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人教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539208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15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人教版)(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 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2、 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3、 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4、 关注水生动物生存环境。二、重点和难点 1、 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2、 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CAI课件;鱼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 学生:搜集有关水生动物的生活资料;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 四、课时分配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2、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动物的多样性1、 种类2、 生活环境3、 运动方式二、常见的水中动物-鱼1、 游泳:体型呈梭形、鳞片外有黏液,可减少水中运动器官,胸鳍、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2、 呼吸:鳃是呼吸器官,由鳃丝和鳃盖组成,鳃丝里密布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助于气体交换,完成水中呼吸。三、鱼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鱼类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四、其他水生动物1、 腔肠动物:海葵、海蜇、珊瑚等。它们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2、 软体动物:乌贼、章鱼、扇贝、河蚌等。它乌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3、 甲壳动物:如虾类、

3、蟹类。它乌体表有甲。4、 其他:如海豚、鲸、海豹、龟、鳖等。五、水域环境的保护认同保护水域环境的重要性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着根据有无脊椎或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这些动物找个家,将结果填写在书中的表格里。1、 四人一组,根据观察提纲,进行实验:观察鱼缸里鱼的体型、鳞片及运动时鳍的作用,本互交流,质疑答疑,归纳整理,得出结论。2、 根据观察提纲,认真观察录像,分析问题,小组讨论,表述交流,质疑答疑,归纳整理,得出结论。3、 根据探究问题,在老师指导下,四人一组进行模拟实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通过探究、交流、反思、归纳整理,得出结论。1、 四人一组,根据观察提纲

4、,仔细观察鱼缸里金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用放大镜对照鳃的结构放大图观察鱼鳃丝。通过相互交流,归纳整理,得出结论。2、 根据观察提纲,认真看录像,思考分析问题,小组讨论,表述交流,质疑答疑,归纳整理,得出结论。(课前)搜集资料,根据问题,表述交流,达成共识,保护水域环境非常重要。创设情景(CAI媒体播放),带领学生进入那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让学生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不能重复)。然后,组织学生根据有无脊椎或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他们找个家。质疑:鱼为什么适于在水中生活?出运河观察提纲,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针对问题进行步步为营探究。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指导,最终得出结论。

5、录像播放奇妙的海底世界。将画面聚焦在水中自由生活的鱼。质疑:鱼为什么适于在水中生活?出示观察提纲,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录像,分析问题,表述交流,得出结论。录像播放奇妙的海底世界。将画面聚焦在水中游泳的鱼。质疑: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起什么作用?出示探究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通过探究,得出结论。质疑:人为什么不能像鱼一样在水中自如呼吸?出示观察提纲,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针对问题进行探究。同时,给于学生适当的帮助、指导,最终得出结论。录像播放金鱼在水中的生活情况:金鱼的口和鳃盖交替张合的动作;以及放大的鳃丝结构。出示观察提纲,指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探究,得出结论。质疑:除了鱼外,

6、你还知道哪些水生动物?质疑:水环境的好坏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活吗?组织学生表述交流,得出结论,进行情感教育。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 一、 教学目标 1、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2、 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3、 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二、 重点和难点 1、 引导学生概括出陆地上的动物适于环境生活的特点;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与思考等的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态度、

7、价值观的教育。三、 课前准备 学生:制作观虫器,并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搜集当地动物栖息地保护的现状及措施等资料;教师:搜集有关陆地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准备各种陆地环境中的动物活动的录像资料;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所实验。四、 课时分配 三课时五、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二、蚯蚓实验:观察和饲养蚯蚓环节动物的主要持征: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兔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动物栖息地的保护1、 观察并说出陆地各种环中的动物以及它乌的运动方式并进行想像。2、 观察各种陆地环境中的动物活动的录像片,并进行描述。3、 对比总结出陆地环境与水生环境的显著

8、不同。4、 观察分析课本上的图片资料,讨论交流,概括出地生活的动物在运动、呼吸和对环境的反应等方面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1、 各小组描述采集蚯蚓的环境,介绍并展示蚯蚓。2、 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外部形态。3、 对比观察蚯蚓的运动。4、 归纳蚯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并进一步概括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1、 观察有关免的生活的录像片,描述免的外部特征。2、 观察兔的运动并测量其前后肢的长度。3、 观察比较兔和狼的牙齿。4、 观察兔的内部结构。归纳出陆地动物适应环境的主要特点,并概括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各小组汇报调查和搜集的当地动物栖息地保护的现状及措施等资料,结合课本大熊猫的有关资料

9、分析出保护动物栖息地的重要性,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5、 提示、补充、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图片。6、 出示录像资料及观察的问题。7、 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推测和概括。8、 鼓励学生列举实例,分析讨论,归纳概括。 1、 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描述蚯蚓的运动情况并分析原因。2、 引导学生结合水蛭和沙蚕对环节动物的特征进行归纳概括。1、 引导学生回忆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观察,分析出体温恒定的原因。2、 鼓励学生推测想像兔的前后肢与运动方式的关系。3、 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兔和狼的牙齿的不同之处,分析原因。4、 提出观察探究的问题。 补充、引导。 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育。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

10、动物一、 教学目标 1、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主要特征。1、 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2、 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咱环境。二、 重点和难点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探究活动的设计三、 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鸟类在空中飞行的图片、录像片;蝗虫的图片;学生:搜集描写鸟类的诗句;观察、调查当地常见鸟类并做记录。四、 课时分配 两课时五、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鸟1、 认识各种鸟类及与环境适应的特点 2、 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昆虫 其他环境中的动物 1观察各种鸟类的飞行姿态图片,思考其生活习性与环境相

11、适应的特点。3、 观察各种鸟类飞行的录像片,思考并想像鸟类为什么具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4、 列举自己最熟悉的一种鸟,描述它的生活习性。1、 每位同学画出自己最熟悉的鸟的外形,推测它适于飞行的形态特点,实物投影,互相交流。2、 折叠飞机扔向空中,感受形状的改变使纸飞想要克服的空气阻力减少,以此联想飞机的外形适于的特点。3、 探究过程:提出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作出假设制定计划结论: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1、 观察几种昆虫的翅,思考:昆虫的翅与鸟的翼是不同的,但就飞行来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2、 观察蝗虫图片:身体分为几部分?

12、体表覆盖着什么?有何意义?蝗虫运动器官是什么?长在身体的哪些部位?同学间进行交流。3、 归纳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列举实例并认识到:许多动物的活动并不局限于水中、陆地或空中,而是跨越多种环境。出示图片,播放录像片,创高情景,提出探究的问题。 1、 点拨、适时鼓励。2、 提示学生由纸飞机联想到飞机的外形能减少空气的阴力。 3、 引导学生提出想探究的问题。巡视、组织小组间的计划交流、完善探究计划、实施计划、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1、 指导学生通过对比找出昆虫的翅和鸟的翼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2、 出示蝗虫图片,提出探究的问题。 3、 出示各种节肢动物的图片。 补充、强调: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 第

13、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永三中 胡 勇一、教学目标 1、 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2、 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认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难点: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三、课前准备 大屏幕投影、电脑、去毛的鸡翅、解剖盘、镊子、解剖剪、解剖刀和猪的关节、关节模式图及投影片。四、课时分配 一课时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言 运动系统的组成探究实验提纲:1、 两手捏住鸡翅两端,向内、外做伸缩运动,让学生体验运动是怎样产生的。2、 用解剖剪和解剖刀除去鸡翅上的皮肤,观察肌肉是怎样附着在骨上的,观察肌肉是怎样牵引骨运动的。3、 观察骨与骨之间是怎样连接的。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模拟制作欣赏配乐朗诵,让学生闭上双眼,想像动物那千姿百态、奥妙无穷的运动和行为。观看一段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录像,欣赏并请学生列举动物的运动方式及动物各种行为。首先看老师给出的探究实验提纲,后在小组长带领下完成探究实验。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小组在解决以上三个问题以后进行小组讨论:如果鸡翅只有肌肉或骨能不能运动?各组派代表发言,组内成员可以补充,在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