有的人才能看到其他人;人们从空间的任意一点向四周望去,都能形成一个 尽可能大的形状自由的无障碍视觉空间,称之为无障碍视域空间,而且当人们在建

5、筑和城市的复杂空间中 行进时,这些无障碍视域空间会逐步叠加起来,这样就不知不觉形成了人们对整个空间的一个全面的几何 印象。(Hillier,2005)建筑物和城市按照这些几何概念组织起来。比如说,城市中的空间大部分是线性的,包括街道、林 荫干道、林荫路、小巷等,并且城市空间也包括一些称之为广场或者是公共开放空间的凸”空间。所有这 些空间的功能都受到它们的无障碍视域空间的特征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几何语言构筑出了城市的 语言,并能反映出人类的活动和体验。并且,人类空间不仅仅是指个别空间属性,而是指很多空间之间的 相互关联,它们构成了整个建筑或者是整体城市的空间布局,这称之为空间的组构,即存在

6、于各个局部之 间并能够形成整体的关联。(Hillier,2005)这种连续的无障碍视域空间一一凸空间,还有空间组构即构成整体性的关联,是对建筑角度的围合 空间的反对。在反对围合空间一文中,希利尔Hillier,1988)进一步从社会学的角度阐述了反对围合空间的 概念,指出现代住宅区导致贫民远离城市生活的原因,那就是过分强调单个住宅区内的居民的共同出现和 交流,而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 寻常街巷里的陌生人像发酵一样多气雅各布斯早在1963,也同样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强调围合的城市社区提出了批评,她提到,只要我们从任 何角度上把社区看成一个自给自足的单位,就像乡镇中的社区一样,那么社区的概念在城市中就变

7、得毫无 意义。(Jacobs,1963:127)她强烈地批评了能容纳7 0 0 0多人的舒适的内向社区的设想,在这个设想 里,每一个社区拥有自己独立的教育系统、购物街和社区活动中心(Jacobs,1963:124)。她指出人活动 的相互联系和这些相互作用产生的机会才是城市的重点。她强调,、城市的整体性把个人和群体利益联系到 了一起,这使城市的重要财富之一或者可能是最重要的财富。”(Jacobs,1963:129)。雅各布斯认为只 有这些社区允许与其它局部区域和活动群体在适当程度上交互混合,这个过程才会发生到社区的层面上。空间句法和雅各布斯从社会学角度表达了反对围合空间的概念。而自然性是空间的另

8、一重要特征, 与生态空间的破碎有关。俞孔坚的反规划”理论,从生态学角度体现了反围合的概念。反规划”理论是一种生态空间规划方法,直指快速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空间的问题:针对土地 而言的大地景观的破碎化、针对水而言的自然水系统和湿地系统的破坏、这对生物而言的生物栖息地和迁 徙廊道的大量丧失。反规划”本质上是一种通过优先控制不建设区域,来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试图建立城市的生 态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的刚性框架。反规划”试图将城市与生命土地的图底”关系颠倒过来,通 过从自然到城市的逆向规划程序,产生逆向的规划成果。反规划”理论自身并没有直接提出反对围合空间的概念。但其对城市与生命土地的图底关

9、系的颠 倒,本质上是一种反围合的概念。特别是城市中的景观,一直依赖于城市图底”关系中的图”一一建筑的 围合而存在。而作为底”的城市景观则在建筑的高傲自大和侵略状态中,被挤压和切割,构成公共空间的 衰落和生态空间的断裂。反规划从城市的彼岸出发,直至城市的中心,试图依据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建立 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而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就如同空间句法中的无障碍视域空间一一凸空间及具有关联 性的空间组构一样,同样是对围合空间的反对。反围合的本质从广义的角度进行推论,反对围合空间的本质是建立空间的关联性。空间句法和反规划”理论的核 心途径一一景观安全格局,分别表达了空间与社会及空间与自然的内在关联性。在解读

10、空间本质的基础上,空间句法理论建立了研究空间一一社会关系的理论和方法。1984年,比 尔希利尔和朱丽安汉森出版了空间的社会逻辑一书。把空间带入了社会学研究的中心位置。希利尔 和汉森认为许多社会学家在研究社会问题时,由于忽略了空间的问题使很多社会问题在本质上没有得到解 决。希利尔和汉森把空间问题作为研究社会问题的核心,并建立了空间与社会的逻辑关系。首先,空间具有内在的社会性。空间在形成时带有社会的内容和信息。希利尔和汉森指出:事物的 存在是因为事物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具有相对稳定的关系,虽然个体的活动是随机的,但是它们的总体关 系是相对稳定的。但社会组织中什么是相对稳定的因素呢?既不是个体本身,又

11、不是个体之间的交流,而 是让交流得以发生的某些关系模式。这些关系模式表现为不同的社会形式,如生产的形式或社会机构的形 式等等。希利尔和汉森认为,空间同样也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关系模式,并用来产生和限制人们的交流。 从这个意义上讲,空间的形成就具有了社会性的因素。也就是说,空间具有内在的社会性。同样,社会具有内在的空间性。希利尔和汉森试图从空间的角度去研究社会和空间的关系。认为社 会以空间的形式存在,并且空间包含了社会的多种形态。这种空间的社会多态性包括空间的物理形式、空 间的结构序列、以及社会赋予空间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的发展也蕴含了空间的因素在里面,因 此也说明社会具有内在的空间性。空

12、间句法揭示了空间的社会性,但并没有涉及到空间的自然性。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则表达了空间与自然的内在关联。并且与空间句法具有同构性,也即,将空间句 法中的关键词汇社会”置换成 自然”,是完全成立的。对空间的内在自然性而言,空间形成时同样带有自然的内容和信息。景观空间中的生态斑块作为个 体的活动是随机的,但是它们的总体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在自然和生态系统中,具有稳定因素的同样也不 是生态斑块和单个斑块与斑块之间的交流(循环),而是让交流(循环)得以发生的关系性模式,这些关 系模式通常表现为廊道和基质,而空间同样也是一种具有自然性的关系模式,用来产生和限制斑块之间的 交流。景观安全格局便是这种稳定的空间模

13、式。因此,空间的形成具有自然性的因素,空间具有内在的自 然性。同样,自然也具有内在的空间性,即自然以空间的形式存在,并且空间中包含了自然的多种形态。 这种多态性包括:城市的扩张,物种的空间运动,水和风的流动,灾害过程的扩散等。自然的构成蕴含了 空间的因素在里面,自然具有内在的空间性。这种内在空间性为景观格局,而景观安全格局则是通过克服空间阻力来实现对景观的控制和覆盖。 俞孔坚提出,要有效的实现景观控制和覆盖,必须占领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性的空间位置,还有空间位 置之间的联系。这种战略位置和联系所形成的格局便是景观安全格局,它们对维护和控制生态过程有着异 常重要的意义。而这种联系即空间句法中的空

14、间的组构,存在于各个局部之间并能够形成整体的关联。自组织理论空间的关联性遵循了自组织理论。空间句法通过揭示人类活动和功能的社会性关联,从而帮助人们理解自组织机制在建筑物和城市中 的作用。希利尔指出,尽管大部分生物是经过无数代进化的历程、自下而上”地创造出来的,但城市是如何 演变成为富有生机而且秩序俨然的系统仍然是一个未知数。通过诠释自组织原理,空间句法开创了城市设 计的新天地,也就是依照城市自然的自组织过程进行设计,而不是违背这种自组织过程。它也提出了一种 新的模拟城市的方法。传统的城市模型常常建立在人类感知和行为简单化的假设之上,这样它就忽视了空 间网络的几何特征和拓扑关系对于动态的城市生活

15、的作用。于是,这种模型既不能用于设计实践,也不能 用于体验城市。空间句法把科学的检验现象的方法结合在模型之中,也注重模拟城市的真实空间”的结构, 因此它搭建了城市人文研究和城市科学研究的桥梁。(Hillier,2005)景观安全格局则通过揭示景观过程和多态性空间之间的关联,表达了自组织机制在自然过程中的作 用,并将自然的自组织过程作为景观安全格局的依据。通过诠释自组织原理,景观安全格局依照自然的自 组织过程进行设计,而不是违背这种自组织过程。景观安全格局同样强调生态空间网络对于动态的景观过 程的作用,并运用GIS (地理信息系统)模拟自然的真实空间”的结构,把科学的检验现象的方法结合在 模型之中。结语空间以抽象的状态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同样也作为一种可以度量的物质”被人们描述。空间供人们使用的同时,同时也在供自然和自然中所有的生物使用,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 是表达着社会性,而另一面则体现着自然性。如何探寻空间的奥妙,并使之成为一种主体,是一个漫长的历程。而反围合仅仅是一个开始,社会 性和自然性的关联最终将走到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