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应该有高品质的追求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5396799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堂应该有高品质的追求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课堂应该有高品质的追求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课堂应该有高品质的追求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课堂应该有高品质的追求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课堂应该有高品质的追求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应该有高品质的追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堂应该有高品质的追求(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课堂应当有高品质的追求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的基础性实践活动,其质量凹凸干脆影响着师生的身心发展,并确定着师生学校生活的质量和生存状态。新课改以来,教学流派层出不穷,教学模式百花齐放,课堂气象精彩纷呈。但是,在课改中我们经常发觉,重理性分析,轻形象感知;重书本学问,轻生活体验;重一元认知,轻多元感悟等“非语文”“假语文”现象屡见不鲜,在肯定程度遮挡了真正的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首先应追求的是“道”还是“技”?借助多媒体手段所营造的由形象、色调、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真实,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但另一方面多媒体供应的直观画面也会严峻束缚学生的想象实力,与语文学习的特点

2、南辕北辙。语言文学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有肯定的模糊性,有广袤的思维和想象空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这种虚拟的想象代替文字的意境。仅仅借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必定减弱语言文字的张力,对学生思索力、想象力、联想力都是一种损害甚至是扼杀。我们提倡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绝不能摒弃有效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潇洒隽秀的板书也是为人师者魅力的集中体现我们应对语文多媒体教学有理性的相识,遵循技术为教学服务的宗旨,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规律和详细的教学内容,扬长避短,合理运用,让多媒体真正服

3、务于语文教学。课程改革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为老师们供应了一个很大的空间,但也简洁在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堂结构的支配上陷入失控状态。表现之一就是语文教学设计繁冗、结构混乱、创意缺失。教学设计之所以不尽如人意,一个很重要的缘由就是老师对教学设计的原理和语文教学设计的特质缺乏基本的理解。为学习而设计、为创新而设计、依规律而设计,这三条原则,是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动身点。但是,很多教学设计却并非如此。比如教学苏教版中学语文必修三北方,一位老师设计了“新课导入”、“整体感知”、“知人论世”、“分析鉴赏”、“拓展延长”、“全课总结”等环节,其中“分析鉴赏”环节则预设了9个问题,而且绝大多数为学生业已知晓、毫

4、无启发意义的问题。教学设计应当追求简约之美,简约并不简洁,它是一种课堂艺术;简约排斥随意,它是一种精湛设计;简约拒绝低效,它是一种高效整合;简约不是无为,它是一种教学境界。语文,本该是让心灵和意志自由伸展的学科,是一个人性和特性张扬的学科,可是现在它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异化。一些课堂过于强调理性学问的灌输,甚至有人提出“以考带教”“以考代学”“要像教数学一样教语文”;偏重显性的目标,忽视了学生参加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忽视了学生身心体验的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创建性想象和特性化阅读于是,老师教得枯燥乏味,学生学得麻木无趣。学生很难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很难提升

5、发觉美、感受美和创建美的实力,导致一些学生审美看法心情化、审美感受迟钝化、审美趣味庸俗化等不良倾向,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肯定的损害。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需从语言动身,从文本动身。要教好语言,要读好文本,就要引导学生多读,可以高声颂读,也可以静静默读,可以一目十行,也可以细细品尝,没有琅琅书声的语文课堂语文味必定少了很多。新课程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以此全面取替过去课堂上的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老师应当通过细心的教学设计来引导学生探究,促进学生实力和情感的发展,使学生“乐学、善学”。从本质上来说探究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形成和提高,诵读

6、、品尝、涵咏等实力的提升具有肯定的促进作用。但任何教学方式的运用也都要有度,否则就会过犹不及。当前语文探究性学习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出现了浮躁化的趋势,有人为地拔高探究性学习对于语文教学作用的现象。例如:好多语文老师在还没有深化了解探究性学习的内涵时却在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中出现“言必称探究,行必做探究”教学行为。吕型伟先生曾就这一问题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能什么都让学生去探讨,因为学习的间接阅历是很重要的,在学习期间,这是重要的途径。”目前,追求高品质的课堂已成为后课改时代,一线老师倾心缔造的一个教化志向。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站在语文责任的高度,高品质的语文课堂应始终突出“多元”、“有情”、“才智

7、”、“问题”等元素。 课改以来,很多学校结合教学改革实际,引进新课程理念和要素,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但大多数依旧属于“老师导学”范畴,强调的是单一课型学习。在这种单一化的“新授课”教学体制下,老师成了权威的“教书匠”,学生成了单纯接受学问的“容器”。课型体现着教化的理念、思想、方式、思维等。目前,很多学校都在主动探究新课型,依据学生发展的须要努力创新适合学生发展的多元课型,并取得了肯定成果,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和老师的成长。单一课型转向多元课型,必能再次大力促进教学思维由“先教后学”向“先学后导”转变,教学观念由“师讲生听”向师生“合作探究”转变,老师角色由“灌输者”向“合作者、

8、引导者、促进者”转变。课改以来,我们好像总是感到语文课堂缺少些什么。冷静谛视,我们的语文课堂不是缺少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不是缺少现代的设备与手段,不是缺少先进的思想和理念,缺少的是情感老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师生互动的情感。当然,这种情感不是廉价的恭维,不是来点掌声的索取,不是职业性的微笑而应是内心洋溢着的一份真诚与敬重。语文最具情感,语文充溢灵性,因此语文课堂应洋溢朝气,燃烧激情,成为师生的“情感盛宴”。课堂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性情,涵养学生的情趣,积淀学生的情怀,提升学生的情操,体验生命的美妙和尊严,在更高层次上理解生命的意义。课堂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授受,应洋溢着和

9、谐开心,使学习成为人格对等基础上的灵魂交融,相互信任氛围下的心智启迪,成为以情生情的心潮相逐,以思引思的精神对话。新课堂开放活泼了,教学形式新潮新颖了,教学手段丰富花俏了,学习氛围也自由喧闹了。可学生究竟得到了什么,收获了多少,提高了没有?课堂教学的效度值得我们深思。效度来自才智,何谓语文才智?语文才智就是老师用语文的方法导学语文,学生用语文的方法学习语文,这也应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追求。语文课最精彩的地方是用语文方法教学语文的地方。比如阅读教学,无论怎么教,也不能脱离对文本意义的解读,语言的积累,实力的提升。阅读教学要解决三个问题: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但是,一些老师仅仅满意于写

10、什么,或者对怎么写点到为止,而对于为什么这样写多有忽视。没有静静的思索,没有问题的探究,没有朗读的体验,这怎么是阅读教学?课堂教学出现了思维的空白,体悟的断层,语文课缺少了语文才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从何谈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须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觉者、探讨者、探究者。”发觉、探讨、探究问题实力从哪里培育?首先要从课堂中培育,中小学课堂只有走向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型课堂,才能培育学生的问题实力。教学的本质应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学会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教所要求的是:让学。”学生学到的主要不是可以证伪的学问、必需不断更新的技能,而是教自己意识和实

11、力。这样实际教学的时间虽然是短暂的,但对学生的影响却是长远的甚至是持续终生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要求老师有四个方面的角色转变:一是由过去照本宣科的传授者转变为匠心独具的设计者;二是由学问的单一讲授者,转变为课堂学习激情睿智的指挥者;三是由自我沉醉的讲授者,转变为课堂学习有条不紊的组织者;四是由应试教化的钻营者,转变为学生素养的培育者。老师是教者也是学者,学生是学者也是教者。学校、教室、讲台都是师生对话的空间。有什么样的课堂,就会培育什么样的人才。课堂就像人的素养胚胎,有什么样的内涵特征和文化取向,就会培育什么样素养的人才。“学习从属于发展,而非相反。” 语文学习只有从属于学生的生命活动、心敏捷动的发展,才能回来家园,收获语言之美、内涵之美、情感之美、精神之美 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教化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8页。海德格尔,郜元宝译,张汝伦校,人,诗意地栖居,广西师范高校出版社2000年版,第20页。皮亚杰教化论著选,人民教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3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