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娟感动中国观后感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5393087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耿娟感动中国观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耿娟感动中国观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耿娟感动中国观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耿娟感动中国观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耿娟感动中国观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耿娟感动中国观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耿娟感动中国观后感(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耿娟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耿娟 这本是一个极其平淡的夜晚,路上车水马龙,天上繁星点点,吃过晚饭回到家,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视,无聊的翻动着遥控器,电视画面定格在了央视的感动中国02X颁奖典礼上,以前我从不看这种节目,觉得始终有点假,但随着白岩松和敬一丹动情的介绍,当我看着那一幕幕令人难忘的片段和一件件感人的事迹,我的心灵开始产生强烈的震撼和感动。获奖者,有的是为了国家事业而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结束,令人敬佩,有的是为家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在平凡中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大家,感动了华夏儿女。他们的形象和精神是那么的真实感人、深入人心。虽然他们的工作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但他们有一点是

2、相同的,他们用自己的力量,诠释着一个人对这个国家、对这个社会,应该担当的责任,他们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应该有的情感,带给我们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在这里我真正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也感受到了爱的力量。 看完这个节目,使我感慨万千,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年仅12岁的小女孩何玥,本值豆蔻年华,却不幸得了不治之症,面对死亡的恐惧,她没有害怕,在得知自己没有生的希望时,毅然决定在自己离去之后将自己的身体有用器官无偿地捐献给别人,多好的孩子呀。就是一个成人都或许无法做到的事情她却可以做到,当看到孩子永远地离开我们的时候,我的泪水模糊了眼睛,她本应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却在最美好的时间陨没;当我看到

3、她的肾脏和肝脏都被成功的移植到了别人的身体上,给了他人生的希望时,无声的泪水悄然流淌,孩子,你可以安息了,虽然你不在了,但你却以另一种方式仍然活在这个世上。何处春江无月明,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还有林俊德老先生,纵死终令汗竹香。从改革开放始起就从事科研工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事业上,就是在自己的最后时刻,他心里想的、念着的还是祖国的事业。02年月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

4、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那一天早上,他的病情急剧恶化。上午,他要求、请求甚至哀求,想尽各种办法下床工作,两个小时里,他求了9次。不忍心他最后一个愿望都不被满足,他终于被放下地。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半小时过去,他的手颤得握不住鼠标,也渐渐看不清,几次问女儿眼镜在哪,女儿说,眼镜戴着呢。这时候,很多人已经忍不住跑出去痛哭起来,怕他听到,还要使劲捂着嘴巴呜呜地哭。他又接着工作了1小时。最后的个小时里,他陷入了昏迷,但不时

5、又能听到他在嘴里念“abd”、“1234”,这些都是他在电脑里给文件夹排的次序。5月日20时分,他的心脏跳动不起来了,再也不会哀求着起床。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大会给林老先生题词: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是的,你永远不会倒下。 还有我们的同行张丽莉老师,刚踏上工作岗位没几年,甚至才刚刚新婚,她的生活正向着美好前进,但在危险来临时,她没有跑,而是不顾

6、个人安危,硬是把两个孩子推到了安全地带,自己却双腿被压断,终生都要坐轮椅,这是怎样的大爱无私啊。她彰显了一位人民教师无私、伟大的品格。这样的老师,足以成为人民教师的代表。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她在生死考验关头,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用爱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用生命诠释了师爱的真谛。面对突如其来的狂奔汽车,是没有心理上的准备的。然而,在生死之际,她毫不思索,毅然展开双手奋不顾身救学生,这说明,在她脑中,危机面前先救他人的意识早已扎根,她很平凡,但真正的英雄来自平凡,她是我们教师的骄傲和自豪。想想同为老师的我,真是感到惭愧,平时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不能正确对待,对孩子不能敞开心胸,我们应该像张丽莉老师那

7、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平凡的工作中,在细微处找回教师应有的价值和尊严,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自身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光和热,用自己的行为感染人,做一名称职的光荣的人民教师,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大会给她题词。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是的,身为同行的我们更应该有这样的品德,身为华夏儿女都应该会有那样的作为。 还有为了祖国航空事业拼搏到心脏病发作的罗阳,几十年如一日,拖着残疾腿行医的周月华、艾起夫妇、为百姓打工的

8、陈家顺、孝更绝伦足可矜的陈斌强之所以你们能感动我们,能感动华夏儿女,是因为在你们的心里,首先想到的是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是因为你们有无私的大爱,更是因为你们体现了人性的力量,让我们感到了爱的力量。相信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相信再遇到跌倒的老太太,我们一样会毫不犹豫的扶起来,相信小悦悦事件只是个例,相信爱的力量,因为爱,我们才会感到生命的意义。最后我们在欣赏别人时,在感动的同时,更要学会感动自己,在生活中、工作中幸福快乐地生活。 第二篇:感动中国观后感感动中国观后感 今晚,和连里的同志一起观看了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看完节目,心中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这一年一度心灵饕餮的盛宴,每次观后,总会给人以长长

9、久久的思索与追问: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机缘使他们令九州动容。来自_的“爱心巴郎”阿里木,辛勤地烤羊肉串,又用赚来的血汗钱只拿出生活费便毫无保留地捐给贫困的学生,他自己都过着清贫的日子,却一心奉献;被称为“最美妈妈”的吴菊萍,在生死攸关的一刹那,她毫不犹豫,本能地挺身而出,举起柔弱的臂膀,托起了小女孩妞妞,也唤醒了人们对传统美德的自觉;还有台湾女记者张平宜,她跨越海峡远道而来,心紧紧地系在了四川麻风村,她给了贫困孩子学校,给了教育,更给了他们希望 然而,最让我受感染的,是那位0后的女孩孟佩杰。 童稚的年岁,她一力撑起几经风雨的家。她的存在,是养母生存的勇气

10、,更是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命运对待孟佩杰是残忍的,无情的,而她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命运的不公,以灿烂如花的微笑回报这个世界。她面对逆境,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硬是打败了厄运的痛苦。当人们对她惊叹不已时,她淡淡地说了一句:“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 虽然艰辛填满了四千多个日子,但她微笑依旧。当画面定格在她在自行车上露出的灿烂微笑时,我真正的被这个坚强的女孩感动了。这微笑后面,包含了太多太多了。她可是女孩子啊,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子啊。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或许应该坐在樱花纷飞的走廊上轻抚着席慕容的诗集,咀嚼着青涩的味道;或许应该和寝室里几个小丫头放肆的雀跃,在阳光下且歌

11、且行;或许应该在被微风吹乱的夏天有了一个坚实的男孩肩膀,可以在他耳边细语呢喃。可是,她都没有。她只是一直在照顾着并无血缘关系的养母,她燃尽了青春只为了母亲能够活的好好的。但是她青春燃烧时所放出的火光,足以使中华五千年相承的孝道闪闪发光。 然而我想,真正的感动,的确伤感,可是它补心,并且化作继续前行的信心与勇气。有的时候,感动让人脆弱,因为它总是触碰你内心里最软弱的地方,但更多的时候,感动让人坚强,因为当你看到身边还有那么多人,有尊严,善良坚强的活着的时候,你,也就多了更多向前走的勇气。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恶。生活中,总会有许多事情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或喜,或忧,于是,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

12、生活,也就选择了过什么样的一种生活。 第三篇:感动中国观后感祖国,我爱你 -感动中国202观后感 我静静地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着今年的感动中国晚会,每一个人物的故事都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我心潮澎湃,泪花在我眼中打着转,直到我看到央宗和卓嘎的故事,我的眼泪忍不住地涮涮地掉了下来 央宗和卓嘎的家乡在西藏玉麦乡,地处中国西南边陲,14年至196年的4年间,她们的父亲桑杰曲巴家是这片土地上仅有的一户人家。一个爸爸,两个女儿,一栋房子,既是乡政府,也是他们的家。 央宗的父亲桑杰曲巴是个老民兵,放牧守边3年,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卓嘎、央宗姐妹俩在父亲的带领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来,父女三人以放牧为

13、生,守护着祖国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父亲桑杰曲巴常对卓嘎和央宗说:“如果我们走了,这块国土上就没有人了。”这句话,两个女儿记了一辈子。他们知道,守护土地,就是守护国家。 1978年,不幸突然降临了常年坚守在玉麦的这户人家。这年冬天,阿妈在翻越日拉雪山去看病的途中去世。第二年,家中最小的妹妹其加卓玛也遭遇了意外。雪域边陲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地处边境经常会被骚扰。即使这样,央宗一家仍坚守在玉麦,从未想过离开。 年复一年,三个人守在玉麦,放牧巡边。央宗29岁、卓嘎3岁时,才分别成了家。202X年,77岁的老阿爸桑杰曲巴去世了。 如今,在卓嘎一家的带动下,玉麦全乡已增长至户32口人,人人都是义务护边员,

14、巡边守边已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人们说,日拉雪山脚下的玉麦很大,大到超过了一些国家的面积;玉麦又很小,小到3年的日子里,只生活着一户人家。玉麦人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一个家、两代人,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告诉后来者。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祖国的土地,一寸也不能少。央宗和卓嘎的家乡西藏玉麦乡地处中国西南边陲,964年至16年的3年间,她们的父亲桑杰曲巴家是这片土地上仅有的一户人家。一个爸爸,两个女儿,一栋房子,既是乡政府,也是他们的家。 看完这个故事,我的胸中激荡中浓浓的爱国情,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深地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爱国,原来一个人可以用一生,用几代

15、人的不停努在年复一年,简单却异常辛苦的巡边中,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誓言,我为我的祖国感到自豪,为是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做为一名中学生,我想虽然我现在还不能报效祖国,但我可以学知识长本事,将来用我的学识和能力为祖国做贡献。 祖国,我爱你,我也会用一生的努力为您的发展贡献全部力量。 2 3 第四篇:感动中国观后感“感动中国”观后感 星期四晚上信息系组织全体大一学生观看了0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的视频,我们每个人都认认真真的观看,好多人都感动的哭了,任凭眼角的泪水不停的落下。感动中国,已经走过了十个岁月,但它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淡忘,相反,每一次都能让人们心潮澎湃,感动的泪水禁不住流下。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孝女孟佩杰,尽管命运的种种不公,尽管被生母不得已的舍去,尽管生父也黯然离去,尽管养母绝望的去寻死,但是只有8岁的她却坚强的挑起了家庭的一切,为母亲洗这洗那,最可贵的是同时她能兼顾自己的学业,考上了江西师范学院。这样的成就,这样的家庭遭遇,需要有多大的承受能力才可以一直坚持到现在啊。同样是90后的孩子,和她相比,我们真的幸福很多很多,同时我也深深的敬佩她的意志力。 身为富家女的张平宜,能放下台北的工作,到处筹集资金,为麻风村建起了9年义务制学校。面对一个个麻风病人,她丝毫没有畏惧和胆怯的想法,相反还可以和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