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降糖中草药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5392419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说降糖中草药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细说降糖中草药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细说降糖中草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说降糖中草药(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说降糖中草药作者:常怡勇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0年第10期近年来,我国中医药工作者研究发现,不少中草药有降血糖作用。实践表明,糖尿病患者 服用降血糖西药的同时接受中医药治疗,症状改善明显,血糖易于控制。所以,糖尿病的治疗 还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综合调理的优势,中西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症状, 减少并发症,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常用的8味降糖中药山药山药不寒不燥,具有补益脾胃、养肺滋肾之功。配伍枸杞子、知 母,可增加滋阴补肾之效;配伍薏苡仁,可减少日常饮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糖尿病,尤其对 脾胃虚弱、口渴善饥者更佳。丹参丹参煎剂可明显降低实验动物的血糖,作用

2、可持续5小时之久,且可调节血脂及血黏 稠度。丹参、花粉、葛根各15克,黄芪20克,五味子7克,忍冬藤、玄参各10克,水煎剂治 疗糖尿病、血脂异常有效。黄芪 黄芪有补中益气、固表止汗、利水消肿之效。配伍山药、枸杞子、知母、天花粉,有 较好的降血糖效果。本品适用于糖尿病偏于脾胃虚弱及肺气不足者。研究证明,黄芪对糖尿病 患者具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血糖的作用。黄芪可通过增加糖原合成酶活性、胰岛素受体 底物活性、蛋白激酶B和蛋白激酶C活性,使糖原合成酶活性增加而发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以达降低血糖的效果。地黄(生地、熟地)临床应用于糖尿病时,多以生地配天冬、枸杞子等,例如生地、黄 芪各3 0克,淮山

3、药、知母、葛根、石膏(先煎)、牡蛎各2 0克,元参、枸杞子、苍术、 茯苓、党参各1 5克,麦冬、五味子各1 0克,黄连5克,水煎服。人参人参具有滋补五脏、安精神、明目益精、补元气和健身延年的作用。单用增加体力, 大补元气。配伍山药、知母、枸杞子、黄芪,可补益气血、生津止渴,适用于气阴两虚者。人 参还可以降低糖尿病引起的血脂升高及无力症状。人参浸膏对早期轻症糖尿病有治疗效果,使 尿糖减少,血糖降低,停药后疗效仍可持续2周以上。对轻症糖尿病患者,人参可与生地合用; 对中、重症糖尿病患者宜与胰岛素合用,因二者有协同降血糖的作用。人参用量每日39克。黄连黄连中的黄连素降血糖作用较强,持续时间也较长,兼

4、有磺酰脲类和双胍类化合物的 特点,具有与二甲双胍相类似的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玄参本品有滋阴降火、除烦解毒的功效。配伍黄芪、天花粉、丹参、黄苓、山栀子,有益 气滋阴、活血化淤、降糖之功效。枸杞子枸杞能补肾养肝,治肝肾阴虚、消渴等。对糖尿病性血脂升高、视力不佳有改善作 用。每日用枸杞子、五味子、黄精、元参各25克,煎汁当茶饮,可改善消渴症状。丹参有活 血、行血、凉血、养血的作用,可化淤、通络,降低血糖,且可降低血脂及血黏稠度。丹参、 花粉、葛根各15克,黄芪20克,五味子7克,忍冬藤、玄参各10克,治疗糖尿病合并高凝血、 血脂异常有效。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药还有玉竹、麦芽、苦瓜、桑枝、桑白皮、茯苓

5、、菟丝子、石膏、乌梅、 苍术、白术、仙鹤草、泽泻、桔梗、黄精、冬桑叶、仙灵脾、天花粉、当归、葛根、蒺藜、高 山红景天、冬虫夏草、绞股蓝等。常用的降糖中成药中国历代用于治疗消渴症(糖尿病)的方子很多,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 病轻型患者,病情严重者仍需配合其他治疗措施。合沉汤 熟地90克,山萸肉、麦冬各60克,玄参30克,车前子15克。每日1剂,水煎代 茶频饮。适用于肾阴亏虚型糖尿病。神仙减水法方 人参、花粉、知母、黄连、苦参、麦门冬、浮萍、白扁豆、黄芪各等份。研 末混匀,每次服6克,每日2次。适用于气虚为主的糖尿病。引龙汤 玄参90克,肉桂9克, 山萸肉12克,麦冬30克,北五味3克。每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阴阳两虚型糖尿病。二冬汤天冬、麦冬各6克,花粉、黄苓、知母、荷叶各3克,人参、甘草各1.5克。每日 1剂,水煎服。适用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白龙散寒水石、甘草、葛根各等份。每日1剂,研末混匀,每次服6克,用麦冬煎浓汤送 下。适用于阳明热甚的糖尿病。麦门冬汤 麦冬、黄连、干冬瓜各3 0克。每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阴虚化热型糖尿病。枸杞汤枸杞30克,瓜篓根、石膏(先煎)、黄连各9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 适用于阴虚化热型糖尿病。消中渴不止方 浮萍草(干)90克,土瓜根45克。制成散剂,每剂6克,牛奶调服。适用 于糖尿病口干多饮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