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选煤和湿法选煤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5397819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干法选煤和湿法选煤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干法选煤和湿法选煤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干法选煤和湿法选煤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干法选煤和湿法选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干法选煤和湿法选煤(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干法选煤和湿法选煤。选煤过程在空气中进行的, 叫做干法选煤。 选煤过程在水、 重液或悬 浮液中进行的,叫做湿法选煤。选煤方法还可以分为重力选煤、浮游选煤和特殊选煤等。 重力选煤主要是依据煤和矸石的密度差别而实现煤与矸石分选的方法。煤的密度通常在 1.2-1.8g/cm3 之间,而矸石的密度在 1.8 g/cm3 以上,在选煤机内借助重力把不同密度的煤 和矸石分开。重力选煤又可分为跳汰选、重介质选、溜槽选、斜槽选和摇床选等。浮游选煤简称浮选,主要是依据煤和矸石表面润湿性的差别,分选细粒(小于0.5mm )煤的选煤方法。特殊选煤主要是利用煤与矸石的导电率、 导磁率、 摩擦系数、 射线穿透能力等的不

2、同, 把煤 和矸石分开。它包括静电选、磁选、摩擦选、放射性同位选和1 射线选等。此外,还有手选,即人工拣矸。它是根据块煤与矸石在颜色、光泽及外形上的差别由人工拣除。对煤与矸石硬度差别较大的块煤,可以采用滚筒碎选机进行选择性破碎,实现煤与矸石的分离。 我国选煤厂中采用最广泛的选煤方法是跳汰选, 其次是重介质选和浮选, 其他方法均用得较 少。选煤的主要产品是精煤,副产品有中煤、混煤、煤泥等。选后的矸石和尾煤为废弃物, 由于它含有一些夹矸煤等可燃物,也可作制砖、烧水泥的原料,进行综合利用。选煤厂是对煤进行分选, 生产不同质量、 规格产品的加工厂。 按精煤使用的目的不同, 选煤 厂可分为炼焦煤选煤厂和

3、动力煤选煤厂。 炼焦煤选煤厂的工艺过程比较复杂, 生产的精煤灰 分低、 质量高, 主要供给焦化厂生产焦炭。动力煤选煤厂的工艺过程一般比较简单,生产的 精煤主要作为动力燃料,大部分动力煤选煤厂只选块煤,末煤和粉煤不入选。按照选煤厂的位置及其与煤矿的关系,选煤厂可分为5种类型:(1)矿井选煤厂。厂址位于煤矿工业场地内,只选该矿所产毛煤或原煤的选煤厂。这里所说的毛煤是指煤矿生产出来未经任何加工处理 (一般指手选) 的煤;原煤则是从毛煤中选出 规定粒度的矸石,包括黄铁矿等杂物以后的煤。(2)群矿选煤厂。厂址位于某一煤矿的工业场地内,可同时选该矿及附近煤矿所产毛(原) 煤的选煤厂。(3)矿区选煤厂。在煤

4、矿矿区范围内,厂址设在单独的工业场地上,入选外来煤的选煤厂。(4)中心选煤厂。厂址设在矿区范围外独立的工业场地上,人选外来煤的选煤厂。(5)用户选煤厂。厂址设在用户(如焦化厂等)工业场地上的选煤厂。设计的源头 原煤的煤质特性。 煤质分析是否透彻, 原煤特性把握是否准确, 直接关系 到设计的处方 选煤工艺能否 “对症”,能否切合入选原煤的实际特性。 这是衡量一部设 计好与坏,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准。设计的终端 选后产品结构的定位。 产品结构定位的目的是使选后产品能适销对路, 能 够适应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在市场经济日趋发达的今天,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 从道理上讲, 产品结构本应是原煤经洗选加

5、工之后产生的结果, 而现在反而要提到选煤工艺 设计之前来预先敲定,似乎有点矛盾,不合逻辑。其实不难理解。用辩证的观点看,产品既 是分选的结果, 也是选前应该预定的加工目标。 所以在工艺设计之前, 先通过对产品结构进 行多方案比选、 论证,找到洗选加工可能达到的最佳结果,预先锁定选后产品结构,以便使 工艺设计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现代化的选煤厂应该具有兼收并蓄, 多样化的工艺特点。 对不同的选煤方法不能简单地用 “先 进”或“落后 ”去划分,这样不科学,它们各有所长,只是适用条件和范围不同而已。现代化 选煤厂最主要的特点是效率高, 这首先应该体现在选煤工艺是否合理上, 也就是说要体现在选煤工艺

6、是否适合入选原煤的煤质特性,是否能实现用户所要求的产品结构上。 与选煤方法相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们包括:原煤粒度组成特性(含粒度组成)、密度特 性(含可选性);硫分构成及其赋存嵌布特性;产品结构(含市场需求);分选效率;洗选 加工费; 相关的基建投资费用; 综合经济效益等因素。 所以选煤方法的确定必须作全面的技 术经济多方案比选,择优选用,才是科学合理的思路。以前按照设计规范规定,基本上 只根据可选性难易一个条件简单地划分选煤方法适用范围的做法不全面,目前我国新的规范2006 年已颁布。应按新规范执行。近十年来, 随着我国自行研发的各种类型重介旋流器工艺技术的日趋成熟, 以及澳大利亚先 进的

7、模块式重介选煤厂的引进, 使重介旋流器分选工艺不论在简化工艺环节、 降低工程造价, 提高介质系统调控水平、 易于操作管理方面, 还是在减少介耗、电耗, 降低生产成本方面都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技术日臻完善,备受业主青睐,在我国已被广泛采用。但是,目前在重 介选煤工艺设计中常常围绕几个原则问题进行争论,成为当前选煤界和设计单位关注的热 点。几个主要的热点问题如下:(1)关于重介旋流器有压入料和无压入料方式的选择。有压入料适用于煤泥含量少,原煤 不易泥化,建设场地较小的选煤厂;无压入料适用于原煤易泥化的选煤厂。(2)关于两产品重介旋流器和三产品重介旋流器的选择。两产品重介旋流器适用于有预先 排矸系统

8、或中煤含量少且产品单一的选煤厂,现一般选用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建厂。(3)关于大直径重介旋流器或小直径旋流器组的选择。为了适应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选 煤厂单系统处理能力不断提高, 300-350t/h 的 1400/1000 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已经投入使用, 与选用双系统 900/650 三产品重介旋流器相比节电 10%以上,节省建设投资 20%以上。原 则上选大直径旋流器建厂。( 4)关于选前脱泥与不脱泥的选择。 原煤中 -0.5mm 含量大于 35% 的情况下, 建议选择选前 脱泥工艺。近几年我国设计建成的新型主厂房, 已经突破了传统厂房多层框架结构的格局, 使工艺布置 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厂

9、房布置的发展趋势如下:(1)厂房从高层向低层发展,从多层框架向单层大厅式发展。在单层厂房大厅内,设备可 以采用独立钢架支撑,也可以采用模块式结构支撑。从厂房的土建结构看, 全钢结构厂房肯定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钢结构厂房有很多优点, 它不 仅制作施工方便,施工工期短, 抗震性能好, 而且只要设计合理, 造价可与钢筋混凝土结构 相近。惟有维护费用偏高,是其不足之处。我们认为,若因工艺布置需要,也不必拘泥于一 种全钢结构形式,完全可以采用局部钢筋混凝土框架与钢排架单层厂房相结合的混合结构。 总之结构应该服从工艺需要。(2)设备大型化,作业环节单机化,全厂单系统化,至少要尽量减少工艺系统的数量,这 是选煤厂工艺布置的发展方向。 这种布置模式有很多优点: 可减少中间分配转运环节, 为降 低厂房高度提供了有利条件, 使单层厂房布置模式成为可能, 从而也减少了厂房体积, 降低 了造价。厂房高度低,泵类和运输设备运转能耗就低,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单系统和单机单系统和单化为实现高度集中控制和高度自动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为减人提效奠定了基础。 机化使设备台数大大减少,为方便维修提供了有利条件。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